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聚雅阁文学 关注精彩

聚雅阁文学投稿邮箱:
553952083@qq.com
霜降催枫红
红叶闹金秋
——唐元龙/文


民谚说:“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
随着气温的逐日下降,24节气中的第18个节气就要到了:10月23日(农历九月十八日)12:36即为今年霜降节气的交节时刻。
霜降即为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这个时期的最大变化是气温显著下降,早晚不仅有露水,而且山区和郊外早晚也可能降霜。这个时期自然界的最大特征則是多数树木落叶,虫蛇类动物不吃不喝,进洞休眠。这就是老人们常说的:三月三,蛇出洞,九月九,蛇进洞。
前不久,有人问我,什么时间是金秋?其实整个秋天都叫金秋。其称呼的由来是古代的阴阳家用五行中的木、火、金、水来主管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一季,金恰好主管秋,故秋季又称金秋。同理,秋风又称金风。这在我国古诗词中十分常见,当代人写诗词,也经常用到金秋、金风这两个词汇。金秋的时间大约是每年的9至11月(农历八至十月)从秋分算起到冬至为止。但在气象学上則有些大同小异:每到秋分后连续五天的平均气温在22摄氏度以下,才算这个地区入秋了。

古代,每逢霜降,民间会有许多习俗,一直保留到现在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吃萝卜。民谚说:“处暑高粱白露谷,霜降到了拔萝卜。”人们对萝卜的评价是“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处方。”况且萝卜还是既便宜又适合做成各种佳肴的蔬菜。普遍成了人们餐桌上的一道家常菜。
第二,吃柿子。南方流行“霜降吃灯柿,不会流鼻涕。”的说法,这个流鼻涕是代指感冒,也就是说吃了柿子,可以预防感冒。用中医的话来解释:柿子具有清热去燥、润肺化痰、止咳生津等作用,是一种天然的保健品。但有一点是必须注意的,那就是不能空腹吃柿子。
第三,吃螃蟹。古人有诗云:“九月团脐十月尖,持螯饮酒菊花天。”螃蟹不仅味道鲜美,属于上等名贵水产,还有药用价值。因为河蟹性寒,味咸,有清热散结、和胃消食、生津益髓、强筋壮骨等功效,但过敏体质者应少食或不食。
几年前,我与万龙生、王瑞诚等一、二十人去东海采风,租了一艘游艇,中午享用了别有风味的鱼蟹大餐。这让我联想到《红楼梦》中林黛玉、贾宝玉等人在金秋时节组织海棠诗社的公子小姐们品赏螃蟹的情节来,其中精彩情节是黛玉的那首咏螃蟹的七律诗:
铁甲长戈死未忘,
堆盘色相喜先尝。
螯封嫩玉双双满,
壳凸红脂块块香。
多肉更怜卿八足,
助情谁劝我千觞。
对兹佳品酬隹节,
桂拂清风菊带霜。
我们在船上吃螃蟹,当然沒有古代达官贵人那样讲究,除了有人带来一瓶白酒外,既无醋,也无姜,况且绝大多数是只有酒杯大小的螃蟹,但大家依然吃得津津有味。当听船长介给,这些年,由于环境污染和过度捕捞,鱼、虾、蟹的产量仅及以前的十分之一时,大家都非常挽惜。觉得国家应该采取相应措施了。果然,去年国家就颁布了长江十年禁渔令和海上按季节禁渔令,并加强了江河湖海的环境保护,我们相信,只要坚持下去,在不久的将来,水产品会越来越丰富。

第四,赏红叶。到了秋天,特别是深秋时节,枫树叶就会由绿变红,人们便把这叫做红叶。赏红叶,古代是文人的专利。而当代却成了金秋旅游的打卡地。无论作家诗人或是工人农民都可堂而皇之地到此一游。
有人曾好奇地提出问题:为什么到了秋天,多数的树木会落叶,而这枫叶树不但不落叶,还会由绿叶变成红叶呢?答案是:与阳光有关。原来,在植物体内除了有叶绿素外,还会有叶黄素与叶红素。而枫树类树叶中所含的叶红素比其它树叶多,在夏天日照强,光合作用充分,这类树叶中的叶绿素就发挥正常,故其叶片为绿色。而当秋天,特别是到了白露霜降节气,气温下降,早晚温差大,阳光照射弱于夏天,树木的光合作用减少,因而叶绿素减退,而叶红素却越来越明显,并慢慢将叶子变成红色。最后,红叶在完成自己的史命后仍将离开树枝,回归大地。
全国最有名的红叶林在北京香山。香山,原名静宜园,位于北京海淀区西郊,因山中有一巨石形如香炉而改名香山。山中多枫叶类树木,名曰黄栌,又叫黄道栌、黄溜子、黄龙头、黄栌柴……也有少许枫树。它们除了红得深沉、透彻之外,还拥有一种飘逸的美,从而共同组成了秋天里的一道红红火火的风景线。更是成了历代艺术家、作家、诗人秋天采风的重要去处。如静宜园三字,就是清朝皇帝乾隆所题。杨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观赏红叶后曾写下如下诗句:
红树年年只报秋,
西山岁岁想同游。

民国著名旅行家田树藩游山后在《题见心斋》中写了:
数点青峰来眼底,
满山红叶入衣襟。
策驴游后多余兴,
一路清风细细吟。
著名画家张大千、徐悲鸿等人曾于1948年深秋到香山观赏红叶。他们沿着十八盘登上白松亭,放眼满山如火如荼的红叶,吟起了唐代诗人杜牧的《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香山的黄栌叶是红色的,这是毫无疑虑的,但红叶香吗?著名作家杨朔在《香山红叶》一文中作了回答:“……红叶就在上面的山坡上,满眼都是。我走过去摘下一片,叶子是圆的,只是叶脉上微微透出点红意。我不觉叫‘哎呀!还香呢。’把叶子送到鼻子上闻了闻,那叶子发出一股轻微的药香。另一位同伴也嗅了嗅,叫:‘哎呀!是香,一股药香。‘ "
我去香山观赏红叶比较早了,是国庆后去的,写了一首《望香炉峰》:
不见香炉袅袅烟,
无边红叶尽遮天。
忽闻一阵金风闹,
惊看黄栌捧日圆。

红叶本是秋天的产物,我说,她是看准了百花凋谢的机会,着一身红装,成了人们眼中的宠儿。然而,近年来,却有人别出新裁,将红叶移到了春天。
那是2018年的仲春时节,我参加龙门浩职业中学的春游活动,去的是位于重庆巴南区南彭水竹村的南湖彩林公园。那里除有二十万株玫瑰组成的七色花田、绵延千米的樱花走廊、百亩烂漫的桃花林外,更有成片成片的南湖红枫。在公园1000余亩的园林里,或成片的土地上,或公园环道两侧,或登山步道旁,全是枫叶树,春风一起,便红红火火,次第绽放。那火,映红了天;那火,映红了地;那火,映红了千千万万游客的笑脸。老师们纷纷将所拍的照片发到“教师之家群”中,我也乘兴写了一首巜过红枫林》的绝句,供大家分享:
阳春三月过南湖,
满眼红枫入画图。
试问酡颜谁染就,
东风胜过酒千壶。

其实,红叶出现在春天,我认为并无必要。试看,阳春三月,百花盛开,人间已经成了一个大花园。此时,人们有赏不尽的迎春花和李花、梨花、桃花以及接踵而至的樱花、杜鹃、玫瑰、山茶、牡丹等等,本已繁花似锦,又何必要红叶来锦上添花呢?何况,红叶在春天本是反季植物,培育起来肯定相当麻烦。而秋天,除了短暂的桂花外,就只剩下耐寒的菊花,此时红叶登场,正好与黄花相伴。所以,笔者认为,红叶才是秋天的使者,这是吻合于天时地利人和的。
当然,这只是本人的一家之言。
2021年10月16至17日
于重庆南坪


【作者简介】:
唐元龙,笔名荒田,男,汉族,1941年生,中共党员,原重庆市龙门浩职业高中常务副校长,现重庆市南岸区作家协会名誉主席、重庆市诗词学会党支部书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