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成都
——谨此献给母校成都信息工程大学七十华诞
诗║李建勇(武汉)
四十年前我从武侯躬耕的隆中来到这里,
四年的点点滴滴刻骨铭心。
四十年后我从白云黄鹤的故乡重回这里,
寻找往日那难忘的记忆……
地铁一号线川西坝子出,
独自走在宽阔的人民南路上,
满目所见既陌生又熟悉。
川医己并入川大,
大门已改、钟楼健在、球场翻新,
这里曾有过我矫健的身影。
川医口腔医院已扩大规模,
我的第一颗智齿在这里与我骨肉分离。
小天竺街道已拓宽,
茶馆川剧场只剩下绕梁余音。
人民南路三段路牌亲切地提醒,
我的青葱岁月镌刻在此地。
母校东校区是我生活学习成长的地方,
令我魂牵梦绕的校园,
变成房地产开发工地,
不知伤了多少师生和校友的心。
母校西校区已成教师公寓,
遛狗归来的老教授,
只留下他们远去的背影。
坐在轮椅上的女老师,
依稀能忆起您往日的容音。
街角上的新气象宾馆,
尚且残存一丝母校的气息。
培养过八段国手的围棋社不知去向,
我曾在此旁观好奇。
校旁的游泳池上耸起招商银行的楼宇,
汉江边长大的我也曾在此与同学一竞高低。
锦江桥宽过往日倍余,
锦江河已由黑变清。
滨江公园里少了跳舞者的喧闹,
而今是花红草绿、绿树成荫。
锦江宾馆依然高端大气,
为学外语我常在此搭讪外宾。
锦江礼堂现仅供召开人大会议,
我曾一周在此看过八场电影。
人民公园里的茶馆更加闹热,
一杯盖碗花茶,龙门阵可从清晨摆到日夕。
人民广场已更名天府广场,
不变的是领袖依然巨手挥起。
骡马市外文书店是学子们常光顾之处,
如今已不见了踪影。
西玉龙街上的陈麻婆豆腐店规模扩大,
门庭若市,依然令人垂涎欲滴。
总府路上名小吃店全都迁往别处,
劳动人民文化宫去向不明。
春熙路已改为步行街,
所有的建筑长高换新。
原址上的龙抄手总店原汁原味,
品种增加,照样生意隆兴。
盐市口的人民商场、邮局已被高楼代替,
仅留下金色“盐市口”仨字,
令我唏嘘不已。
……
梦里的蓉城已永远回不去,
但您的街街巷巷、草草木木都融进了游子的心海血液。
新蓉城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兼容并蓄,
来了就不想走,只因您更加悦目赏心。
为何我要如此絮絮叨叨、寻寻觅觅?
因为我深深眷恋着这片土地。
这里有我的母校,
恩师们传道授业解惑,
为我插上飞翔的翅膀。
这里是我的第二故乡,
川音川剧川菜川茶川酒……
给了我丰富的物质文化滋润。
这里有我的恩师们,
祝他们健康快乐长命百岁。
这里有我的同窗好友,
情投意合如同姐妹兄弟。
这里有我许多难忘的情感花絮,
想起来都会忍俊不已。
这里有我太多飞扬的青春故事,
写出来也能编本书籍。
四十年不算太短,
已把小伙变成老汉。
四十年也不算太长,
却能令城市旧貌换新。
四十年里蓉城已是沧桑巨变,
四十年里母校也已易地雄起。
祝福第二故乡更加秀美,
祝福母校更加靓丽。
2018年10月6日初稿于成都衣冠庙
2018年10月30日修改于武昌工大雅苑
作者简介:李建勇(清风袭人),祖籍襄阳,定居武汉,中共党员,通信专业,大学教授,现已退休。业余爱好中国古典诗词。原创文章在“清风袭人”公众号中。
其他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