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革命军人 燃红色激情
陆华廷/文

(图片,广州文史记载的红色印记革命军人上尉陆石森)
今天(2021年10月18日),岭南陆氏族谱编委、九水江村才子代表之一、原三水负责教育工作的77岁的陆泽明老师与其学生们一起聚旧,畅谈今天的幸福生活,话语中,泽明老师讲起他今天创作诗词歌赋:
解放中华写诗篇,
石森宗兄献英年。
叱吒当年浩气在,
德孚祠内又一贤!
一一为诗缅怀石森大叔,为解放战争欲血奋战的事迹,以表敬仰之情。
(图片,左者陆泽明与右者陆华廷一起在九水江村谈村里的事情)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当清晨泽明老师看着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泽明老师,耳畔似乎又响起毛泽东的这首长征。
(图片,陆泽明与妻儿在一起)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周年。在这百周年庆典之年,各种相关的电影、电视剧和纪念活动,将我们再一次带进了那一个艰苦卓绝但又激动人心的红色岁月。
(图片,陆泽明的书法)
泽明老师,时常与同村石森叔的儿子华廷,微信上互相沟通。他获悉《广州文史》第七十九辑史册上,记载了村中的陆石森大叔,于三十年代兵荒马乱的时期,离乡背井走难多年,终于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队伍,石森大叔在渡江、赴朝抗美等多个战役中,是经历了那硝烟弥漫的战场,枪林弹雨、烽火连天、阵阵嘶杀直冲九霄。人民解放军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前仆后继,勇往直前地与敌人搏杀,鲜红的热血把一面面军旗染的通红……。所有的这些场景对于我们,生长在和平年代的人来说是那么的陌生,那么的遥不可及,也是那么的难以想象。但每当从电视或是书报上看到英勇的战士浴血奋战的情形却也总让陆泽明老师感到热血沸腾、激情澎湃。
一个个坚贞不屈的革命烈士为了人民的利益,为了祖国的幸福明天献出了自己年轻而又宝贵的生命。他们的事迹感动着、教育着一代又代的中华儿女。陆泽明老师敬佩人民解放军怀抱炸药包毅然拉开引线与敌人同归于尽的英雄气概;陆泽明老师感慨人民解放军在燃烧的熊熊烈火中为了隐蔽保护自己的战友,为了取得胜利而咬紧牙关任烈火吞噬的坚强意志!
解放战役中的故事,在电视上看过人民解放军英勇抗战的事迹,那飘扬的军旗鼓舞、号召了多少热血青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革命先烈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我们后人打破了黑暗,创造了一个幸福光明的新世界。
鲜艳的五星红旗高高飘扬,令人肃然。陆泽明老师想,我一定会珍惜先烈们用鲜血、生命换来的今天,学习革命先烈那种艰苦奋斗、不怕困难、勇于拼搏的精神。学习革命先烈那种舍小家为大家、牺牲我一人幸福十亿人的精神。
(图片,陆石森革命军人故居正门)
泽明老师还向他的学生们说:九水江村中的陆石森大叔,不愧是杰出的陆氏后人,石森大叔红色革命精神可嘉,可敬!石森大叔如今村里,还保存着完好的“陆石森革命军人故居”。说到石森大叔的房子,泽明老师是详细地向他的学生们一一细说:1993年1月12日,新换发了陆石森大叔的房产证,登记字号:金九01一204。
《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证》三府集建总字第0065532号,字[89]第0621100800204号。《房屋所有权证》粤房字第3673361号。填证人:陆启明,审核人:刘绍增。
盖章是“广东省三水县人民政府房产证专用章“。
房子是72平方米,带有后花园。
房产证填证人是村里的陆启明,他后来在村里做些文书工作,抄抄写写,好人一个。
务农四五十年了。有两子一女。其中细仔在县财政局,大仔务农。
陆启明父曾在西南开米鋪,兄弟四人,现只剩其小弟陆巧明在村一直务农并娶同村的一个哑女。陆启明曾划四类分子,绝对是个好人,从不害人,己故20多年了。
(图片,陆石森革命军人故居后花园)
泽明老师,越谈越兴致勃勃地数说家乡的故事和自己的爱好游泳事:
“九水江,石龙头,三下鼓,过小洲。”这是陆石森与村里的孩子们小时候经常咏唱的歌谣。其中可悟出我村曾是赛龙夺标的英雄气概。这个石龙头,就是龙船的龙头,相传是以前我村特有的。传说我村人多势众,临近西江,水性好,常扒船,故凡赛必夺标。小洲,是我们西江对面的圩镇,对住我们上湾,河面宽千多米,三下龙船鼓就过去到了,极言其赛龙之快。
九溪不是九水江村的村名,而是简称。珠三角水多,我村又处丘陵地带,多有小溪。附近多村都取x溪取代村名,如安溪,显溪等等,以为简写。九溪更不是我们村曾有九条溪。以前赛龙船头就只有写九溪的牌,这就是九水江了。历史上的地图,无论正史野史,我们村都标注九水江村的。九水江以前开村时外人叫走税江,走私的船只如盐船为避征捐税,就窜进我们㙟溪河汊混出去,那几百年前是没基围的,西江水涨时直到彭坑显学等村,我们村的田野更是水汪一片,船只穿江过溪是可能的。后来又把走税江改叫为九水江。这样贴切可信些。我少时候就听老堂们讲的。这是因”九水”与”走税”谐音而来吧。绝对不会把九溪变来的。
九水江由走税江衍变而来还说得过去。明清时候西江没堤围,九水江附近都是河湖汉汊,马口岸边早就有盐关,上落船只如有私运食盐上溯西江的,则要纳盐税的。为避税,走私船绕入我们㙟面河汊,为避打税,这就有了走税之说,我们村七百余年历史左右,后来建村,人们就说是走税江。后来成了九水江了。好听。我以为很有道理。
以前有些村为简起见,常用头一个村名字后加一溪字,从简,也表示村在河溪旁。如九溪,安溪,显溪,等。
应该尊重科学,崇尚实际。我父亲学识诗文应不如我。但我父亲的父亲厉害啊。九水江武有兰清,文有柱石一一我爷爷。他曾任三水议长一一相当县人大主任,晚清时约武汉武备学堂毕业,三水第一支警察是他建立的。石泉亭在马口,是为纪念兰清而建的,兰清又叫石泉。故邑人建亭纪念他,又叫荼亭,每天专人烧茶供奉路人,那时,马口称市的,又渡口,海关,以前是盐关,故有走私者,应是明朝的事,走税的事,走税,九水不是很谐音吗?再谈这石泉亭上有两副楹联,都是为兰漬歌功颂德的。一曰:时势造英雄,草泽归来成国士:敬恭系桑梓,芬榆遗爱在乡人:一是,奇人奇事传千古,立功立名震一时。这两对楹联都是我爷为赞美兰清写的,一一《陆氏族谱》里有记述的。晚清时,吾父陆裕庸,与华廷父同辈,1909年生,三水中学前几届毕业生,曾任职三水县政府,是三水县立第五小学校长,人善心良,九水江众人的“爸爸”,一世人从未与乡里得失。
关于村中的陆敬勋,他对外甚至是在新闻媒体上所说的一些说法。
我看过他的文章了。他不知听谁说的,说九水江村,原来是有九条溪更无从考究的。我也是第一次听,好笑!他所说完全是臆造,望文生义的,可笑之至,不可信也。我从未听有此说,是谎谬的,这是完全不负责任的,他的依据来源是什么?那个佛山日报记者也是不负责任的。
没根据,不可信也,是完全说不通的,他不知头尾,望文生义,是不可取的。陆敬勋的说法从未有所闻,且很荦洒,说不过去的,且很牵強。
我,今年也七十多岁高龄,是游泳爱好者。
(图片,陆泽明游冬泳)
我常在北江肄水西南段游泳,这里是肄江河畔,以前驿西大码头附近。可惜这个古渡头消失了。冬天有时气温骤降至几度,上岸风吹过来,割肉呢。为了本钱,冻何足惧哉!我仍在坚持冬泳的,游冬泳都要讲意志和毅力,梅花香自苦寒来啊!
(图片,陆泽明游冬泳)
注:陆泽明老师。1944年出生,先后在三水的金本、西南教育办公室;强力啤酒厂、华力饮料食品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工作。
作者简介:
陆华廷,广东省明道书院陆贾文化传播者、广州市越秀区民间文艺家协会监事长,广州市荔湾区作家协会会员。九十年代的广州市荔湾区文联文学委员,曾参加广州市中青年文学创作学习班及代表广州市荔湾区参加广州市文学创作座谈会。创作的散文、诗词等文学作品,分别被《那一片星光灿灿》文学书籍、报刋和新媒体公众号等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