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气不热怎么办?
荷烟
生活在一个小区,小区的居民们因一场疫情便有了微信群。微信群成立初衷和主要功能不像别的小区,主要还是以抗疫为主。但也难免邻居间沟通一些事情。比如小区更换了新的单元门,原来的门也挺新的,门被拆掉好多天,邻居们敞着门过日子。终于有了新的门镶在空洞了,就是不见有人给安装门铃系统,依旧敞着门,起码有一个多月了。北国的10月中旬早已冷风嗖嗖,大家开始在群里议论更换单元门的事。“更换新门事好事,可是好事做的太拖沓,因为各个单元门敞着时间太长,贴小广告的又抓住了机会,本来小区改造后,楼道粉刷一新,现在又开始长疮了”。比如物业常常不通知就停水了,等等。说起自来水,我们高一些住户家的自来水,每天早上就是面条一样粗细的水流。冬天,这流量热水器不好使,冷水洗脸,因为颈椎病,脖子一遇凉就发硬疼痛。有邻居说:“是因为水箱和二次加压都撤了。”居民有句打油诗:“小区之水滴如油,细水不常流,水到用时方恨少,早晚别洗头。”
今年,进入10月中旬,哈尔滨的天气急剧降温,市政府为了让百姓得到温暖,本来是每年10月20日供暖,提前到了10月16日。这种“以温度为令”的供暖政策得到了百姓的赞同,我的家室内早早地暖和起来,感谢政府。然而,已经到了10月18日小区,有两个单元的邻居们开始在群里反应室内特别冷。有的热心告知是不是顶楼的暖气没有“放气儿”,有的呼吁给市长热线挂电话,有的说给供热公司挂电话,有的说给物业挂电话。结果呢?已经到了20日了,那两个单元的室内寒冷的事情还是没有解决。市长热线不见结果,热力公司说供热设施是物业的事,物业说供热是供热公司的事。开始互相推诿拉锯扯锯。一位邻居说:“大家都给市长热钱打电话吧,我若是再打被给进黑名单了,民生问题解决得可以。前两天单元门的事,上午打电话,下午就来处理了。”有的说:“《黑龙江日报》开通了供暖专线,设立红黑榜,热线电话XXXXXXXX,微信同号。”“这个16日就打了,不接,微信不加。”“那就打市长热线,一直打。”“周日就打过市长热线了,今天也打供暖公司了,就说找物业。”
市长热线也未必都好使,2020年疫情严重期间,我始终在室内不出门,只有网购买菜时,才会到小区大门口去取,还裹得严严实实的,离别人远些。终于有一天中签,小心翼翼地出去到药店买了酒精和口罩,返回的途中看到有其他小区的人从一处豁口进了小区溜达,我告知卡点志愿者,无人管。那时候,疫情严重是决不许非本小区人员进入小区的。结果碰了一鼻子灰。只好挂了市长热线,落实市长热线的是物业,来电话给我一顿训,还辞不干净,并复市长热线说我是没事儿总溜达的“散仙”。被投诉对象训了一顿,不解决问题,还受了冤枉。也许是因为有一次投诉物业小区到处是没人处理的垃圾,上了物业的黑名单。打那以后,我就不再打市长热线了。
暖气不热怎么办?就供暖这个事,那两个单元的居民们很是无奈,在这个群里,社区仿佛没事儿,物业也仿佛没事儿,供热公司也没关系,市长热线不见回复。真的不知道社区和物业是做什么的。居民有事无法解决,只能以个人名义打市长热线投诉,一个人不行就号召大家行动起来。仿佛什么事儿只有大家行动起来告状、信访或“闹事儿”才好使,仿佛只有这一条路可走。难道这是唯一的途径?市政府的好政策,到下边落实起来为什么这么难?一个小区没有业主委员会,就是这个结果。业主委员会的成立和运行也很麻烦,也不容易成立。很多部门巴不得没有业主委员会来维护居民权益。物业就别说了,仿佛总是和居民两个心眼儿,收费积极,解决问题推三阻四,若是得罪就更别提了。社区的服务意识真应该像南方很多发达城市学习。居民的冷暖应该时刻挂心上。社区是否应该出面协调相关部门,找出出现问题的根源所在,即使解决居民难题?居委会、社区真的和居民的生活没关系?
一个城市职能部门的服务意识好坏,都在百姓的心里,而每位职能部门的人员,也同时是某个小区的百姓。记得一位朋友给我讲述两个故事,足以说明上海职能部门的服务意识有多强。故事原文如下:
“我说两个实事哈。今年春节前到山姆采购,人太多,车停不进车场,外卖街道堵死了。马上就来了好几个交警,一个沟通商家,要求购物车可推出商场,另外几个交警把就近两条街改成临时停车场,交通不堵了,商场还多卖了,大家都满意,这就是服务意识。”
“还有我儿子的经历,他户口落下后办身份证,一天警察打电话,要求去取,我儿子说外企不好请假,警察说能等,外地人不容易 ,我儿子晚6.50到的,那个警察都收拾好了,一个人坐着抽烟等着,我儿子取完后俩人一起出的警局,这叫服务。”
有朋友说:“全国各地都喊为人民服务,经济发达地区是从思想到行动上为民服务,许多落后地区是嘴巴上嚷嚷,行动停留在管理上”。是不是这样呢?百姓心中有杆秤。
暖气不热怎么办?仿佛跟哪个部门都没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