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钟振振博士 1950年生,南京人。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古文献整理研究所所长。兼任国家留学基金委“外国学者中华文化研究奖学金”指导教授,中国韵文学会会长,全球汉诗总会副会长,中华诗词学会顾问,中央电视台“诗词大会”总顾问、《小楼听雨》诗词平台顾问、国家图书馆文津讲坛特聘教授等。曾应邀在美国耶鲁、斯坦福等海外三十多所名校讲学。
贺新郎·兵后寓吴
[宋]蒋捷
深阁帘垂绣。记家人、软语灯边,笑涡红透。万叠城头哀怨角,吹落霜花满袖。影厮伴、东奔西走。望断乡关知何处,羡寒鸦、到着黄昏后。一点点,归杨柳。〇相看只有山如旧。叹浮云、本是无心,也成苍狗。明日枯荷包冷饭,又过前头小阜。趁未发、且尝村酒。醉探枵囊毛锥在,问邻翁、要写牛经否。翁不应,但摇手。
这首词,当作于恭帝德祐二年(1276)三月元军占领临安后,帝昺祥兴二年(1279)二月南宋最终灭亡前,这三年间的某个秋天。当时词人约三十二至三十五岁,正在平江府一带流浪。“记家人”三句,“记”字束前管后,回忆战争前家中团圆、温馨的夫妻生活。“万叠”,不断地重复吹奏同一支曲调。乐曲再奏一遍为“一叠”。“万叠”三句,转写目前状况:傍晚时,孤身一人在外逃难,只有影子陪伴;城上的号角声声哀怨,一遍遍地重复着,战时的肃杀气氛很浓;秋霜凝结,身寒心更寒。说城头哀角吹落霜花满袖,是艺术的表达。“望断乡关知何处”,由唐崔颢《黄鹤楼》诗“日暮乡关何处是”化出。乡关,家乡的城关,泛指家乡。“望断”四句是说,遥望家乡,路远难见,真羡慕那天边的点点寒鸦,它们到黄昏后还有杨柳林可以归宿。言外之意,是说自己无处安身。“叹浮云、本是无心”,宋贺铸《题海陵开元寺栖云庵》诗曰:“浮云本无心。”“叹浮云”二句,化用杜甫《可叹》诗:“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与“相看”句连读,是说可叹那本无所用心的浮云也随着世事的翻覆而改变了形色(由白衣状变成了黑狗状),相看如旧,始终不改的就只有青山了。这是因政局、时势急遽变幻而发出的沉重感喟。“明日”三句是说,明天又将用枯荷叶包着冷饭,越过前面的小山继续赶路,趁着还没动身,且尝一尝乡村水酒的滋味。“枵囊”,瘪瘪的行李袋。枵,中空的树根,引申为空虚义。“毛锥”,毛笔。白居易《紫毫笔》诗曰:“尖如锥兮利如刀。”“牛经”,以牛为专题的书籍。《三国志·夏侯玄传》南朝宋裴松之《注》引《相印书》说,汉代有《牛经》。“醉探”四句是说,喝醉酒后,摸了摸空空如也的行囊,毛笔还在,于是便问邻翁要不要抄写《牛经》(好挣几文钱糊口)。邻翁未吭气,只摆了摆手。六字煞是传神,活画出那老汉无力周济像词人这样的流浪者,却又不忍开口拒绝其乞求的情态。(战乱时代,农村中的日子也不好过。再说,此时谁还有心思顾及农事!古代农村用牛拉犁耕地,农民本该重视养牛知识的。)本篇押用一部上去声韵,韵脚分别是“绣”“透”“袖”“走”“后”“柳”“旧”“狗”“阜”“酒”“否”“手”。南宋都城临安陷落后,作为一位有民族气节的南宋士大夫,蒋捷既不肯降附元人、腼颜事敌,为了逃脱网罗与迫害,便只好抛下妻儿老小,独自奔走他乡。此词以写实的手法,真切地记录了自己这段辛酸的生活经历和凄凉的感情体验。两宋之交、宋元之交的许多作家,都曾用词笔来摅写国破家亡的深哀巨痛。但绝大多数此类篇章,是以抒情为主的,即便有些叙事的内容,也多逸笔草草,重在神到,并不措意于情节。像蒋捷这样凭藉小说家的笔调,细腻地刻画人物的动作、态度,形神毕肖地摄取典型的生活局部,以琐事之微来反映那天崩地裂,海水群飞的动荡时代,得未曾有。如果考虑到词主要是一种抒情诗体的客观事实,那么,这个偏以叙事取胜的特例,其示范意义和美学价值就更不可等闲视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