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钟振振博士 1950年生,南京人。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古文献整理研究所所长。兼任国家留学基金委“外国学者中华文化研究奖学金”指导教授,中国韵文学会会长,全球汉诗总会副会长,中华诗词学会顾问,中央电视台“诗词大会”总顾问、《小楼听雨》诗词平台顾问、国家图书馆文津讲坛特聘教授等。曾应邀在美国耶鲁、斯坦福等海外三十多所名校讲学。
虞美人·听雨
[宋]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〇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蒋捷(1245?—1310?),字胜欲,号竹山,常州宜兴(今属江苏)人。宋度宗咸淳十年(1274)进士。恭帝德祐二年(1276),元军占领宋都城临安后,曾在江南地区流浪了一段时间。宋亡后,隐居乡里。元成宗大德年间,有人推荐他出来做官,他坚持民族气节,不肯接受,以宋遗民终其身。有《竹山词》。今存词90余首。其中描写乱离之苦和抒发亡国之恸的作品最为真挚动人。他的词,在艺术上不拘一格,多所变化,或粗犷挥斥,或缜密洗练,或轻灵圆熟。总体来说,作风稍近于辛弃疾。清刘熙载《艺概》称赞他为“长短句之长城”。宜兴古称阳羡,清初词坛上活跃着一批宜兴籍词人,包括著名词人陈维崧在内,影响很大,词史上称“阳羡派”。该派作家,多尊奉他为阳羡词人之鼻祖。“星星”,形容头发斑白。可见词人此时刚进入暮年。假定他时年约五十岁,那么离宋亡也有二十年之久了。“悲欢离合总无情”,是说自己对于人生的各种境遇,不管是悲是欢是离是合,已经习以为常,感情不再有波动。“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此句反用唐温庭筠《更漏子》(玉炉香)词:“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本篇共押用了四部不同的韵,两平两仄,仄平相间,句句皆押。韵脚分别是:(一)上去声韵“上”“帐”。(二)换平声韵“中”“风”。(三)换上去声韵“下”“也”。(四)换平声韵“情”“明”。全篇运用对比手法,从“听雨”这一独特的视角切入,以时空的跳跃转换,精警地概括出自己由少年的风流冶荡,到壮年的飘零悲慨,再到晚年的落寞孤寂,这样三个截然不同的人生阶段,三种截然不同的人生况味。它既是作者个人的人生经历,又蕴含着宋元易代的历史沧桑。读此词,可以一言蔽之——“道是无情却有情”(唐刘禹锡《竹枝词》诗句)。因为,真正做到了“无情”的人,绝不会有意识地宣布和强调自己“无情”!如果读不出词中蕴涵着的“有情”二字,那么,此词基本上可以说是白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