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学语言演绎的人生哲理
…王庆元《阳光人生》赏析
胥全迎
案头有一本红色封面的图书《阳光人生》,是我们淮安市老领导王庆元书记的作品。


这本书早听说过,但无綠得手。后来还是秋月正红读书会会长吴玉山赠了我这本书,十分高兴。近些日子,静下心来品读,竟爱不释手,忍不住经常翻翻读读。读来读去,我感到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这部作品:文学语言演绎的人生哲理。
请看:
大写人生、和谐人生、趣谈人生、心灵家园。四个章节,各有内涵。

大写人生。何为是“大写”?大写就是崇高,伟大,顶天立地.写的是人生的“大”、人生的“高”、人生的“正”。
“大”“高”“正”包含哪些内容呢?
书中有《尊严无价》《道德与人格》《正直是金》《激情可贵》等篇。尤其是《人生三正》《人生三情》《人生三不》《人生三气》《人生三能》《人生六题》《人生橄榄》《苦乐人生》《人生辩证漫议》连续九个“人生”短文,将“人生”应该如何写成“大写”,阐述得明明白白。
请看书中写道:“尊严不是高官厚禄,不是名门望族,是使人站立一生的基石,是一个大写的人永久的财富。
尊严是一个人在心中坚守的人生阵地,而不仅仅是演说中的自白。
尊严是用人格、人品写出来的座右铭,而不仅仅是自我推销的广告词。
一个人尊严地活着,后人自然会给他立一尊高尚的墓志铭;一个人耻辱地活着,即使墓碑上写满高尚,历史的风雨也会将这“高尚”二字剥落得干干净净。尊严似乎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对于人来说,它比骨头还硬。骨头支撑着人的身躯,而尊严则支撑着人的灵魂。
一个人失去了尊严,也就等于失落了灵魂。”

和谐人生。你的世界绝非孤独的世界,那怕你自我封闭。因为“人与人的关系构成了社会”,你必须与人相处,回避不了。
作者浓墨重彩地讲述如何与人相处。因为正确相处了,你的人生也才能和谐。
请看几篇小标题:《多为别人鼓掌》《学会放弃》《拒绝浮躁》《管好自己》《理解万岁》等。
有人说:我能管好自己,但是在社会上怎么对付那些“小人”呢?
好办!《小人八术》《远小人》《慎交友》《好人吉祥》等,读后让你心境开阔。
请看作者在《好人吉祥》中写道:
“好人存善念、行善事、出善言,得到的必然是善报,吉祥必将与好人一生相伴
社会上多一些好人,我们的社会就会多一分高尚,多一分温情,多一分祥和,多一分安宁,也就多一分平安。
我所说的好人是指那些既有益于他人,又有益于社会,既受人喜欢,又受人尊重的人。现实生活中,好人不一定干出惊天动地的伟业使自己变得伟大,但可凭借自己的诚实善良、宽厚大度、无私奉献使自己变得崇高。”

趣谈人生。人生是漫长的,又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在人生旅途中,会充满了喜悦与快乐。即使你常常遇挫,但依然离不开欢乐。最主要的是取决于你的心态。
请看:《天人合一》《简单人生》《人生小酌》《人生花絮》等篇,就会让你的人生,顿时生出许许多多的快乐。
如作者在《天人合一》中写道:
“只要用沉静的心细细地体味,人间滋味原本就是苦辣酸甜。人们生活中的每一个时段,甚至每一天都是苦中有甜、甜中有苦,甘苦共存。
人生本如此,咸淡两由之,这实在是一种生活的艺术。
量体裁衣,量能做事,善用自己是人生中成就事业、少走弯路的大实话。”

心灵家园。心灵深处,是每个人最隐秘、最重要、最神圣的地方。这个“家园”,由自己营造,由自己耕耘,由自己取舍。这个“家园”,可以说是自己的命脉所在。“家园”毁了,精神支柱没了,人怎能生存?
如何经营自己的“心灵家园”呢?
请看《人生八喻》《净化人生》《感受幸福》《知足》《拥抱平凡》《感激之情》等篇,就是“心灵家园”的“种植技艺法”呐。
作者在《人生是一出戏》中写道:
“巴尔扎克有部书叫《人间喜剧》。人生犹如一出戏,或喜剧,或悲剧,或悲喜交加剧。不管这是一出什么剧,置身其中,你总要扮演一种角色,或主角,或配角,或跑龙套。角色不同,要求一样:明白自己的身份,找准自己的位置,把各自的角色演好。
是主角,你就要理所当然地站在舞台的最亮处,英姿飒爽,字正腔圆,淋漓尽致地表现好角色的个性,赢得满堂喝彩。是配角,你该出场时就出场,该退场时就退场、要紧紧围绕主角,真心实意、大大方方为其捧好场,圆好台,不去争什么名分,心甘情愿当好绿叶。是跑龙套,你就更要耐得住寂寞,受得了冷清,惯于在落幕时上场,在光圈外表演,尽心尽力去演别人也许压根儿就不会注意的角色,一丝不苟地干好跑腿的差事。
当然,无论是主角、配角,还是跑龙套的,都是一出戏中不可缺少的角色,都有各自的价值,都应值得珍视。因此,在生活中,每个人都要守住自己的本分,不能随意去争抢某个角色。否则,人生这出戏就会乱了套。这个世界上没有最好的角色,只有最适合自己的角色。”
《阳光人生》这本书,作者用极为绚丽的艺术化的语言,精辟地、形象地讲述了人生的哲理,像领导干部与同志的推心置腹地谈心;像长兄对弟弟妹妹的话唠;像长辈对后生的希冀;像教授作的引人入胜的精彩报告;像自己人生之途的回眸与总结。充分展示了作者的髙度的理论水平与深厚的文学功底,怪不得该书一时成为省市等地方党政干部谈论的热点。
多好的书啊。开卷有益,不可多得。
2021.10.16

王庆元 江苏省宿迁市人,1949年生,大学文化,社会科学副研究员。“老三届"高中毕业后在家种过地,打过铁,扒过大河。1970年应征入伍,在部队基层当过兵、带过兵、上过军校,在宣传、组织部门任职。1984年转业至地方,先后在工厂和县、市、省党政机关任职。数年来,勤于读书和写作,喜爱文学和理论研究。曾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家乡的红果》《土地的信念》《小草赋》等30多篇散文。1993年,结合组织工作实践出版的专著《新时期党建工作笔谈》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获江苏省社科三等奖。1996年以来,潜心研究人生,陆续在《现代领导》《做人与处事》《组织人事》等杂志、报刊上发表56篇人生随笔、杂文、散文。

评论者简介:

胥全迎(羊羊有草),七十年代入职、入党、入伍,曾任市属国企厂长、党委书记。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班毕业,副研究员职称。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特约研究员、淮安市政协文化文史委特邀委员。作品先后获得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和中国散文学会全国征文一等奖。著有22万字的散文集《忆清江》,由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