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残 荷
作者:李振和
诵读:吴涵伟
午后,我漫步在冬雪覆盖的湖面上看那些枯萎的残荷。
曾经很多次看过婷婷玉立的荷花,却从来没有看见过残荷。听朋友说,雪中的残荷有一种别样的凄美,于是,我决意要在这个冬天看残荷。
湖边的垂柳在风中摇曳着。清雅脱俗的荷花已经不见了踪影,大片大片的荷叶和衰败的荷茎,依旧固执地在湖面上坚守着,荷叶已经退去了翠绿的色彩,微微的卷曲着泛黄的叶边,已经变得干枯垂落。
远远望去,湖面上没有了八月荷花欣欣向荣青春勃发的繁盛,凄清冷落中,却好似有一种生命的力量还在固执地坚持着最后的顽强。湖边的行人很少,人们好像更喜欢欣赏大自然最美丽的形态,残荷衰草,落红败柳都是生命的尾声,没有人会在意一场繁华的盛宴之后,还会沉淀一些什么样的心情与哀伤。
我独自在湖边行走,此刻,并没有体味到“留得残荷听雨声”的凄凉与冷清,相反,我看见了一种生命的悲壮与凄美。或许是冬天里的阳光给了残荷最后一抹悲壮的美丽,或许是没有凛冽的寒风,于是也没有了哀婉的心境,因而我萌动了写一首《残荷》诗:
鲜荷枯萎自敲更,冰冻湖塘静寂声。
鹤鹭潜踪蜂蝶静,红莲凋落白鸥鸣。
枯枝惋惜千姿艳,败柳难言百簇荣。
似锦繁花何处觅,淤泥孕育待春生。
在盛开与衰败之间,在繁荣与落寞之中,我看见了生命在不同时间,不同形态展现出的一种别样的风韵。阳光下的残荷,并不凄婉,枯萎的叶片在阳光里坚守着重生与希望,固执的像是一个布满沧桑的老人,在榕树下守望着年轻的爱情,残缺中有了一种生命最灿烂的忧郁之美。
八月,我曾在湖边行走过无数次,那时有很多人拿着相机或手机在拍摄水中荷花亭亭的身影,也有一些人支着画板在描摹着“小荷才露尖尖角”的娇羞。而如今,被所有人都冷落了的残荷,冷清地独立于湖面,望断寒风。不知残荷寂寞的心里,是否已经深深体会到这凄冷落败,是否还会在凋零与枯萎中,常常想起拥有的美丽。我问残荷,残荷无语;我问寒风,寒风无言。久久地凝望着微风摇曳的残荷,我悟不透败落与再生之间究竟隔着怎样一段生命的玄机。如果说衰与败都是兴与盛的开始,那么每一段生命的成熟,是否也都预示着下一轮的衰老与哀败。突然间有一种感动在心中弥漫开来,我不知道我行将老去的生命,是否会如残荷般昂扬与从容,我不知道我生命中最后的守望,是否也会有一种别样的壮美。
在与残荷对视的刹那,我看见了那些枯枝败叶灵魂中不愿轻易放弃的孤傲,这时,我心里衰败的枯叶与繁盛的灿烂是同样的美好。不要说青春有着无所顾忌的美丽,其实积蓄沉淀后的生命,一样灿烂于行进路途中的每一个阶段。这世间或许有很多的美丽是我们无法时时体会,无法刻刻参透的,但是大自然一定会在某一个时刻让你有所顿悟,荷残了,或许不是生命的终结,而是正承载着生命的重负,孕育着下一个新的开始。
荷,用一生聚集起来的信念穿越着生命的湖水,在守望中演绎着不老的传说。倘若,有一天,夕阳西照,我愿如残荷一般驻留在湖中,化作晚霞中最后一抹美丽的记忆。
作者简介:

李振和,网名雪松,黑龙江农垦建三江八五九农场人。中共党员,军人出身,爱好文学创作和格律诗探讨。有多篇格律诗,散文,自由诗等题材作品散见于东北论坛,北大荒股份有限公司刊物,北大荒文学网,和八五九农场微信平台,多次被建三江农垦管理局,授予退休干部“发挥正能量”荣誉证书,和优秀书香家庭等 。《世界华人文学》中国东北分社签约诗人。
诵读者简介:

吴涵伟,网名:枫叶下的玫瑰,现年65周岁。原任黑龙江省科协办公室文书,中共党员,现已退休。酷爱朗诵、唱歌、游泳……
现实生活中于2002年起至今担任哈市香坊区枫叶秋霞艺术团团长,喜欢用声音和真挚的情感诠释每一篇文字与每一首歌曲。崇尚自然、简静和真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