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方中心学校:师者百行德为先
安徽青年报记者王浩淼
通讯员 李爱民

多年来,东至县洪方中心学校一直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该校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广大老师用实际行动践初心,担使命,自觉诠释人民教师的真正内涵;该校在农村基础教育的波峰浪谷中高标猛进,一路艰辛一路歌,崛起为皖南山区农村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一点一滴——提升学生的安全感
从学生进校门那一刻开始,就有值班老师在门口护卫,值班领导在校园巡逻。课间十分钟有上节课教师巡查到下节课开始为止。中午学生就餐时有值日教师现场维持秩序并陪同就餐。下午放学时有班主任护送学生到校门口,并有当天值日教师和领导在校门口维持秩序以预防突发事件的发生。晚上学生就寝时,有值日领导巡逻,负责站好最后一班岗,待学生熄灯睡觉时才离开。
学生的安全感不仅来自老师的“无缝照看”,也来自该校对学生基本生活需求所依靠的硬件设施的改善上。
近几年,该校为学生置换了学生宿舍,改善了居住环境,让学生住无忧,为学生修建了新的食堂,改善了饮食环境,让学生食无忧,为学生修建了塑胶跑道,改善了运动环境,让学生课后生活无忧,下降了校门口马路坡度,修建拓宽了停车区,改善了出行环境,让学生行无忧。

一举一动——增强学生的归属感
该校学生大部分都是留守儿童,老师们也都是来自"五湖四海",在洪方中心该校这个大家庭里,师生同心,荣辱与共。
校园里你经常会看到这样的身影。低年级的老师在食堂帮小孩子打着汤小心翼翼地端给学生;有同学生病了,老师正焦急地跟学生家长通着电话并给学生“捧上”一杯热水;办公室里有学生过来请教,忙碌的教师放下了手头的工作耐心为他解答;学生最近状态不佳,老师正在私下与他谈着悄悄话。
不止在细节上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关爱,也在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到同学友谊,从而让学生对该校这个大集体有归属感。
六一儿童节的掌声,运动会的呐喊,劳动教育中的“争抢”,班级晚会上深情地歌唱......
在该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中,该校重在引导学生在过程中感受集体的温暖,学会互帮互助,学会宽容欣赏同学,从而建立真挚的友谊。

一言一行——找回学生的尊重感
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该校都坚持民主平等的基本原则,建构新型的师生关系。
见面做到主动向学生微笑,面对学生亲切的问候能及时回应。
善于给学生找台阶。“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当学生犯错时,不急于苛责,不公开批评,适当给学生找个台阶,既能让其知晓自己的错误,也能在这样"不过激"的批评中让学生感受到被尊重,从而获得不一样的教育效果。
勇于向学生道歉。教育教学中,教师难免出错,但犯了错就得认,看似丢失了颜面,但赢得的却是学生的信任。教师做到了放下架子,俯身走进学生的世界,时时处处尊重学生,让学生有满满的尊重感。

一课一思——提高学生的获得感
在“双减”政策下,学生的负担要减轻,但学生的收获不能减,这无疑对教师的“德”“能”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为提高教师教学能力,该校长期开展校内公开课,给教师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从而促进教师的交流学习,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此外,该校还开展青蓝工程,实行教师一对一结对帮扶策略,从而实现教师快速成长。
该校还大力支持和鼓励该校老师到校外参加比赛,承担片区公开课,参加学科培训,学习他人的经验和长处,从而拓宽教师的眼界。
为了培养好的师德师风教师队伍,该校长期组织教师参加师德培训学习,包括《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该校的思想得到了武装。
该校教师德能兼修,回馈的是一节节有质量的课,从而使学生在课上有高的收获。

一季一年——培养学生的成长感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常年累月的校园生活中,该校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逐渐成长。
在日常卫生清扫中,该校劳动教育中,学生学会了自立。在学生自我管理,严格的作息时间中,学生学会了自律。在一次次大胆的发言,一回回动人的表演中,学生学会了自信;在一次次竞争中,在一次次比拼后,学生学会了自强。
十个“一”春风化雨,十个“一”润物无声,该校教师将师德规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产生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应,该校先后被评为“县文明校园”“县法治宣传先进单位”,夺得“县目标管理年度考核进步奖”。正是,风高帆影疾,盛世铸辉煌,前程似画,艳阳如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