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沁心的海螺听声
——和麦子一起的半天时光
作者:白菊敏
早晨,我写完“海螺听声”,怕丢失,就直接发给了主编。海螺听声,是昨晚我和三周岁外孙女的对话,我反复把海螺放到左右耳朵听、感受。新奇孩子的灵动、自由舒展和善于观察发现。
今天我要带麦子去上早教“艺术课”。麦子一进我家门,眼睛就像个扫射器,不停地观察她心里想看的东西。当她安静的坐在椅子上时,突然说:我在楼道里看到一只兔子,它怎么叫的?好像是“mia mia——”又像是“men men——”都不对,姥姥,兔子怎
叫啊?我学不出来。
我一时不知道怎么回答?是啊,小时候,我还养过兔子,它叫吗?怎么叫?看过的书,怎么描写的?我没有记忆,无法回答她的问题!后来,我搜索才知道有这么多答案:1、生气时,发出咕咕的声音。2、很满足很开心时,发出轻轻的磨牙声;如果大声磨牙,那就说明它可能哪里不舒服了。3、满足时,用牙发出呜呜的声音。4、反击警告时,发出嘶嘶的声音等等,我依然不知道要不要给孩子讲这么多答案。
我骑电车带着她,站在我前面,发咎竟然碰到我嘴边。去年我还用小车座带她呢,变化真大啊。我告诉她,姥姥写了“海螺听声”。我又和她回忆了昨晚的对话,并说咱俩一起作诗了。我说你记得大海吗?一周岁时的游轮渡、秦皇岛的海……她兴奋地说着一些回忆,后来唱起“Lula la Lula la Lula Lulala——”昨晚我问阿姨才知道唱的是洗澡歌。最近玩着玩着经常唱歌,只是我不能都懂她唱的是什么。
我们在过一个红绿灯十字路口,等候过去时,她说:“有个洞!”我新奇“哪里有洞?”宽敞的大路,汽车电车拥挤前行,哪里会有洞呢?她说:“花坛台阶那,洞里住着?里面住着蚂蚁。它们怎么出声呢?它们不敢在太阳下出来,人车太多了,会被踩死……”她自己嘟嘟囔囔着。我又被一个个问题问的无法作答,是啊,蚂蚁会说话吗?有声音吗?我还没有去查。
到了早教中心,老师说没有艺术课,是思品课。孩子立刻满脸乌云,表情悲戚,眼里溢满泪水,似乎很委屈。啊?我惊讶啦,一项温顺乖巧的她,咋会情绪反应这么大呢。我想先顺着她,就说是艺术课。结果到了楼上,她直接把我带到艺术课教室。听老师说没有课,她哭了。当我试图就说是艺术课,去了思品教室,她又哭着说“我不上。”门都不进,拉着我就走。我见孩子如此拒抗,哭得伤心,我搂着她也不能安抚。在老师的解说下,我弄明白了原委:课程内容是助人为乐,一个老师演雪天爬山,摔下来,伤心哭,小朋友要去扶起安抚。也许老师演的太逼真了吧,麦子是哭得最伤心的,上次课就闹着不上了。其他孩子也有哭的 ,都没有麦子反应大。所以,麦子那个教室都不想进了。因为不了解上次情况,我只是淡淡说了句:你们的课程不该让孩子都不想上了,是不是有问题?做个调整?一个老师说,麦子共情能力太强大了。说这次还是上次课的内容。
既然孩子恐惧那课,我就和她商量去哪里玩,她说去看鸭子大鹅。我们去了名人植物园。途经一个林深的空地处,一个小姑娘站在坐人的高台上,另一个站着。麦子说“双胞胎!”我感觉俩孩子穿衣长相相似,但不像双胞胎。为了确准,我和蔼地说:“小姑娘你下来,好吗?”发现个头只差一点点儿。我鼓励麦子去主动和她姐俩玩,她去了。我说,你想要玩什么直接对姐姐说,“姐姐,我玩一下这个,好吗?”我见她们开心地玩起来,就看了一眼“海螺听声”等新作。
突然,一个七八岁的女孩站到我面前说:“阿姨,我要给你表演一个节目,好吗?”我欣喜地说“当然好啦!”于是,一首歌颂祖国的诗,尽管有时是在妈妈提示下背完的,我还是夸她“你好棒!”并抱住那孩子以示我真诚的鼓励。我说“你太棒啦!我好喜欢你努力的样子。加油!”麦子看着我的举动,眼神有些异样。我鼓励她学习大姐姐,敢于表现自己。不一会儿,十几位穿红黛绿的夕阳红妇女陆续到来,刚才那女孩儿继续表演。突然我听到麦子不由自主地大声背诵:“出东门,过大桥……”背得流利顺畅,妙极了。我过去亲她一下,搂紧她说:“你真棒,你也给大姐姐表演一下,好吗?”她竟然乖乖的过来,开始背诵绕口令“数枣”。她真让我刮目相看。不一会儿,她就自由玩耍了,我想拍个视频时,她已经不想表演了。我们从来不强迫孩子做她不喜欢的事。
在沧州好人展览馆的侧面平阶处,麦子乐癫癫地跑进跑出,十分快乐。正门下台阶时,一对母女在做游戏:“闭着眼睛上,睁着眼睛下。”七八岁的女孩上约有二十个的台阶,妈妈从后面跑过来,冲向顶部笑着说:“我要看着你,不能偷懒,上台阶必须闭眼睛。”这是个什么游戏呢?要训练什么?我开心地想:重视教育的家长越来越多了,这是祖国繁荣强大的根基。
我们走下台阶,过雕塑处去看鸭子,麦子手里多了根“毛毛草,”麦子纠正我说“是狗尾巴草”。我俩的聊天被人听到,旁边一个三十多岁人说:“孩子懂得可真多。”并对身边人说自己过去什么也不懂的经历。麦子走上前去,把狗尾巴草送给了那人。
和麦子的这半天时光,我忽然发现,我竟然给不了她所需要的知识了。自以为自己读书不少,却被个三岁小孩连连问住。活到老学到老,应该是每个人的所需吧。
海螺听声已经沁心,点点滴滴,你听到听懂孩子的真实心音了吗?我觉得自己不能偷懒,不然,就真的被淘汰。教育无小事,点点滴滴都是爱的润化。简单的教育,不能适应未来孩子所需。我欣慰着继续我学习前行的步伐……
2021 10 3

白菊敏,沧州市人,中学退休高级教师,早年作品散见于《中国教育报》《教师报》《教育艺术》《读写新世纪》《无名文学》杂志等。近年报刊微平台发表300余篇。论文四次获中央教科所一等奖,多篇文学作品获奖。获各种各级荣誉无数,中华教育艺术研究会会员,河北省文学艺术研究会会员,沧州作家协会会员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