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诗词与党史(42)
读瞿秋白烈士《饿乡纪程•无涯》(节录)
作者:虎跳峡
诵读:月亮泉
瞿秋白(1899 -1935),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江苏常州人。1917年在北京俄文专修馆学习。1920年以《晨报》记着身份访问苏俄,写了大量通讯,向国内介绍十月革命后的真实情况。1922年入党。1923年在上海中共中央机关负责《新青年》、《前锋》、《向导》等刊物的编辑工作;同年出席中共三大,参加起草党纲,并参与创办上海大学,任社会学系主任。大革命时期,同国民党右派的“戴季陶主义”和党内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作斗争。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背叛革命后,8月7日主持召开中央紧急会议(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会后任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在主持中央工作期间犯了“左”倾盲动错误,但为恢复党的战斗力,开创革命新时期,建立了巨大功勋。1928年去莫斯科出席共产国际六大,当选为执行委员和主席团委员,并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1930年在上海主持召开中共六届三中全会,纠正了党内“左”倾冒险主义错误。1931年六届四中全会上,受到王明等人打击,被解除中央领导职务。此后,在上海同鲁迅一起领导左翼文化运动,为中国革命文化事业作了大量奠基性工作。1934年到中央苏区,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兼教育人民委员。是中共第四届中央委员、第五届中央政治局常委、第六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苏区,任中央分局宣传部长兼中央办事处教育部长。1935年2月突围转移途中,在福建长汀(tīng)遭国民党军队包围被俘,6月18日在长汀英勇就义,年36岁。
《饿乡纪程•无涯》(节录)
笑怒哀乐未厌,
漫天痛苦谁念,
倒悬待解何年?
知否?知否?倒悬待解,
自解解人也;
澈悟,澈悟,饿乡去也,
饿乡将无涯。
《饿乡纪程》是诗人的著名散文集,作于1920年10月至1921年10月,1922年出版,共16章。既记录了当时饿乡的严重困难、艰苦生活;也描写了劳动者以主人公姿态所进行的创造性劳动和昂扬精神;同时记录了一个伟大的心灵向共产主义战士迈进的“心史”。是中国早期报告文学的杰出范本,有着巨大的思想意义和文学价值。
所谓“饿乡”,瞿秋白在离开北京赴俄国的前一天晚上,郑振铎等亲友为他送行,他特意提到一个典故,后来写进《饿乡纪程》里:“清•管异之(名管同)称伯夷叔齐的首阳山为饿乡,——我现在有了我的饿乡了,——苏维埃俄国。”瞿秋白引用这一典故,无疑是要强烈表达他那信仰社会主义热烈而坚决的程度,从中也使我们感知五四运动后那一代革命知识分子崭新的精神面貌。
对此番饿乡苦旅,瞿秋白深知“寒风猎猎,万里积雪,臭肉干康,猪狗饲料,饥寒苦痛是我努力的代价。”但他在“倒悬待解,自解解人”救国救民的崇高志向驱使下,义无反顾投身“无涯”的苦海之中。饥寒交迫、病痛折磨,以至吐血(tù xiě)躺倒,他却一路采花成蜜、笔耕不辍。
建党百年,拜读瞿秋白烈士作品,感而得句:
心凝坚铁笔生风,
一代风流照汗青。
力挽狂澜于既倒,
八七会议建奇功。
(2020年2月2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