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视“秋晚”追星记
胥全迎
7月10日(编者注:2019年),我从淮水安澜网站上看到一个帖子:说央视要在我们淮安举办中秋晚会,是分会场。此帖还上传了一个单位的工作方案。这个网站上的消息,当时人们只能当个传闻,没当真。
但是社会上很快传来后续的消息:一是央视在淮安办秋晚是真的,二是说淮安不仅真的举办央视“秋晚”,而且是正儿八经的主会场!到此时,我们再正式打听,得到的了官方的确认。
全国有这么多著名的城市,此次来淮安,这可是一件十分难得的大喜事啊。此时,整个淮安快速形成了一个“秋晚”热,无论是网络或者是微信公众号,不管是酒桌上还是街头闲聊,市民们(尤其是年轻人)都予以了极大的关注。
“淮安发布”等官方的微信公众号经常发布此方面的消息,我们忙不迭地在朋友圈转发,进一步推波助澜,将淮安办央视“秋晚”的气氛营造的浓浓的。

这时,已经有朋友关注“秋晚”的门票一事了,问如何才能得到门票?有无出售?这当然也是所有关注此次秋晚的人共同关注的问题。很快,市里有关部门发出了关于门票的告示:不是商业演出,不出售门票。入场券按系统赠送给劳动模范、先进人物与优秀企业家等群体。
呵呵!我已退休,也不是劳模,看来自己是无缘“秋晚”现场了。
没想到,有了转机。
市委宣传部委托市作家协会主席龚正负责组织创作并征集“秋晚”的宣传语。龚主席带几作家在市委宣传部会议室,向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周毅及副部长杨静汇报,共同讨论初步征集筛选来的宣传语备选稿。根据周部长的意见,龚主席于8月15日又在市作家群内进行了公开征集。两天后,在市文联会议室又进行了第二次讨论,讨论结果再向市领导汇报。
我参与了宣传语的征集与创作,并随龚主席参加了市里的这两次专题讨论会。
从这个过程来看,我后来能得到一张央视“秋晚”的门票,就好理解了。
最后,“缘聚淮安 幸福平安”的宣传语,出现在“秋晚”的各种宣传中,成了彰显淮安地域特色的、喜庆色彩浓郁的、让市民与观众朗朗上口的“秋晚”宣传语。今世缘酒业公司为此次“秋晚”的举办,贡献很大。
向今世缘酒业公司致敬!
这是一句凝聚与揉和了作家同领导智慧的既平实又喜庆的“秋晚”宣传语,点赞!
在得到市作协关于参加观看央视“秋晚”的通知后,即接要求填写了电子表格,上传了身份证照片等,签字接受了关于参加“秋晚”的各项规定并上传……
至此,我正式进入了“追星族”行列。
9月13日,中秋佳节。天气晴朗白云朵朵。但,整个白天秋阳高悬,为淮安大地带来了近一周来最高的气温。
按通知要求,下午3:40,准时抵达市人民大会堂,10辆大巴按顺序停靠在广场。按车号排队,接受安检,如同上飞机一般的严格。上车后,再根据名册再一一发放门票。

4点整,车沿淮海北路、淮海南路、延安东路,在八亭桥处右拐转入新建的滨河大道。驰至静园路口,下车,步行至观众入口处。途中经两次安检,不给带入包、食品、水及其他危险物品。后一次是“刷脸”,审核无误方可进入。整个步行及安检过程,费时20分钟左右。待找到座位坐下,时间在4:50。
灼热的西山太阳,肆无忌惮地烘烤着会场,使我们这些无遮无挡的“追星族”经受了耐高温的考验。会场后面设有移动式简易洗手间。观众每个人发矿泉水一瓶和月饼两块,基本上保证了观众至少5~6个小时之间的生理需求。

时间一秒一秒地打发着,此时感到时间为什么这么难熬?看来,好时光的到来,是用难熬的时间置换的。难怪朋友得知我去“秋晚”现场后,微信里揶揄之:你在现场烤太阳,忍饥挨饿;我在空调间喝老酒尝大闸蟹,看电视直播比你们在现场看得更精彩……
想一想,还真是这样。我们在现场,不但要忍受烈日炎炎,还有需要服从组织者的要求配合行动。一是费力,需举双手过头顶,热烈鼓掌并且呐喊;二是费电,需将手机照明灯打开,随着演出节奏不停地摇晃。
因为现场年轻人(学生)少,激动和沸腾的程度与歌星营业性演出活动相比,逊色不少。比如我,喊两声应付可以,两个小时都那样亢奋地喊叫,就显得中气不足了。

话又说回来,现场演员近距离真实的表演,现场观众热烈参与的氛围,现场高科技展示的巨型屏幕,现场五彩缤纷的烟花燃放的效果,只在家里啃螃蟹看电视是感受不到的。直观的、立体的、震撼的现场,是给我们“追星族”最大的回报!

“秋晚”于晚10点准时落幕。在现场安保负责人的指挥下,观众依次序退场。我们又依原路返回到滨河大道,乘会议统一安排的大巴车(人满即走流水发车),依来时路线回人民大会堂。中间可在各公交站台招呼下车。
可以说,整个“秋晚”的组织,有条不紊,井然有序。
淮安,属江苏省发展的第三板块。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淮安在全国、全球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不高,这是我们淮安人不得不面对和接受的现实。正在起飞的淮安,特别需要这样一场在全国和全球展示自己形象的演出。
这不,机会来了。央视“秋晚”落户淮安,大背景下,是学习落实总书记关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重要批示精神,以高度的历史使命感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进一步擦亮世界认可的国家文化符号,使“运河之都”淮安更加出彩。也是淮安近年来快速发展引得央视瞩目的结果。最近,淮安喜事不断,国家层面的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启航,苏北高铁枢纽基本成型,淮安上半年又跻身全国百强城市第56位……等等。此时,在淮安这融南汇北的城市,举办一场央视“秋晚”,正是恰逢其时呐。

在“秋晚”现场,我们高兴地看到主持人对既有灿烂历史文化又有现代化发展气息的淮安的赞美,“秋晚”现场和节目中淮安元素的完美凸显,全国和全球的观众与我们淮安有了一次亲密的接触,淮安美丽的形象得到了一次完美的展示。市委市政府也正可以用此次“秋晚”,进一步提振淮安人民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信心与激情。可以说,淮安成功地放飞了一颗精神领域的“希望之星”,在全国和全球闪烁着光芒。
要说,我这个65岁的小老头,为何这么乐颠乐颠不辞辛苦地成为“追星族”?其实,我并不是去追那些年轻人追捧的“文艺界明星”,追的就是这颗象征淮安崛起的“希望之星”。

原创2019年9月14日发表于《淮安文史网》



作者简介:
胥全迎,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特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