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十一章 睹物思人古琴奇缘
李云韬一边弹奏着琴曲《高山》,一边回忆起往事:那时他还很小,大概四五岁。父母经常在家里弹琴,那美妙的琴音常常吸引着他。他就默默的坐在父母旁边,如痴如醉的听他们弹琴,家里亲族的兄弟姐妹们叫他去玩,他都不肯去。有时听说哪里有古琴大师举办宴会,父亲就会带着他和母亲去参加。一般都是去听人家演奏,有时父亲在人家的邀请下,也会弹奏一曲,父亲的弹奏,常赢得阵阵喝彩声。
记得有一次,从北平搬来了一位琴曲大师,据说他不但收藏了很多古琴,而且自己会弹奏谱曲。于是父亲常常去拜访他。慢慢熟识了,父亲就请求古琴大师收自己为徒!这才知道自己的老师曾是大学教授,因对当局不满,才躲到他们那个山高皇帝远的小县城,专以琴会友。师父看他痴迷于古琴,是学琴的好苗子,而且他的父亲德高望重,能弹一手好琴。更难得的是父亲出身古琴世家,家里有一把不可多得的宋传古琴,品相琴音仅在名琴“彩凤鸣岐”之下。那把古琴是李家的传家之宝,一般是不肯示人的。只有在老师这样的行家面前,父亲李沁乐(qin yue)才肯拿出来弹奏一番,共同探讨古琴曲之美……
那年的李云韬,大概七八岁,就正式拜了古琴大师欧阳昆仑为师。前半年师父教他练指法,弹一些简单的曲调。为了练琴,他在家里的古琴旁,一坐就是几个小时。夏天,即使再热,他也要穿着长衫练几小时,直到衣服全被汗水湿透,他才肯在妈妈的劝说下,离开古琴去洗澡。天热还穿着长衫,是因为父亲和师父欧阳昆仑都说,古琴是高雅孤傲的,只有用一种庄严肃穆的仪态,才可以去抚弄古琴。而且,在弹奏之前,抚琴者必须沐浴更衣,焚香静气,才可以去抚琴。
经过半年的刻苦训练,李云韬已经能单独熟练的弹奏几个简单的曲子了。师父欧阳昆仑开始教他古琴曲,首先是《长相思》。这首曲子委婉舒缓,重要的是简短易学,适合初学古琴曲的人学习。由于李云韬的勤奋,加上他长期受了古琴音韵的熏陶,领悟的特别快。没几天就能熟练弹奏了,甚至比他的妈妈刘青莲弹的还好!
在学习了简短的古琴曲《长相思》之后,李云韬已经把师父欧阳昆仑教的古琴弹奏心法熟记于心:音与指合、音与意合、意延音外。根据心法,加上刻苦训练,李云韬弹奏古琴越发得心应手。连师父都为之叹为观止了。没多久,师父就决定教他深沉浑厚的古琴曲,《高山流水》的第一部分《高山》。这首曲子李云韬已经听父亲李沁乐弹奏过无数次了,所以学起来也不觉得特别难。只在个别手法技巧上,欧阳老师略加指导,李云韬就学会了!于是欧阳昆仑不得不感叹李云韬那双灵巧的手,仿佛专为弹琴而生的。更佩服他小小年纪,对古琴曲理解的如此透彻到位,以至于老师开始怀疑自己的水平,并不像传说中的那么高超了!
仅仅三天,李云韬就把《高山》弹奏的出神入化了,欧阳昆仑趁势又教他《高山流水》的第二部分《流水》。由于第二部分传到清代,被四川古琴家张孔山道士做了改进,加进一段,应用大量滚拂手法,李云韬一下适应不过来,多练了几天。八天时间过去,李云韬终于把滚拂手法也熟记于心了!
《高山》《流水》两首曲子,是古琴曲中的巅峰之作,在老师欧阳昆仑看来,一般人要学一年半载的,而他李云韬,这个不满十岁的娃娃,不到一个月就学会了,而且弹奏的比一般成年人都娴熟!欧阳昆仑知道自己遇上了高徒。一高兴,欧阳昆仑把平生所学的古琴曲《阳春白雪》、《阳关三叠》、《梅花三弄》、《平沙落雁》、《十面埋伏》,加上古琴绝唱《广陵散》,甚至自己创作的几首琴曲,一股脑儿的都教给了李云韬……
1928年春,十二岁的李云韬已经完全熟练掌握了老师教的所有琴曲。由于连年军阀混战,父亲去了新加坡发展生意,之后,捎信让他和母亲一块去新加坡。这样一来,李云韬不得不辞别恩师,拜别爷爷奶奶,和母亲刘青莲踏上了南方寻亲的火车。谁料想军阀部队强行提前开动火车,竟然把下车买东西的母亲给落下了。致使他们母子分离,天涯两隔,不知何时才能相见,也不知母亲是否还在人世……
想到母亲,李云韬难忍思母之痛,一阵心酸,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他赶紧停下抚弄琴弦的手,眨眨眼,把眼泪无声咽下!
孙玉琴听着李云韬弹奏《长相思》,这是干妈刘青莲最喜欢的曲子,柔美舒缓,娓娓动听,正听的入神,忽然琴声停了。她看到李云韬眼睛红红的,在不停的眨。
“涛哥,你想干妈了?我也很想她!不知道干妈还在不在了……”孙玉琴说着说着,泪水止不住的淌下来。
“朵儿,别瞎说了,你干妈肯定好好的!她那么善良的人,为了救咱们孙家才失踪的。吉人自有天相,相信她一定没事儿的。”一旁的堂姐如玉,看着李云韬眼睛红红的,孙玉琴又在哭,赶紧安慰说。
“就是就是,如果你干妈有事,澧河两岸的乡亲早就发现了,肯定早报告给玉琰哥他们了!没找到就说明还活着,好好的呢!”张贺也赶忙劝慰孙玉琴。
“应该是吧,贺哥哥分析的有道理。可是干妈若是活着,她怎么不回我们家啊?她又无处可去?”孙玉琴天真的问。
“如果我母亲活着,她不肯回你们家,一是怕连累你们,还怕日本人再去抢古琴,第二种可能就是她回我们老家找我去了!我必须想办法,再回老家打听她的下落。”李云韬听完大家的讲述,也猜想母亲刘青莲可能还活着。
“涛哥,现在找到了你,这把古琴是你们家的传家之宝,还给你,我也算完成任务了!”直到此刻,孙玉琴才如获重释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还放你那儿吧!既然我娘那么信任你们,你家又救过她的命,就是送给你也是应该的。”李云韬诚恳的说。“涛哥,就是因为干妈信任我们,才更应该把古琴还给你呀!再说了,我们家做善事从来不图回报,这是我娘说的。”孙玉琴认真的说。
“玉琴同志!朵儿妹妹,请听我说完,我不收回还有我的苦衷啊!虽然我现在在大后方,可说不定明天就会开赴前线,你想想,现在日本人 到处烧杀抢掠,杀害我们的同胞,我哪还有闲情弹琴啊?还是你先保存着,等抗战胜利了你再还给我!好不好?”李云韬冷静的说。
“好吧,既然你这样说,你肯定没时间弹古琴。干妈说了,古琴得定期弹奏保养,要不然它是容易坏掉的。我就先替你保存着,等打完仗还给你。”孙玉琴天真地说。
“好,一言为定!现在你们跟着张贺去抗大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