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10月以来,山西遭受了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强秋汛,多条河段防汛压力增大,其中就包括黄河一级支流——沁河。作为在沁河边长大的作家,山西省作协副主席葛水平格外牵挂家乡情况。她曾说,沁河水不仅仅养育了她,也养育了更多的乡民,乡民们把自己的人生经验提供给她,他们的人生阅历和人生故事成就了她在文坛的生命。大汛之下,这里的乡亲、这里的收成、这里的古建筑,都牵动着她的心。
葛水平
中国环境报:葛老师您好,作为沁河流域出生成长的人,您一直关注家乡在此次暴雨中的受灾情况。请问您了解到的家乡情况是怎样的?
葛水平:我乡下朋友4号那天给我打电话,说我们村很多年都没有水的那条河——十里河,河水突然涨起来了,水流大了。
朋友让我回去看看,说我一直念叨河水干了,由原来的大河变成季节河,再变成干河沟,现在有水了。
听到这个消息,我没有喜悦和乐观,反而充满了忧虑。
中国环境报:您最担心什么?
葛水平:主要是担心农民春种秋收,看着丰收在望,可地里的粮食收不回来,玉米都扎芽了。
这次雨连着下了一周,中雨,还不是很大的大雨,但是连续的雨水天气,使得农民没有办法把地里的粮食及时收回来。蔬菜、粮食都在地里面让水给浸泡了。在土里泡这么长时间,这些辛辛苦苦种下的粮食就会迅速腐烂掉。
小量的谷子,农民可能在下雨之前抢收回来一部分,但玉米他们是收不回来的。
玉米是山西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基本上每家每户都有种植,而且数量还不少,每户都有十几亩、甚至二十多亩。
我问了一位种了20亩地玉米的人,他告诉我,一年收入大概在五六万元,去年虽然有疫情,但是收成还是有的,可是今年就变成了未知。
俗话说,人吃土一生,土吃人一口。土是好东西,可还得天公给农民一个好年景。
中国环境报:像暴雨这样的极端天气变化,对您有什么样的触动?
葛水平:整个生态系统的危机与变化,已经远远超出了人类的认知。
今年,因极端天气引发的自然灾害一件接一件。北方的气候很反常,按往常,秋天会有“秋老虎”现象,天气其实是非常热的。但是今年就没有“秋老虎”,人们过早地进入了一个寒冷的季节,早早地穿上了秋裤。
许多尘世的奥秘告诉我,只要身体不离开广阔的土地,就能够从大地之神的母亲怀里,获得所向披靡的力量,而一旦被举在空中,就失去了凭借的根基和坚韧的支持,这是希腊神话里的安泰。泥土和大地正是生命的源头和保障。
秋雨连绵,暴涨的河水,有可能会对沿河两岸居民的生存造成威胁。农民靠天吃饭,粮食种下去,却不能在秋天丰收。
所以,我们在大自然面前要有敬畏之心。最基本的就是我们要保护环境,要低碳生活,把欲望降低到贴近泥土,环境被破坏了,任何水面的洪峰涌现都是背景中普通人的疼痛。
中国环境报:您还关注哪些事物的命运?
葛水平:山西古建筑。山西的古建筑数量多,历史价值高,最早的建筑能追溯到唐代,而明清的建筑非常多。这一次大雨造成的危害不可估量。
由于灵秀之美,舟楫之利,人们往往喜欢择水而居。所以,凡是有河流的地方,无论是大江还是小河,都是人口稠密的地方,都是经济社会发达的地方,都是交通四通八达的地方,都是文明程度较高的地方。下了这么多天的雨,古建筑的外墙很多都受到了损害,地基也受到了威胁,许多梁架结构的古建筑都有着塌陷的风险。和你通电话时晴了一下天,结果紧接着雨又来了。
中国环境报:此次暴雨过后,您会过去走一走是吧?
葛水平:天晴了肯定是要去。我本来约好要在七八号的时候,去沁河流域的一个古建筑砥洎城看看。但是,因为天下雨,没有去成,天晴了我会马上就去。
人从农村走向城市,是迷失归途。
我迫切希望太阳快些出来,这样连阴着一直下雨,恐怕还会有未知的灾难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