

在孔祥志先生
诗词作品鉴赏会上的发言
沈俊杰
刚才听了几位老师诵读孔祥志先生的六首诗词作品,听着听着就觉得他的作品气势恢宏、语句铿锵、感染力强、震慑心扉,真正不失为佳作也!我们可以通过这六首诗词,管中窥豹,略见孔会长诗词创作之优长。个人认为,他创作的诗词作品在意境的营造方面,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个性特征:

一、与时俱进,笔随时势而动。唐代诗人白居易有句云:“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里“为时而著”的“时”,即是指时代、时势之意。“为时而著”,就是对于文化人而言,意味着对时代、对时势的一种关注,对现实社会的一种关切,对改造社会、促进社会进步的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古往今来,做到为时而著的虽不乏其人,但可以肯定地说,更多的是虽有为时而著之心,却未必有真正的为时而著之“作”。而我们的孔会长,就是一个既有为时而著之心,又有为时而著之作的人。他的这六首诗词都是紧紧围绕着一场史无前例的抗疫斗争而展开的,他被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抗疫斗争的担当精神、被全体中国人民的团结抗疫精神所感动,因此诗兴大发,写下了诸如《中国精神》、《中国制度》、《中国智造》、《江城子·英雄武汉》等这些可歌可泣的优美篇章,来赞美我们伟大的党、赞美伟大的祖国、赞美伟大的人民。这不是“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又是什么呢?!

二、情感真挚,诗为抗疫而呼。用孔会长自己的话说,疫情期间,他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疫情的发展变化,无时无刻不被中国共产党的担当精神、中国人民的团结奋斗精神所感动。于是他每天以电视为战场,以诗词为武器,以饱满的政治热情,用手中的如椽之笔,来讴歌党的英明领导,讴歌中国人民的英勇奋斗精神,用诗词的艺术形式为抗疫斗争鼓与呼,极大地鼓舞了激励了人们抗疫的斗志。如在《江城子·英雄武汉》这首词中,就有“中部脊梁坚挺起,扛九鼎,保神州。生死激战两山头,气横坵,忾同仇。”这是多么坚毅刚强的句子哦,看后让人热血沸腾,情感奔放,令人奋发。

三、切人切事,形象思维传神。所谓形象思维,就是用直观形象和表象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也叫“艺术思维”。即是作家、艺术家在创作作品的过程中,对大量表象进行高度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形成典型性形象的一个过程。因而,诗词创作也提倡多用形象思维,而少用逻辑思维。但形象思维必须要符合逻辑,逻辑思维中也要有形象。孔会长的诗词作品就比较善于运用形象思维的表现手法,使所描写的对象切人切事,具象传神。如在《中国精神》诗中,有“中流击水战新冠,奋力驱身恶浪尖。鬼域门前封血路,仁心路口守阳关。”在《中国制度》一诗里面,有“船行逆水稳如磐,舵掌中枢策举帆。”“人财物聚排山倒,号令行正万箭穿。”在《写给剃发的女医护》诗中,有“悬壶挂甲脱红装,怒发冲冠赴国殇。”在《江城子·痛悼刘智明》词中,有“江城忽报响惊雷,朔风吹,杏林摧,鹅毛钱纸,化作雪纷飞。”等等,这些句子都用到了形象思维,使描写的对象,形象具体,生动传神,切人切事,过目难忘。

四、气势恢宏,笔力遒劲老到。读了孔会长的诗,总觉得他是在营造一种大气的场景,让具体的人和事在大的气场下,尽情地得到充分的施展。用这种艺术的营造来烘托所要表达的主题,不失为一种极具鉴赏价值的表现手法。他用遒劲老到的笔力,抒发的是一种大我的情怀,是一种大我的气概,而不是那种卿卿我我的小家子气的无病呻吟之感。这些,在他的诗词作品中皆有表现。如在《中国智造》一诗中,就有“科学抗疫建奇勋,各路天兵运法门。”“千米高空机喊话,人防网控逐瘟神”这样的句子。你看,为了抗疫,把天兵天将都搬出来了,气势之恢宏,可见一斑。在《写给剃发的女医护》一诗中,就有“痛把青丝心上剪,编罗结网罩方舱”这样的句子。这青丝所结之网可真够大啊,能把整个方舱医院都给全部罩住,气势之恢宏,令人叹为观止。这种夸张手法的描写突出了抗疫决心之大,抗疫力度之强,充分地凸显了主题思想。
在意境营造方面的可取之处还有很多,由于时间关系,就不再赘述了。在诗词格律的运用把握方面,孔会长基本是依律而为、中规中矩的,没有什么大的问题。惟在律诗对仗的求工上及填词的“逢双宜对”的要求上,还有提升的空间。
我的发言到此为止,谢谢大家!
2021年10月24日上午于咸宁市图书馆

作者简介:
沈俊杰,字圣通,湖北孝感人,汉族,中共党员,咸宁市商务局副处级退休干部。曾任中华诗词学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中华诗词网》执行坛主兼联版首席版主十年;咸宁报业集团所属咸宁论坛之“咸宁诗联”版首席版主十年。2020年(含)前,先后担任《咸宁诗词》《咸宁诗联》《潜山诗词》《潜山诗联》主编。
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湖北省中华诗词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楹联学会常务理事;咸宁市作家协会会员;咸宁市诗词楹联学会常务副会长;咸宁市潜山诗社社长;咸宁市老年大学诗词班教师;《都市头条》认证编辑。有《联言对语》《以言集》《以言又集》《以言再集》《漫谈对联艺术的诸多讲究》《赋体入门指要》等专著面世。还曾参与《鄂东南女子诗词选》《古今诗人咏咸宁》《咸宁市对联集成》《诗咏香城泉都系列丛书》的编纂工作。并主编《庚子壮歌》《风雨同舟》等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