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曾说,人生不过“选择”,你努力的再多,还不如在关键的时刻做出自己的选择。这也就说明,选择对于一个人是多么的重要。
这个世界上,有“选择”的人才是幸福的,因为很多时候我们经常会说,我别无选择。但是“选择”并不代表你不努力,就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如果一个“选择”那么好做,都不要思考就能够拍板,那这样的“选择”就不叫“选择”,只能说是“确定”。
我曾在一本书上看到,人的一生有三次“选择”。
第一次,是你出生的时候,试问:谁可以选择自己的出身背景?第二次,是金榜题名之时,这曾是多少学子心中的信仰,也是无数寒门仕子跳出寒门的途径。这个“选择”在于个人,但是在个人的背后,你若没有一个好的家庭,没有优质的资源,没有广泛的人脉,通俗的说,你没有人罩着,你没有家庭背景,你没有金钱,很多跳出去了的又回来了。
你学了那么多年,不是要给你的未来争取安稳,甚至是不思进取!只是说你读的那些书,学到的那些知识,给你的以后多出一个“选择”,不至于你连“选择”的机会都没有。
第三个……就是婚姻,强强联手!这个世界的资源共享,这个道理怕是谁都明白,但是作为白丁的我们,确实有攀龙附凤的嫌疑,因为我们是没有资源的。这也就造成了这个社会出现了很多的现象,造成这些现象的,无外乎也不过是每个人自己的“选择”。
在年幼的时候,每个家庭基本上都一样,还能在阴凉地里闲聊,三五成群,有说有笑,这家长那家短,说起家里,说起自己的孩子,个头基本上都一样,成绩好坏、良莠不齐,免不了夸一下好的,贬一下不好的。“这家娃娃有出息,那家娃娃没出息”,仿佛在有出息和没出息之间就做了一个所谓的“选择”。
人,总是慢慢长大的,谁都不会一直活在回忆里。你觉得你在上学的时候,老老实实、认认真真地听课,靠着自己的努力,想要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你以前看不惯的那些人,甚至觉得人家学习很差,就连老师都选择放弃的人,可是走入社会,你才知道人家为什么比你混得更好,哪怕人家在学习上真的比不过你,但是结局呢?是不是应了那句话,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
成年人的世界,是走向社会就开始了,甚至在更早。这个世界上没有哪个成年人是能顺风顺水一路走下来的!当然也有例外,但大多数都是一部辛酸史,甚至说是残酷一点,都不为过。试问每一个成功人的背后,经历了什么,你觉得你已经很努力了,但是你所得的回报或许不如人意,甚至只够勉强的生活。
很多人都会告诉你,你吃不了苦,不愿意花时间,不愿意去学,不愿意兢兢业业、脚踏实地坚持做好一件事情,好高骛远永远都不会成功…… 成功是什么?一件事完成算不算成功?一百万件完成算不算成功?成为上流社会的精英算不算成功,坐拥亿万算不算成功?
当你还在为生活奔波、没有饭吃的时候,我有一块馒头,我算不算成功?当你还在担心,买房娶媳妇的时候,我入赘了,什么都不缺,这算不算成功?成功哪有什么定义啊,只不过归根揭底还是自己的“选择”。
你想要过自己想要的生活,所以你选择了努力,哪怕你知道道路很长、很艰难,但是你还是不遗余力,一走到底。这个世界有很多很多种职业,所谓的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但是请问,你会个啥?很多人没想过,这样看来自己也是横跨好几个专业领域难得的人才,会的很多。
那么再请问,你精通吗?一个行业如果做到极致,再平凡的岗位都可以干出业绩来。三心二意,这会那会,会而不精,又怎么成为翘楚呢?二十一世纪以来,聪明的人太多了,不差你一个。你如果还是觉得这个世界缺乏人才,那你走出去看看,以前一个人抵7个师,在那个年代,为何现在做不到呢?经济的发展,教育的整合,那么多人走了出去,可为啥还是一直在说,缺乏人才!真的缺乏人才吗?
我曾经看了一个很好笑的事情,说是好笑,也觉得悲哀,甚至都不知道说些什么了。我们强调的娃娃要从小抓起,选择了那些全面发展,其实我当年在十岁之前根本就不记事,哪怕现在让我回忆,十岁之前的我也就只能回忆起两三件,大多不记得了,不过那个时候的我们是真的笨,比不得现在的娃娃,这一点不得不承认啊。
我们把基础打牢,而国外只需要把大学办好,种好梧桐树,何愁凤凰不来栖?我与文字结缘,这也是我的一种选择,要说孝道,其方式各有出入,但性质呢,大底相同。不管身价千万还是一贫如洗,对父母始终都是怀有感恩的心,一条鲜活的生命,不管经没经过你的同意,含辛茹苦养育,敬终如始,才是难能可贵。而这些,也许只有做了父母的人才能够体会的那么深刻。
作为人子,很难理解甚至觉得不以为然。那么作为人子,你可知道又是如何想的?在一个温室,永远培育不出铿锵的玫瑰,同样的道理,一味地溺爱,换来的或许不是真的感激。人们常说,人是会适应的高级动物,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够坚强的活着,不管是在战乱的时期,也不管是在没有生存条件的情况下,没有条件那就创造条件,没有栖息地,那就开辟一个栖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