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学融易道 通会谱华章
——王广星感悟国学经典“中国传统文化书法展”印象
王广星,字晗光,山东汶上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周易学会会员,中国策划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家协会副主席,山东省书画家协会理事,济宁市人大诗书画学会理事,济宁市政协书画联谊会理事、副秘书长,济宁市慈善总会常务理事,济宁市周易协会第二任会长、荣誉会长等等。
汶上,历史悠久、地灵人杰。当年孔子“任中都宰”之地,即今之汶上也;又因上世纪九十年代汶上宝相寺太子灵踪塔圣物面世,而驰名海内外。王广星生之于兹 ,长之于兹,是为得其灵气之先者。

易有易理,书有书道。
王广星关于“易理书法”的提出,本身是一个崭新的概念。而以一位共产党员的虔诚,以“初心不忘、献礼党恩”为主题,以一年余的孜孜不倦、废寝忘食、通宵达旦,以“易理书法”的形式书百米长卷等作品,向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献礼,的确感人至深。此前未得拜读,一饱眼福,甚为遗憾。然而:
风过有声留竹韵,月明无处不花香。

据悉:本次展览已由第八届中国书法家协会孙晓云主席题写的展名:“王广星中国传统文化书法作品展”;第七届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苏士澍先生题写展名:“王广星书法作品展”;第五、第六届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张海先生为本展览出版的书籍写了题为《易理传古韵,时代扬新风》的序言文章;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中国周易学会会长刘大钧教授冠名题写贺辞。

而其展览作品的内容,则是以九种艺术形式,书写了十一篇文章,全部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即: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弟子职、中国书画千字文;共有400余幅书法作品展出;其以小楷、小隶书写了周易全文、孔子十翼全文“双百米长卷”,已在元月份入选“大世界吉尼斯纪录之最并颁发了证书”。

展览之前有明天出版社出版王广星“中国传统文化书法——周易全文及孔子十翼长卷、国学经典卷;随后将出版两卷著作:其一“周易方法论、其二是“周易方法论的案例分析”等。

就艺术成就而言,王广星书法作品曾多次入选有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书法篆刻大展,连续在全国第四届正书展、全国第五届新人新作展、全国楹联书法作品大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书法大展、全国首届行书、草书大展、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全国首届“孔子艺术奖书法篆刻展”、全国第三届隶书展、全国第三届行草书法展中获奖和入展;以及在山东省第六届青年书法展获奖,在纪念伟大领袖逝世30周年“橘子洲杯”全国书画大赛荣获银奖,在“德艺双馨奖”全国书画艺术大赛中荣获铜奖等;并荣获“中国当代书画艺术名人五百佳”、“中国当代百名德艺双馨书法家”、中国当代优秀书画艺术家等荣誉称号;多件作品被人民大会堂、中央党校,中央有关部委、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故宫博物院,有中国驻外使馆、有国外元首友人和北京、上海荣宝斋藏馆、香港基金会书画艺术委员会、纪晓岚纪念馆等几十家纪念馆和机构作永久性收藏;并擅长易理书法及楹联书法,曾多次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大型企事业单位撰写楹联书法并赠送作品,多年来共书写易理楹联书法作品诗词歌赋数千首;个人业绩、成就、作品、传略先后收入《中国当代易学名人大辞典》、《世界易学大辞典》《中国新世纪拔尖人才大辞典》、《中国当代艺术人生大辞典》、《世界名人辞典》、《世界易学优秀论文大辞典》、《中国书法诗词楹联名人大辞典》等大型辞书典六十余部,编著的书目和杂志三十余部册等。

一,王广星“易理书法”,得益于家庭文化的传承
阅文得知:王广星自幼即受家庭文化的影响,尤其是外祖父王法成先生的熏陶(王发成先生当年之于周易,在济宁州可谓首屈一指)。王广星青少年时期,便随外祖父学习周易,一经入门,便痴迷其道、情有独钟;外祖父则期以厚望,赞赏有加,悉心教导。那时虽然只是出于好奇,喜欢上了“夏连山,商归藏,周曰易,三易详”和“麻衣神相”以及“符箓文化”等等。同时又对书法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然,在其学习周易入迷的时候,外祖父因病不幸去世,其又跟随舅父王善(道)祥,开始学习周易“像数理占”及中医理论;之于楹联诗词,则是始于高中就读阶段。常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以说,其青少年时期由于家庭的熏陶和自身广泛的爱好加之孜孜不倦的努力,在周易理论、书画艺术以及中医、楹联、诗词等传统文化艺术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王广星“易理书法”,得益于对易理的学习探讨,渐悟实相
近六十年来,王广星之于上述各传统文化艺术门类进行了痴迷般的学习、探索和实践,循序渐进,尤其对于易理渐悟实相。“四库全书”认为:《易经》是“大道之源,群经之首,经典中经典,智慧中的智慧”。王广星则认识到:《易经》总揽了宇宙天地万物,社会人生,作了一个“可能性”的分析,而没有作出一个决断性的结论。如果讲它仅仅是告诉你,在什么情况下,必然产生什么结果,那它的作用范围就微之甚微了,正因为他是提供了你一种武器,提供了一种方法论,这就是《周易》最神明的地方。所以,儒家用它,成就了“儒家之易”;道家用它,成就了“道家之易”;兵家用它,成就了兵家之易;阴阳家用它,成就阴阳之易;卜算家用它,成就了卜算之易;那么,艺术家用了它,也可以成就艺术之易!所以《周易》实际上渗透到了中华民族的整个阴阳平衡观的深层。于是“易理书法”就因之应运而生了。

三、王广星“易理书法”,得益于对书法的追本求源,探赜钩深
《易·系辞上》有云:“探赜索隐,钩深致远”。汉·赵壹《非草书》则云:“探赜钓深,幽赞神明。览天地之心,推圣人之情;折疑论之中,理俗儒之诤;依正道于邪说,侪「雅」乐于郑声;兴至德之和睦,宏大伦之玄清。穷可以守身遗名,达可以尊主致平,以兹命世,永鉴后生,不以渊乎? ” 为了追本穷源,探索书道,王广星负笈北上,就读于山东大学文学院文字训诂专业(书法方向)研究生;系统攻读了“传统文化与书法尤其是传统文化的各个分支与书法关系的研究”的全部课程,诸如文字学、美学、诗词对联、书画鉴定等。在此基础上展开对书法本体的观照,如经典解读、书法评论写作、书体与技法研究等等。可以说,三年的研究生课程的学习,为王广星“易理书法”奠定了可靠的理论基础。

四,王广星“易理书法”,得益于诸多艺术的融会贯通
王广星认为,若是要在周易理论与书法上有所继承和发展,就必须要把周易理论和书法艺术融会贯通,因此再对周易古文全卷和孔子十翼全文,加之中国书法艺术各体的发展了作一系统梳理并把这两种“中华民族最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合好,兼容好,把周易理论与书法艺术阴阳平衡的和谐之美充分的表现出来,且传承后代,即让后学者得到提升道德,提升智慧的同时,也得到对书法艺术的熏陶!这将是对传统文化继承和传承发展的关键所在。

怎样把周易古文及孔子十翼用书法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即以长篇文章的注释表述,又不重复古人墨迹,所以王广星便有了开始用小楷及小隶书的艺术形式书写古人没有用这种形式书写过的《周易古文及孔子十翼全文》之动意。具体构思与创作力求把握以下几个要素:

其一,王广星按家藏宋朝程颐版本印刷体例与用书法艺术对周易古文及伏羲八卦、文王八卦及夫子八卦图例及文章的阐释。《周易古文及孔子十翼》探讨诠释周易六十四卦爻辞的历史发展,涉及每一卦每一爻辞经典句子,在叙述上,按一句一段的顺序,使后学者脉络清晰而不乱。

其二,王广星从解悟《易象》出发,悟得实相,彰显了阴阳平衡之美。
易象,是中国古代易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易象主要是通过对天、地、人、物等形状的摹拟,象征自然变化与人事休咎,从而推求和印证某一现象与结论。

《史记·孔子世家》有载:“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到了汉儒,则以《周易》而成上下《象》、上下《彖》、上下《系辞》、《文言》、《说卦》、《序卦》、《杂卦》,是为《十翼》。王广星书法长卷《十翼》后有“太极图”的图像,这个图像是为阴阳鱼,阴阳鱼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合二为一的,如果把它拆开,它就不是一个完整的整体。而这个整体的思维,正是东方归纳法的一个最典型的形象的表述。

太极图是一个无懈可击的一个阴阳的组合,这个阴阳的组合,正是《周易》最根本的一个思维模式。这个太极图阴阳鱼中间的两个点,正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的,它不是完全对立的存在的,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太极图的外圈,就是八卦,八卦的形成是,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就是阴和阳,两仪生“四象”,四象就是“太阴、太阳,少阴、少阳”;四象生八卦,也就是我们所习见的“乾、坎、艮、震、巽、离、坤兑”的八卦了。

其三,在书写构思的过程中,有一具体问题颇难定夺。即是周易古文中有很多的生僻字,都是易理的关键辞句,难以认识和理解,书写时是否注释读音,古人先贤没有类似情况,是注释读音,还是不注释缺难以取舍。无奈之下王广星最终决定在下格内右下角加上读音,以补前人之缺,初读疑似重复,实则达到了强化之效。

另外,在形式与内容关系上,坚持形式服从于内容的原则。具体撰写中王广星还十分注重以下几点:第一,追求章法的阴阳平衡之美。在尊重历史原文的前提下尽量使之具有艺术性,以增强作品的感染力。第二,力争生僻文字通俗化。为亲近读者后学者的启蒙,在书写时不故弄玄虚,便于阅读和后习,并且使后学者读懂知晓和习而明了。第三,周易内容辞句重字较多,力争重字书写不出现重复体式。在书写时文中涉及重复字例,即追求其艺术技巧和风格特征等,亦容易出现技穷和雷同之现象。比如六十四卦的每一卦都六个爻辞,加上每一卦的卦辞,每一卦有七句辞句,卦与卦七句间都会出现重复现象,亦做到了书体不出现重复。第四,倾心把一字写精。在字与词的推敲上,其曾投入较大精力。尽力做到全文内容精准,小楷小隶书艺术在书写时达到阴阳平衡之美感。其作品的形式表现,意象符号,笔墨运用,墨色特点,结字方式,共同营造了一种对传统的记忆和对未来的想象,字里行间呈现出行云流水般的广阔空间。书写时的每一个字都能在苍厚、朴率、洒脱、奔放的作品中表现出来,作品的每一章篇都是带着生命的智慧和人文怀想,进而企盼读者的睿智和迥异其趣的艺术审美。

汉代书论的集大成者蔡邕,在其《九势》中开篇便道:“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矣。”书法起源于自然,而自然由各种物象组成,万物生存的共同依据是阴阳两种属性,这便是相反相成,对立统一的法则。书法也与阴阳法则同出一理,从而使其“字形”和“气韵”随势而生了。

王广星在书写《周易》的形式上,力求的就是这种遵循《九势》之意,做到内容与形式的阴阳平衡之美。
屈原《离骚》有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当下,以易道、书学而论广星君尚属盛年,我们期盼其在“易理书法”求索上,再攀高峰。
广星君,文友也。余不揣肤浅,承命而为。
费秀旭/文 辛丑暮春 清风 长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