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幻作家吴岩作品《中国轨道号》)
近年来,我国航天事业取得了累累硕果。从风云、北斗到嫦娥探月,从天问落火到曙光一号,从神舟、天舟再到天宫空间站,寄托着中国人梦想的一系列航天成果成为浩瀚星空中最璀璨的“国家名片”。航天事业不仅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也关系着整个人类的未来发展,科技探索与创新永无止境,需要一代代人薪火相传。为了更好地弘扬航天精神、传播航天文化,近年来无数专家学者都在致力于大力推广航天科普科幻事业。特别是在文学创作领域,著名科幻作家吴岩就一直在深耕不缀。他的三部长篇科幻小说,全部是航天题材,特别是最近创作出版的《中国轨道号》,更是在航天科普领域留下独特的一笔。

(吴岩《中国轨道号》荣获十一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
航天是一个充满激情、充满人类探索精神、不屈不挠和勇敢的事业。怎样将爱国将于与航天科普科幻有效结合?青少年的航天热情如何激发?这些问题,一直是教育部门和航天科普领域专家们深思的核心内容。《中国轨道号》就是一部聚焦航天事业发展的长篇儿童科幻作品,也是将主题出版和科幻题材相融合的一次先锋探索。不久前,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第十一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颁奖典礼在北京落下帷幕。吴岩凭《中国轨道号》,摘得中国儿童文学最高荣誉,这也是他继2020年获得美国科幻研究协会颁发的托马斯·D·克拉里森奖这一国际奖项后,在国内荣获的又一个重要奖项。

(吴岩《中国轨道号》荣获十一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
能够在众多优秀作品中脱颖而出,《中国轨道号》就是凭借着将回忆录与科幻相结合的表现手法,将自身经历、愿望和真实历史相融汇,营造出亦真亦幻的阅读体验。对此,大会评委会给出了高度评价,认为《中国轨道号》是童年记忆与中国人的航天梦想紧密交融的梦幻奇境。真实的历史与科学的推想构成奇境的骨架,人性的光辉构成了奇境的血肉,在保有纯正科幻惊奇感的同时洋溢着童真与童趣。

(吴岩《中国轨道号》荣获十一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
正是因为有着科幻学者和科幻作家的双重身份,吴岩在扎根航天科普事业的过程中,可以准确把握青少年对科幻科普作品的兴趣和需求。在他看来,儿童科幻具有“暖灌透炫”四大特征,既要用儿童的眼光看世界,又要用紧凑的故事抓住孩子的心,更需要把坚厚的科学建构削薄,还要带给孩子最大的惊奇和乐趣。从一系列好评和市场反馈来看,《中国轨道号》恰恰具备了这四大特征。但吴岩反对将他的作品当成普通的科普读物。不但如此,他还特别对那些想要从这部作品中学习科学知识的学生提出警告。“所有科幻小说中的知识,都是值得怀疑的。要大胆地质疑作品中的所有知识,然后自己去寻找答案才是阅读儿童科幻小说的正道。“他在跟孩子们的对话中曾经这么说。
来源:北青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