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都会写诗的“走四圩”人——翔哥
——致敬建党百年,大写文章百篇
2021.10.23第十四篇by江永强

从80年代开始,至今近40年,从踩自行车到骑摩托车,再到开小货车,志翔哥如今依然活跃在各个“墟场”,见证了改革开放至今的市场风云变幻。
什么是走四墟?这是花县特有的本土话。那就是哪个墟到了墟日,小商贩们便赶到那里摆摊卖货。这些赶墟卖货的人就被人们称为走四墟。
80年代,花县的墟有两龙(4、9日),推广(2、7日),狮岭(2、5、8日),旗岭(3、6、10日),炭步(3、6、9日),赤坭(1、4、7日),长岗(5、10日)为主圩。尤其是两龙等大圩,非常热闹。
80年代改革开放之初,志翔哥刚初中毕业就跟着“走四圩”的舅父,毅然投身这个行业。他骑上自行车,从两龙圩开始,就走了几十年,直到今天,他还在走四墟。
哦,对了,大家知道什么是“走四墟”,而不是“走六墟”或者“走八墟”呢?这是因为,一墟通常10天为一重复周期,比如前面说到的两龙(4、9日),推广(2、7日),炭步(3、6、9日),无论两个圩日还是三个圩日,都是在10天里又重复了。在这10天里,走四圩的人,最多可以走四个圩。这是因为,10天里走四圩的人一般每个圩都走2次甚至3次,这样,他最多走4个不同的圩集。比如,某人集中走赤坭(1、4、7日)炭步(3、6、9日)狮岭(2、5、8日)就占了三个圩,合计9日,还剩一天,他还可以在10号这天走多一次旗岭(3、6、10日)或者长岗(5、10日)。这样,他走完了四个不同的墟期了,这就是“走四圩”的由来。
八九十年代,托改革开放的春风,百业兴旺,花县的“走四圩”行业非常兴旺,到2002年,志翔哥在花都区政府旁买了商品房,原来住在老家花山镇农村的他成了城里人。虽然住进了城里,但是他依然奔走在各大墟场。
只是,花县先后改名花都市和花都区,而随着国家市场经济越来好,近年各大商场和小卖部以及电商的繁荣,越来越少人,特别是年轻人出来“趁圩”了,生意越来越难做了。
话说,今日志翔哥到书店,是要拿一本《花都先贤诗词萃选》学习。谈下来才知道,原来志翔哥就读花山中学时,看到王鉴波老师桌上摆放着一些诗词对联方面的书籍,非常感兴趣,老师看他感兴趣,便谆谆教诲,悉心指导了他,亦因为如此,他从始对诗词结下了不解的缘分,可惜后来成绩不理想,初中毕业后就做了走四圩这一行,但是他对诗词的兴趣一点都没有减退,灵感来了就写几句打油诗,后来更因为卖春联,更使佢对诗词产生更大的兴趣了。花都新华市场有个春联批发老板叫江家明,就是志翔哥的生意老友,而和后合作的春联店就在我们书店旁边。
2014年后兴起了微信,并跟网上的诗词爱好者重新学习了格律诗词方面的知识,经过不断的与其他诗词的老师学习,慢慢地写作水平也不断提高了。
所以,志翔哥虽然是“走四圩”的生意人,不过写诗词亦不断在进步,也算是一位儒商。
如今五十多岁的志翔哥,亦已经当上了爷爷,家庭幸福。他几十年来坚持“走四圩”和诗词创作,既找到了他生活的第一桶金,满足了生存要求;也提升了自己兴趣水平,满足了生活追求。
这一切,都托国家几十年和平发展的福。 这几十年,并不是和平的时代,只是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国家,只有国家和平稳定,普通老百姓才可以平安发展,安居乐业。
所以,我们要感谢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国家越来越强,人民越来越幸福。
送走志翔哥的时候,看着这个“走四圩”的诗词人的背影,也像看到一首生活中坚强不息的诗!
临别时志翔哥还赠送了我一首诗:
因书结缘
欢声笑语话当年,旧事重掀思绪延。
不觉时光飞箭逝,依依别过谢君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