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日解(并序)
王大训
——昔读《鹳雀楼》,百思不解。“依山”夕阳,缘何非“红”而“白”?某年月,吾等自辽东北向,午后近塞上,抵荒凉,路阔车稀,大漠千里,百无人烟。其时红日欲坠,忽焉风急,沙尘云立蔽天,掩日袭面者,久焉。当其时也,红日骤白,如素盘,如皎月,活现“白日依山”诗境,感此而赋焉。
昔读依山尽,难解鹳雀楼。
缘何曰白日,入水何悠悠?
夕阳多赤红,向晚色愈稠。
唐诗称素盘,其见何所由?
某年发辽东,北向塞外走。
天高云野旷,路阔心难收。
大漠何苍苍,车行多嗖嗖。
红日正悬悬,鸟声无啾啾。
忽焉惊远色,望断百里丘。
平地腾云烟,势高百丈楼。
入近乃沙暴,十步难辨首。
车入尘沙中,风动耳边嗖。
忽焉见红日,骤变白色稠。
其圆如明月,其白类素狗。
车在雾中行,日在天边走。
白日自衔山,黄水正东流。
此象乃璧合,恰为鹳雀楼。
始知沙尘暴,其象已悠久。
并非近所为,实为唐所有。
解诗寓书斋,困顿向白首。
偶遇其存境,得来一面求。
世间万象繁,妄解多愚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