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波携程 书画同行——走进北京》之走进北京卧佛寺(5) 每天更新 转发有礼
走进北京卧佛寺之五
今天我们先介绍一下山门殿。关于山门殿,据有关资料介绍,是取其“三门”谐音。意味:一日此三门,就引入一方清静之地。其殿门的匾额,原为雍正皇帝所题:十方普觉寺,现为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先生所题。殿中供奉着守门神。
我们再来介绍一下天王殿。天王殿内供奉着六尊佛像,分别是:弥勒佛、四大天王、韦驮菩萨。

卧佛寺
根据有关资料介绍获悉,四大天王是佛教的护法神,又称护世四天王,是佛教二十诸天中的四位天神,位于娑婆欲界第一重天。第一重天又叫四天王天,位于须弥山山腰的四座山峰上。四大天王的塑像,通常分列在佛寺第一重殿的两侧,天王殿因此而得名。
那么四大天王分别是谁呢?分别是:
东方持国天王,名多罗吒,居须弥山腰东,黄金为地;
南方增长天王,名毗琉璃,居须弥山腰南,琉璃为地;
西方广目天王,名毗留博叉,居须弥山腰西,白银为地;
北方多闻天王,名毗沙门,居须弥山腰北,水晶为地。
关于韦陀(韦驮)菩萨,据相关资料介绍,其又称为韦陀天,梵名音译为私建陀提婆,意为阴天,原为印度婆罗门教的天神,后来归化为佛教的护法天神。
相传释迦牟尼涅盘时,诸天和众王把佛陀火化后的舍利子分了,各自回去建塔供养。韦陀也分得一颗佛牙,正准备回天堂。一个捷疾鬼浑水摸鱼,偷走一对佛牙舍利,撒腿就跑。韦陀奋起直追,刹那间将捷疾鬼抓获,夺回了佛舍利。诸天和众王纷纷夸奖韦陀能驱除邪魔外道、保护佛法。于是,韦陀被人们称为护法菩萨。
我们注意到,韦驮的佛像造型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双手和掌,两手同握金刚杵;另一种是单手握金刚杵立地,两种照行的韦驮佛像各有不同含意,据说双手握杵者表示该寺欢迎四方游僧前来借宿;单手持杵者,表示本寺不接待外来和尚,游僧只要看一看佛殿中的韦驮造型就知道自己受不受欢迎了。
(注:所有北京之行的参考资料、引用等均在最后章节中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