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 屋
——黄正民
老屋,其实并不太老,才历时四十春秋。后来,因为我家又建了新房,就叫她老屋了。
修建老屋,像拉着车子爬坡,步步艰辛!

建房用的木材要偷偷地去五六十里外的黑市场购买。为避开检查站,我的亲友兄弟走在羊肠小道上,绕着山头转圈,一路流汗饥渴,买次木材瘦几斤!
地基是块高低不平的乱石地,锄头挖卷头,十字镐碰出火星星,铿铿锵锵,几个月才有个屋基的雏形。
踩泥砖也不顺。秋高气爽,本是踩砖的最佳季节,不料,连续几天少有的秋雨,刚脱胎的几千块砖坯全部晕在水里,一个个像先天不足的婴儿——孱弱瘫软,全没筋骨。天放晴后,用锄头铲,用菜刀割,用指头掰,拯救出来的,不是少棱,就是缺角;不是扁了,就是圆了。菱形的、梯形的、马鞍形的……一个个怪胎,让人啼笑皆非,扼腕叹息!
最艰难的是砌墙。农历正月开工,正赶上冻雨天气,要用脚踩出砌砖用的稠泥巴,无异于截骨剜肉。我双脚泡在稀泥中,不要几分钟,就感觉不到自己的腿是骨肉还是木头。白天累趴了,晚上暖和了身子,第二天破晓,又神清气爽、浑身是劲,像听到冲锋号声的战士,继续奋不顾身了!
房子建成了,说是新房,却无新模样:墙面粗粗糙糙,千孔百疮;地面坑坑洼洼,到处是石头:床脚垫着石头,走路踢着石头。住的日子久了,司空见惯,也不觉得碍眼不舒服了
老屋尽管丑陋,但很养人。

老屋坐东朝西,前后套房中间留下一条通道。通道两端开着大门。热天,南风经过室外树木枝叶的梳理润凉,缓缓地、柔柔地送进南门。午间,大人小孩窝在通道里,吹着煦煦和风,惬意清爽。大人外出后,任孩子们在这里滚爬、哭闹、嬉笑,一分一秒送走他们不知是快乐还是辛酸的时光。太阳快下山的时候,孩子们习惯地拥到堂屋门口,招魂儿似的叫着妈妈快回来。喊累了,叫困了,眼角圈着泪,脸上映着夕阳的余晖,倚在门框边上,打着呼噜睡着了。冬天,大人出门之前,关上通道门,把孩子们塞进木火笼里,再三叮嘱他们不要乱跑。孩子们不是频频点头,就是诺诺连声,很乖的,可是一旦别家的孩子来串门,大点的孩子早已忘记对大人的承诺,一声吆喝,跑得无影无踪;剩下跑不动的,哭着、叫着、滚着、爬着,尿湿裤子,沾上灰尘,像是从垃圾堆里爬出来的。几个孩子就这样在滚爬中生,在哭喊中长,度过苦涩的童年。庆幸的是,有老屋的护佑,孩子们一个个筋强骨壮,没有什么病痛。家境不同的孩子,各自有不同的体魄和成长方式。这大概就叫适者生存吧。
几年以后,老屋又先后拓展两次,成就了三套间一偏屋的农家小院。孩子们不仅有了住房,还有一间共用的学习室。放学回家,有的上山拾柴火,有的下地扯猪草。晚上,孩子们自觉地坐在煤油灯下读书写字,从不逗趣打闹。他们是姐妹兄弟,又是同学朋友。节假日,我忙完工作后,也坐到他们旁边,指指点点,帮助他们解难释疑,往往逸兴飞动,乐此不疲。

孩子们一天天长大,胃口也大,光靠从生产队里分来的粮食,不够填满嘴。于是,我就在老屋四周的石窝窝里开垦出几块小地,撒几颗菜种。春夏季节,南瓜藤往前爬、往前爬,绕过屋角,越过石头,爬上树梢。几朵黄花开过之后,手指大小的瓜粒,有的平躺,有的斜伸,有的下垂,满园的蝶舞蜂唱,生机勃勃。置身其中,我像抱住春光,抱住芳香,抱住希望,偷着乐。
秋冬时节,一小畦一小畦的蒜苗白菜,水灵鲜嫩,秀色养眼。它们柔弱中不少刚毅和坚韧,伴着老屋,顶着风雨,披着霜雪,为全家捎来春天的气息。
就这样,一年四季,菜随季节而换种,地遇冷暖而异色。南瓜、豆角、土豆、白菜……应用尽有。
二十年过去,我搬离了老屋。农具家具一件不动,让它们和老屋一起陪伴生我养我的家乡故土,拴住我的思念和牵挂。
主人走了,老屋并不寂寞,先后有四户人家到此落脚。他们住进老屋后,日子过得顺顺当当。三五年后,孩子们高一截,肥一圈,兜里也充实。有的修了平房,有的建了高楼,他们一家家把劳苦和艰难留在老屋,把喜悦和满足捎进新居。开始新的生活旅程。
老屋尽管一直有人住着,但几十年的风吹雨打,也难免一天天凋敝破旧,所以我和妻子得经常回家关照。老屋的排水沟不畅,我们一起铲土;老屋的瓦片掉落,妻扶梯,我上屋;老屋四周的树高了,藤长了,我挥刀动剪,压住它们疯长的势头……把汗水洒在老屋,今天、明天、后天,我一如既往,不改初衷!
如今,老屋像一位满脸皱巴、衣着褴褛的老妇人,路人早已不屑一顾,但屋后松树蓊郁,杂木如盖,树上常有布谷、斑鸠和鸣;左右花草铺地,草吸甘露而肥鲜,花浴日光而芬芳;屋前视野开阔,梯田斜码,又有不少新建的高楼相映衬,更烘托出老屋的苍劲和朴实,所以,我时时记着她,怜着她,宠着她。

在我心里,老屋是驿站,四十年间,迎来送往,无私地为来此驻足的人家遮风挡雨,并给他们带来好运,奔向美好的前程;老屋是历史,砖墙上的指印,堂前屋后的石头,一起见证了我和乡亲们为修建老屋共度艰辛的时光。老屋是象征,有老屋在,我的老家还在,我的根还在,我和伯叔兄弟的情谊还在,他们满是厚茧的双手,助我建成了老屋;他们朴实的本色,教我养成善待他人的品性。有这些在,无论去到哪里,我像背靠着一堵坚实的厚墙——始终稳当踏实!
啊,我不弃不舍的老屋……
2011年秋

简介 黄正民,湖南省洞口县人,大专学历,曾任中学语文教师、校长,在省、市级刊物上发表过散文和教学论文,先后参与《作文章法大全》和《中学生优秀作文选》的编写。近几年在多家网利上发表散文和古诗。年前发的《格高意满 灵气飘逸》一诗评正在网上热传,至今读者人数已过148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