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著名作家陈廷佑长篇小说“龙脉系列”第二部《桲椤山》,由河北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于近日隆重面世。
《桲椤山》(龙脉2)计划10月28日前,当当,京东,天猫新华书店及其他书店全面上架,届时可在以上平台购买。如有团购可联系侯老师13681432777,冯老师13911767544。
内容简介:
《桲椤山》延续首部《龙脉》风格,把更多笔触投向主人公陶砚瓦的家乡,冀中平原上深州的陶村。
冀中大地本为冲积平原,有不少沙丘坟场被称之为山。陶村的外甥、姑爷张福禄,对陶村的沙土岗子桲椤山、山上的桲椤树、在沙土里被老一辈陶村人称为“桲椤捎”的小虫子,都情有独钟。他自行堆建小桲椤山,栽种桲椤树,放养桲椤捎,在村里建了桲椤山庄,在北京建了桲椤大厦,成立了桲椤文化研究会,想让退休的陶砚瓦协同管理。陶砚瓦因准备赴港、赴日展览,开办书法班等,婉言谢绝。张福禄交给陶砚瓦一串钥匙,让他去北京红螺山庄别墅里,安心准备展览作品。在那里,陶砚瓦巧遇刚挨完处分的王良利,以及张福禄的儿子张桲。张桲经常带女友、王良利女儿王未名在别墅私会。
陶村的老书记黎占江,当年逼得烈士子弟、张福禄的大舅哥黎德山远走边疆,还带头平掉了桲椤山。其子黎四清当兵入党后复员,在其父帮助下当了村支书,在桲椤山那块地上建起了砖窑,开起了砖厂,并自任厂长,赚得盆满钵满。因砖厂不符合环保政策,他就使尽手段,把砖厂转给了张福禄。
张福禄把北京桲椤大厦的钱,用于陶村砖厂的改造。他把土坑变成池塘,在窑体上堆起假山,种植上桲椤树,基本恢复了桲椤山的原貌,建成了一个文化旅游项目。几千年来,终于有人在陶村拿到一块地,不种粮食,不建工厂,专门用来游玩,用来文化积淀。而有了养老金的陶村人,特别是黎占江、四大吹、四大作家等,竟然玩起了文化,玩起了诗词。这期间,主人公陶砚瓦就像一棵小桲椤树,迎着风霜,一点一点褪去青涩,一点一点积累力量,终成长为文化俊才。
《桲椤山》作者关注当下变革中的乡村现实,以冀中平原上“桲椤山”的毁灭重生,生动勾勒出当今国人对待土地、对待历史和文化、对待生活和乡愁,所抱持的复杂情感和不懈追求。生动讲述了一个乡村振兴和实现中国梦伟大进程中的中国故事,深刻反映了当下农民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生动现实。塑造了张福禄、黎德山、黎占江、黎四清等具有新农民潜质的崭新艺术形象。特别是书中有不少精彩的格律诗词,让本书颇具文化深度。
名人推荐:
陈廷佑的首部长篇曾让我欣喜,很高兴看到他的第二部长篇《桲椤山》面世。他紧紧把握住传统文化的脉,写出活态的脉动和律动,充满生活的浓浓气息。特别他把格律诗词、书法艺术融进长篇小说创作,是一个大胆尝试,已经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和喜爱。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张抗抗
廷佑兄首部长篇《龙脉》前年推出,广受好评。第二部《桲椤山》又隆重问世,读之甚为快哉。庙堂之辉烁,军营之芳华,乡土之烟雨,皆有文采焕然。更从唐音宋韵、家鼓声声里,纵笔大国万端,揽察时代潮涌。河北人写河北事,慷慨地咏慷慨歌!
——河北省作家协会主席 关仁山
陈廷佑的小说有雄浑之美,大气磅礴,意蕴深厚,从《龙脉》到《桲椤山》,一脉相承,笔下的生活呈现为丰富、复杂的原生态样貌,给人混沌、浑然、圆润和立体的感觉,提供了从各个角度观察社会生活的方式,读起来很有意思、很有意味,不仅轻松愉悦,而且发人深省。作者不动声色、沉得住气,真实地描写各种日常生活状态,少有判断和结论,对人物亦很少褒贬,给读者留下了思考空间,深得小说写作的奥妙。
——著名书评人:解玺璋
作者简介:
陈廷佑,1954年出生于河北省深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常务理事。曾任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办公室副主任兼机关服务中心主任,中国国学中心筹建办主任,中华书画家杂志第一副总编,在巡视员职务上退休。出版《西抹东涂集》、《诗文骈翼》两部专著,以及《龙脉》《桲椤山》两部长篇小说。《龙脉》的音频版权被原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购买;被列入全国总工会“职工书屋”推荐书单;荣登中国社科院主编的《中国文学年鉴》2019年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