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外滩黄浦江边,遥望对岸,只见高楼林立,一派改革开放后欣欣向荣的景象,令人心醉。
外滩的对岸是浦东陆家嘴。
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是中国首个国家级金融开发区,位于浦东新区的黄浦江畔,面对外滩。整个金融贸易区总面积共有28平方公里,其中规划开发地区为6.8平方公里,已有约100座大厦落成。陆家嘴有不少外资银行其中有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包括汇丰银行、花旗银行、渣打银行、东亚银行等等。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是改革开放的象征。
这个地区为什么叫陆家嘴? 陆家嘴的名字的由来是因为: 迤逦而来的黄浦江在这里拐了一个近九十度的大弯,留下了一片突出的冲积滩地,从浦江之西向对岸眺望,这一块滩地犹如一只巨大的金角兽伸出脑袋张开嘴巴在这里饮水;这里有明朝的大文学家陆深和他的夫人梅氏的旧居和陆氏的祖茔。陆深是文学家,也是功力很深的书法家,一直被收藏家欣赏,至今上海博物馆还珍藏有他的作品。因此,此地称之为陆家嘴。陆深的旧居虽然早已泯灭,但陆家宅、陆家嘴的称谓却留传了下来。
记得小时候,常常去外滩公园玩,向浦东眺望,不见有高楼大厦。我第一次去浦东,是在刚上初中时。那时,浦东陆家嘴许多地方还是农村。我一个叔叔同朋友听说浦东的鸡好吃,带着我去一个在陆家嘴的,八辈子挨不上的亲戚家吃鸡。从外滩坐船摆渡过江,上岸后走不久就是田边土路,走了很长时间的路,到达一家木门的农舍,一个大妈开门将我们迎入。浦东的白斩鸡确实好吃,但吃这顿鸡,要走不少路,很辛苦。吃完鸡已经是晚上,从原路走回,茫茫的田野,没有路灯,走在黑暗的羊肠小道上,除了我们,不见人影,心里有些害怕,只能加快脚步,迎着浦西方向的灯光前行。虽然算是去过浦东,但除了那条田边土路和那家农舍外,对浦东一无所知。
上世纪六十年代,老伴的姐姐住在浦东陆家嘴,现在的东方明珠附近。那时从外滩到浦东的唯一的交通工具就是轮渡,人、自行车、汽车都上摆渡船过黄浦江。那时的陆家嘴已有很多变化,走出轮渡码头,就是较宽的水泥马路。但还没有公交车,要走较长一段路后,向左转到一条通向利华造纸厂方向的小路。这条碎石路面的小路,两旁都是简陋的平房,临街的是商铺, 商铺后面是住房。在大片平房中找寻我老伴的姐姐家,很不好找, 每次去,都要转好几圈才找到。她家只有一间平房,用木头和泥土建造。自来水龙头在屋外,是集体公用的;做饭用煤油炉;大小便用木制马桶,当然男人也可到屋外便道边上的小便池小便。这里的老百姓,就是在这样的居住条件和环境下生活。
如今,旧貌换新颜,狭窄的街道变为宽敞的林荫大道,原来的简陋平房,变成林立的高楼大厦。这里屹立着塔高468米的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 屹立着上海中心大厦(632米)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492米)、金茂大厦(420.5米)、新中国国际大厦、汇亚大厦、中建大厦、长泰国际全融大厦、上海招商局大厦、国际会议中心、银行博物馆、陆家嘴软件园等等。这里,同高度发达国家的城市相比毫不逊色。我去过的一些美国城市,真不如陆家嘴。怪不得陆家嘴驰名中外。
现在,从浦西到浦东早就不用轮渡了,已经有南浦大桥、杨浦大桥、卢浦大桥、徐浦大桥、松浦大桥、奉浦大桥等7座横跨黄浦江的现代化大桥,还有新的大桥在建中;有14条黄浦江水下隧道,将浦东和浦西联在一起。
陆家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象征。
陆家嘴是上海的骄傲。
我为陆家嘴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