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 母校
作者 二月

我家的窗子,和北山遥遥相对。我读中学的时候,校舍就在山脚下。这座山是一座秃山。只是零星的长着些蒿草,没有树木,半山腰有几块巨大的石块,好像随时都能滚下来,挺吓人的。石块和泥土赤裸裸的暴露在蓝天下。
毕业了,离开母校,外出读书,回来就业,几十年忙忙碌碌没再注意过这座山。后来搬进了楼房,一次偶然,站在玻璃窗前向外眺望,正好看见了母校后面的北山。这座山再不是从前的秃山。茂盛的植被覆盖山体,一到夏季,满山的绿意盎然。
山势是东西走向的,山脊上有一条羊肠小道,贴着松林随着山势高低起伏,一直向东面延伸。小路上,若有若无地飘荡着刺梅浓郁的花香。清晨,登山的人们在小路上穿行,各色运动服时隐时现。歌声,谈笑声,在这山路上此起彼伏,一座很平常的山充满了活力。

山的背面有一条宽敞平坦的大路,可以走汽车的,从松林中间穿过。
下山的时候, 走大路,在松林中穿行,顺手还可以带一把野菜或是蘑菇。一路充满了快乐 。

换了新居,我家五楼的居室仍然面对着北山。我常常喜欢独自一人站在窗前,静静地观赏北山的风景 。年年岁岁 ,树木不断地增加着年轮,山上的绿色越来越浓郁。我喜欢站在窗前眺望,眺望着满山的苍绿,感受生命的活力,回味在母校读书时候的那一段美好的青春时光。
美好的年龄,掩饰不住的青春气息,从骨子里向外辐射。蓬勃奋进的精神,还有那一种永远不能止息的激情,编织成一种不可言喻的美好。一支动人的交响曲,永远在心房回荡。

新宾一中,是新宾县的最高学府。全县学生中的佼佼者都集中在这里。校舍也是全县最讲究的。一色的青砖灰瓦房古色古香。学校的右邻就是县委、县政府大院。学校的大门是西向的,“新宾县第一中学”几个大字赫然醒目,在人们的眼里,它还有几分庄重和威严。这里是多少人敬仰且又向往的地方。是一所初中带高中的完全式中学。校舍原是一座很有规制的建筑群。走进校门,就是一个圆形大花坛,花坛里树木葱茏花草繁茂。花坛周围正向辐射出四条甬道。向东的甬道直通一个四合院,中间一个小型花坛,那里是老师们的办公室。向北两侧是主教学区。西面是初中部,校舍一排一排地从北面山脚下向南排列。东面是高中部。向南的甬道两侧是初中部的两排教室和操场,还有篮球场地。整个校舍的东面是一个大广场,学校的大型活动以及全县的运动会,都在这里进行。
我们这些初中生,仍然脱不去孩子气,顽皮淘气,就是女生也仍然喜欢疯打乱闹的。
高中生就不同了。一个个端庄稳重,大大方方的,很有学子风度。即使是三五成群的走在一起,也是边走路边讨论知识,讲说学问。高中部和初中部不在一个活动区域内,也很少有交叉活动,很少有机会接触他们,偶尔相遇,我们从来都是用羡慕的眼光看他们,打心眼里崇拜。
初三的这一年是初中的最后一年,年级升高了,年龄也大了,孩子气也少了许多。同学们的相处更加融洽。我们几个女生喜欢读小说,可是书却很难找。只好在课间的十分钟抢着阅读。你争我抢的,往往上课的钟声响了,谁也没看成,大家哈哈一阵大笑赶快准备上课了。

政治课上的讨论,大家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群情激昂,争论不休。那样子俨俨就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仁人志士。
当时一中的教师队伍很严整,除个别老教师是解放前的国高毕业,其余的全是年轻的大学毕业生,个个朝气蓬勃充满活力。我们的班主任老师,是辽宁大学毕业的,知识很渊博,同学们都很敬佩他。我们班的学习成绩,年部排名第一,我是那个第一里面的第一。
新年晚会上,老师为大家筹划了第一个节目:每人准备一份礼物,匿名互赠。抽签进行,抽到谁就和谁交换。我被一个男生抽到了,他送我的是一本书:“十万个为什么”,我送了什么就记不得了。这本书我很喜欢,一直保留了很多年,后来几经周折,不知什么时候不见了,很是可惜。
晚会上的其他节目,都是大家自编自演的,男生的小品 让大家笑得肚子疼。各班的节目流动演出,我们女生的朝鲜舞,优美的舞姿,鲜艳的朝鲜族长裙,轰动了整个年部……。
新年晚会,所有人都那么开心,那么尽兴,直到午夜两点才结束。兴奋之余又累又困,回家的路几乎是半闭着眼睛走回去的。初中的三年学习生活,留下了难以尘封的记忆。

升学考试的第二天,我就病了,休息了半天,下午,老师派同学骑着自行车接我回学校拍毕业照。留下了最后一张珍贵的合影。
校园內甬道两侧是笔挺的糖槭树,环境优雅。
同学们都离校了,我一个人还在校园里徜徉。放假了,校园里空无一人。环顾四周空荡荡的,篮球场上,跳跃摘篮的优美身姿,上下课时响起的悠扬的钟声,伴着钟声一起进出教室的同学们,还有,大家一起抢看一本书的快乐……多么熟悉的校园生活,现在都结束了,一切都成为了过去。
四周静悄悄的,只有唐槭树的叶子在沙沙作响。我一个人在校园里,手扶着笔挺的树干,静静地站在树下,夏季的微风轻轻地吹着,糖槭树的叶子小心地触摸我的头发,我的脸。此刻,升入上一级学校的喜悦,无法取代对母校的留恋、难舍。

新宾一中,源源不断地为上一级学校输送人才,也为我的家乡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从这所学校走出去的学生,进北大,入南航,被录于清华,应召于复旦……全国各大知名院校都有我们新宾一中走出去的学生。新宾人为此骄傲,这也是新宾一中以及一中的老师们,为全县人民做出的贡献,新宾人永远都不会忘怀。
母校,令我魂牵梦绕。你是我的骄傲。你记录了我美丽的青春,你是我成长的摇篮,你是我梦想起飞的地方。
作者简历
李淑清,笔名二月。辽宁省新宾县人,现居辽宁省抚顺市。大学学历,中学高级教师职称。中共党员。《抚顺市作家协会》会员,《当代文学家》特约作家,《全球华人文学社》主编。在多家文学媒体平台发表作品,并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