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忆游骆马湖
水木丨散文
近日,身边诸事纷扰,冲突不断。
联想到读过的清代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乾嘉学派大师钱大昕《弈喻》中“理之所在,各是其所是,各非其所非,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然则人之失者未必非得也,吾之无失者未必非大失也”的句子,甚是感慨。
不由得想起廿年前带着学生游玩骆马湖的旧事。那时在苏北教过的一个班,班级是体育生、美术生、音乐生混合的班级,学生很有个性,整天鸡飞狗跳,一个学期换了三个班主任,都管不了。最后这个班只能我(当时在学校里做个小行政)来兼班主任。
我仔细研究,班级特别有个性的学生13个,戏称十三太保。其中女生七个,男生六个。艺体班学生家庭条件比普通班好很多,只有一个体育生情况特殊,家庭经济困难。他们文化成绩弱一点,有艺术体育天赋,脾气也是非同寻常班级。
怎么办呢?我决定带他们去游骆马湖。让他们多带点钱,让其中经济条件差的学生带点煎饼、小鱼炒辣椒。
我租了一个游艇,开艇的师傅是个渔民,穿衣服又不讲究,混身的鱼腥臭。这些学生,平时就看不起普通班的学生,私下叫他们穷鬼。对学校保洁阿姨、食堂师傅、校警都是看不顺眼。
他们上艇时,连句感谢开艇师傅的话都不说,一手捏着鼻子,一手扇着气味,嘴里说:臭死了,臭死了。
我对他们的举动不予置评。让师傅加快速度把艇开到湖心。这群平日关在学校里孩子一路尖叫,兴奋,刺激,惊惧,好奇。
一只小艇“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开到了湖水中央。
偌大的骆马湖在江苏省北部,跨徐州、宿迁两市。湖泊长27公里,最大宽度20公里,湖水面积为296平方公里,是江苏境内四大淡水湖之一,水质最为清澈,水产丰富,风光旖旎。
艇到湖心,四野茫茫、无边无际全是水域,不见洲渚汀矶,天穹远远下垂与水相接,天地之间顿觉人之渺小,“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孩子们都被大自然之洪荒震撼了。
我说:“与天地比,我辈何其小也;与历史比,我生何其短也。
“你们平时都觉得自己了不起,现在悟去吧,我被你们折腾累了,我要睡一会儿觉喽!”
于是乎,安卧湖心,枕水沐日,船如摇篮,酣然入梦。
不知道睡了多久,学生们才把我叫醒,他们说饿了,饿死了,问我午饭怎么安排。
我说:“你们不都带钱了吗,都拿出来,比一比谁的钱多。”他们拿出了或多或少的钞票,我说:“现在我们在诺亚方舟上,远离了人世,你们觉得钱有用吗?钱多钱少有区别吗?”
那几个整天炫富的孩子这个时候默然不语了。我接着说:“现在只有某某同学带了煎饼和小鱼辣椒,你们问问他愿意拿出来吗?”
那个同学拿了出了食物,我继续说:“你们平时不都挤兑这个同学吗,现在他才是大富豪。他拥有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愿意和大家分享。”
这时,同学们纷纷过来和那个同学拥抱。然后一起共享一顿最美味的午餐。
吃完了,我又说:“东西吃完了,假如我们回不去了,用不了十天,我们都会死去,其实正如我们的人生,只是一天代表了十年而已,总之都要死去,这时候大家想想,这十天里,我们怎么样度过才有意义的呢?是把生命耗在彼此的纠纷里吗?活在仇恨中吗?”
几个平时积怨很深的同学,走到一起,彼此示好。
我又说:“我们要回去了,你们谁会开游艇呢?”他们面面相觑。有一个同学说:“不是有开艇的师傅吗?”
我说“能让我们脱离苦海的,只有开艇师傅,你们上来的时候对师傅是什么态度?学校的保洁阿姨,食堂的师傅,校警们,不都是值得我们尊敬的人吗”。
他们纷纷上前道歉:“师傅,您辛苦啦,带我们回去吧,我们对刚才的行为表示道歉。”
我又说:“假如师傅也不能让我们脱困,会怎么样?我们会一个个死去,我们终将一个个死去,是不是要珍惜我们在一起的短暂时光?”
他们彼此手拉着手,我又说:“如果最后两个人活下来,假如那是因为彼此放不下仇恨。我们应该怎么样看待仇恨?”
“感恩仇恨,最终彼此妥协,握手言和。”一个个性很强的女生说。
“如果现在其余的人都死了,只剩一个人了,这时候,天上飞来一只鸟,我们不会孤单,水里游来一条鱼,我们也会感到安慰,是不是呢?”
“侣鱼虾而友麋鹿。”一位同学脱口而出。
“我们对自然界的朋友,尚且能如此友好,怎么就不能友好对待我们的同类呢?何况他们是我们的同学,室友,老师,父母!”我继续布道。
“老师,今天这堂课太深刻了。”整天打架的黑大个子有感而发。
“今日骆马湖一游,是人生到世上走一遭的缩影,希望同学们谨记。”我最后总结,“咏出‘水何澹澹,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河灿烂,若出其里‘的曹操’而今安在?”
归途,又给同学们讲了六尺巷的故事:
“清代康熙年间,桐城,大学士张英老宅与吴姓相邻。
“吴姓盖房欲占张家隙地,双方发生纠纷,相府家人遂驰书京都,张英阅罢,立即批诗寄回,诗曰:‘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得诗,旋即拆让三尺,吴姓深为感动,也连让出三尺。于是,便形成了一条六尺宽的巷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