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日子适合相聚,有些日子适合找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谈天说地。比如深秋,比如2021年10月16日这样的日子,还比如有雨光顾的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
10月16日,2021年第二期萍乡市红色讲堂到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一会议室举行,萍乡青年作家赖咸院作了《如何讲好安源故事》的专题讲座。该活动由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主办。

赖咸院从红色的安源、红土地上的红色基因、新时代安源的红色文学创作等三个方面作了精彩的讲课,生动诠释了为什么要讲红色故事、如何正确认识主旋律文学、如何写好主旋律讲好红色故事、等几个实质性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讲解。此次讲座站位高、立意深远,对红色题材创作树立正确的认识、对解决当下作家队伍创作前的世界观重塑问题具有极强地思想指导作用,对红色文学创作中突出存在的概念化、失真化问题,也给予了深入浅出的阐述,同时,对文学作品如何有效地宣传地方、将地方优势转化为全域优势,提出了很多有益的借鉴和思路。参加活动的有赫东军、吴昌荣、刘建明、敖桂明、段华胜、巫志刚、李武、丁顶天、李波、张辉海等萍乡诸多知名人士,萍乡市作协、萍乡市楚钧读书协会、萍乡市辞赋协会、鳌州辞赋社、萍乡女子诗社代表参加活动,还有自媒体界的代表(美丽萍乡、家住萍乡),萍乡学院文学院的学生也参加了活动。在活动现场,大家纷纷上台朗诵了赖咸院诗集中的作品,让活动掀起了高潮。参与朗诵的人员有:赫东军、刘建明、敖桂明、巫志刚、黄领、秋湫、海燕、钟敏超、黄敏以及萍乡学院的学生们,赖咸院也上台朗诵了自己的诗歌。
中国好人段华胜朗诵

萍乡作协主席朗诵

美丽萍乡公众号编辑朗诵

秋湫朗诵

萍乡学院学生朗诵


追忆安源峥嵘岁月,点点滴滴,历历在目。回望《安源往事》《安源,安源》《安源娃娃安源红》《谁主沉浮》大作,本本经典,受益匪浅。走进诗集《一个人在安源》,句句美妙,精彩绽放。(安源纪念馆黄领)
今天有幸受邀听取青年才俊、诗人赖咸院先生“如何讲好安源故事”的讲座。讲座有深度、有温度。讲座与朗诵交互进行,让讲堂在这个秋寒的时节更显得有热度。作为草水系的同乡,自是为讲座的成功举行更多一份开心与兴慰。写红色题材不能只流于口号,诗人在讲座过程中也注重了这一点。整个讲座有生动的例子,有明确的目标,有可行的方法。虽然主讲者是以新诗为主攻方向,但所讲的创作道理是相通的,对我这个以旧体诗赋为主要写作方向的人来说,一样受益匪浅:“没有过时的写作技法与形式,作品关键在有思想、有个性、有特色……”作品有思想、有个性、有特色,无论是新诗还是旧体诗,小说或是散文,都可以将我们的安源故事讲好。赖咸院先生的《一个人的安源》所收的新诗,我这个热衷旧体诗的人一样很喜欢,因为这里面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对这山这水这人的真实记录和真情歌颂。他写了安源,也写了东桥、写了坑背……我们生活的地方应该是大概念中的安源,这里的故事都需要我们去叙说。(中国辞赋家协会理事丁顶天)
相较于彭永辉的电影剧本《燎原》、肖麦青的人物散文《烟雨安源》、张学龙的长篇小说《安源往事》、漆宇勤的儿童故事《安源娃娃安源红》、唐恒的诗集《唱歌的煤》、刘南方的历史小说《东方惊雷》和李小建的纪实文学《安源,安源》,青年作家赖咸院的《一个人的安源》开辟了一种独特的视角。诗集以安源为蓝本和底色,既写了安源的历史,更写了安源的当下,为红色文学的书写提供了另一种可能。讲座深入浅出,融会贯通,给写作者以丰富启迪!穿插其中的互动朗诵,既有大学学子,也有八旬老翁,既有著名作家,也有专业诵友,更吸引讲座主持人和作者本人亲身“下水”,为本场讲座平添一份生动和温馨。(市作协副主席、市政协常委、大唐幼儿园董事长敖桂明)
今天坐在这个红色讲堂,与萍乡的文友们一起听青年作家赖咸院谈红色安源,谈如何讲好安源故事,深有感触。赖咸院是我看着长大的一个年轻作家,当然我不是说我教了他多少文学创作的技巧,而是我走上文学道路比他早点,我们是乘着八十年代的文学春潮走入文学这个神圣的殿堂的。后来我们一个偶然的机会,在2009年秋天某一天与他在萍乡这座江南小城相遇了。那时候他才从萍乡学院毕业。然后我看到一个眉目清秀小青年在文学道路执着地前行。再次与他交集是在2019年的萍乡诗歌春晚,那时候听说他已经在创作《一个人的安源》。后来我也拿到了他这本散发着翰墨清香诗集。这是一本沉甸甸新诗集。虽然我已经是一个从事辞赋诗词创作的中年人了。但我仍为他这本诗集所震撼。这个年轻人也已经是一个才气横溢、目标坚定、对文学、对时代富有真知灼见的公安战线文学作家。这本诗集没有很多宏大的场面描写,尽力避开宏大叙事。就是一个人行走在安源的历史里,行走在安源现实中。一颗滚烫的心随着叙述的清流汩汩而出。他在台上讲了很多,但我更喜欢这些诗歌的本身。所谓大道无言,红色安源应该是我们每个萍乡人的基因了。我本身也用赋的形式写过很多安源的红色故事。如《安源赋》、《毛主席来安源赋》、《秋收起义赋》。而且组织过”红色安源初心始地”全国征文比赛,均取得良好的效果。也就是说,一个热爱故乡的作家,都会自觉把安源的红色基因当做自己的创作原动力。我们愿意与萍乡作家们一起,以不同的创作体裁,讲好安源故事,讲好萍乡故事,为美丽富强中国贡献萍乡才智。(萍乡市辞赋学会会长巫志刚)
听《一个人的安源》作者赖咸院安源讲座感言:大清洋矿,百年传奇。传奇安源,可歌可泣。后生咸院,行吟结集。才情天赋,薄发厚积。歌者谈擞,诵者解颐。文心触电,由缰走笔。(涧泰)

安源是著名的红色圣地,在每个人心中的轮廓却不相同。多元解读安源,是每个“安源人”的权利,更是责任。(萍乡学院教师张辉海)十分感谢赖作家对于红色文化文学创作心得的顷囊相授。安源是一块历史底蕴丰厚的土地,作为安源的孩子,我们应尽自己的力量从安源的历史长河中去发现她的美,用多种形式去展示她的美。这需要我们有较高水平的审美能力、语言能力,有较扎实的历史知识储备,对养育我们的土地有深沉的爱与信仰。文学是感情的抒发也是自我心灵的慰藉与救赎,在这个越发浮华的社会,赖作家等文学创作者还能用如此富含诗意的情怀去创作,是多么难能可贵,多么令人感动,多值得我们敬佩与学习。(郭琴优同学)
今天有幸能听到赖咸院老师的讲座,关于如何写好安源故事,赖老师从多个角度进行讲述,强调了对历史根源了解的重要性,将文学与历史进行结合,以历史为本进行文学创作。最令我印象深刻的还是《一个人的安源》后记中赖老师说的:“他要继续后面的创作,至于书就留给有缘人吧,或者就让它归于尘埃也并非不好”这种乐观积极的态度,让我很敬佩,这也体现了他写这本书纯粹的心。或许位于安源的我们,都应该是有缘人吧,一起来品读这一个人的安源,感悟安源的风土人情与厚重的文化底蕴!(王婉琳同学)首先,我很感谢能有这个宝贵的机会去参加本次讲座。赖老师的精心分享、轻松的学术氛围、优美的朗诵环节以及先辈的谆谆教诲,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在这次讲座中,我也收获颇丰。一个人的安源,是对故土的追寻,是对红色的传承,更是对时代的呼唤。赖老师用那些平凡而又温馨的文字,从美和诗意的角度,带着我们这些青年后辈,共同领略了安源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赖老师更是启迪我们,要坚持以历史史实为根基,坚持把握时代脉搏、为时代立传。身为萍乡学院的学子,我们更应该传承安源精神,讲好安源故事,不断地从这片红色土地上汲取精神力量。最后,再次感谢赖老师的宝贵分享。(雷文瑞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