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院群采摘,金秋枣儿红
作者:牟洪营
每年秋天,是各种各样的枣上市的季节,枣的品种五花八门,如黑枣、南枣、红枣、乐陵金丝小枣、蜜枣等均可入药。其中红枣性温,是女性补血良品。
金秋九月,绿树成荫、枣香扑鼻。秋硕果,满枝头,彤艳一片;喜果实红透,垫脚伸手采摘,小院挚友又聚首,笑谈人生之路:夕阳好金秋,举杯下箸,喜相逢,醇厚,久中秋前后,秋枣成熟了。

家乡,到处都栽满了枣树。这个季节里,大红的枣儿缀满枝头,处处是红艳的景象,时时都流溢着枣香。人,站在村西头枣树底下,俯视,夕阳之下,村庄如云锦轻覆,煞是美丽;人行街头,举手,即能摘下大颗的枣儿,放入口中,咀嚼着,脆生生,甜润润,齿颊生香。
在这个季节里,总会让我想到自己的童年。那个时候,我只有八岁,一到枣熟,就会跑到后园中打枣。枣树是后邻家的,后邻居家的枣枝伸到了奶奶家的院子里面。我拿起一块石头,用力投向枣枝,枣子便哗啦啦地掉了一地。有时,石头落到后邻家的院落里,便听到“哐当”一声,这,一定是后邻居家的泥瓦盆被打破了。后邻居家的老婆婆就会吆喝一声:“别打了,锅、碗、盆、坛子打破了,落枣后送给你一些吧!。”

秋枣成熟的时候,最忙碌的还是我的奶奶。几乎每天,她都会到我们家的那几棵枣树下守望,看是否被孩子采摘,看会不会被风吹掉。一旦风起,她就赶紧跑到枣树下,将那些吹落的枣子拾起,放到锅上蒸熟,分给孩子们吃。蒸熟的枣子又软又甜,滑润绵软,别有一种风味。这样的跑动,要一直到“落枣”结束,看着一堆堆的枣儿,堆于家中。
这时,奶奶也会像后邻居家那样,拿起一只大瓢,盛满枣儿,一家一户地分送。她迈着颤巍巍的小脚,满脸堆满了得意的笑容,扭动的脚步,似是一种季节的舞蹈。送完邻里,她还要送亲戚,这个时候,奶奶会将红色及青色枣儿在白酒碗里一沾染,盛放到坛子里面醉枣,晒干的红紫枣盛到竹篮里,篮口覆上一块红布,极是认真、庄重。她要在中秋节前,将这时鲜的枣儿送到每一户亲戚家,让每一位亲人都吃上这大红的鲜枣。她要给自己的亲人,送上一份节日的吉祥,一份季节的问候和祝福。

晒枣,也是奶奶极喜欢的事情。收下的枣儿,要想保存长久,必须晒干,而这,总是要奶奶去做的。奶奶会找一领“箔幛”,将枣儿均匀地摊放在“箔幛”上,守着枣儿,守着太阳,一天天地将枣儿晒干。这个过程,奶奶要不停地挑选,将不够饱满,或生虫的枣儿挑出。我喜欢看奶奶晒枣的过程,看这个过程中,奶奶宁静而安然的情态。她总是那样地专注,专注的目光里,流淌着一种慈祥和满足,将经久的岁月,沉淀为一种明练和淡然。
晒干的大红枣儿,舍不得自己吃,大部分拿到集市贸易卖掉,换来一些钱、小麦、大豆、粮食、玉米、小米等等日常的生活用品,用以度日。但奶奶总是会保留一些的,待到过年事蒸枣糕、黄面,在冬日室外积雪盈门,室内,全家人围在热乎乎的炕头上。此时,奶奶就会捧出一大捧枣儿,提供家人,围而食之。这个冬日,就变得异常温暖,其乐也融融。彼情彼景,日久之后,就凝铸成了一种对家乡永久的思念。

中华枣,祖先种,八千年,化石中。
枣文化,得传承,四千年,记诗经。
到汉代,南北中,种植广,祖先聪。
鼠李科,刺对生,生长慢,木质硬。
十米多,冠卵形,枝褐色,弯曲弓。
叶翠绿,椭圆形,花伞状,五角星。
果实熟,红彤彤,果皮薄,脆生生。
味鲜美,维C丰,日一枣,药不用。
果中王,赠亲朋,日三枣,老寿星。
微元素,糖钙生,蛋白质,枣肉中。
鲜甘凉,肠蠕动,干温补,胃气平。
疗心腹,可安中,养脾肾,九窍通。
全身舒,十二经,和百药,变年轻。
富三萜,抗癌症,食猛药,得缓冲。
降血压,真轻松,治肝炎,配花生。
虚弱者,每天用,抗疲劳,耐力增。
抗过敏,有奇功,含枣核,津液涌。
叶皮根,有大用,做药引,救人命。
食鲜枣,嚼口中,多维素,超梨橙。
保鲜好,可速冻,配酸奶,饭后用。
女人食,容颜红,秀发美,气血通。
金丝糕,年糕蒸,花狸虎,豆包红。
此四样,年传统,粘枣饭,江米粽。
枣泥馅,老中青,枣饮料,乐儿童。
摘鲜枣,放坛中,拌烧酒,荷叶封。
春节到,客笑迎,醉枣香,酒味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