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说
盲弟的黄昏恋
白菊敏
“叮铃铃……”电话响起,盲弟的视频电话,我心里充满狐疑。他双目失明,打我视频电话干嘛?镜头晃动,里面出现了一个六十来岁女人的身影。盲弟的头像也在里面晃动。“你看看这个人怎么样?你们说几句话吧。”我一时有点儿懵,这个人是谁?盲弟笑着说完,我心里划过一丝惊喜,难道是……我开心地笑着说“哦,我是不是该祝贺你?你们!太好啦!”那个女的自我介绍说“大姐,我叫巧玲,比他大……”我赶紧说“挺好的,挺好的。”巧玲说“他还在犹豫呢。”盲弟拿过电话说:“你关了视频,咱俩语音聊会儿。”
盲弟说“你看着人长得怎么样啊?她比我大八岁。”“挺好的,不像这么大的。”盲弟接着说“她是我的眼,我是她的腿,我俩合起来,才是一个完整的人。”说完他爽朗的笑了,接着说“我还没和我哥哥他们说呢,先征求一下你的意见。你不是亲姐,但在我心里比亲姐还亲,所以,我第一个先告诉你。”
我的思绪回到很多很多年前,那时,盲弟对未来很迷茫,我说让他学习,将来靠自己养活自己。他有了学习的心思,但很难达成心愿。他靠听广播,一次次给电台写信,都石沉大海。他写信说出自己的苦闷,我鼓励他不要气馁,他继续坚持,最后给电台写信,把自己迫切想学习的心,洋洋洒洒托人写了十几页,引起重视,并在一个元旦那天,电台用了近十分钟,播放了他的信。终于得到国家帮助,去外地学习盲文,学习按摩手艺。学成后,他已经完全可以自食其力。
我觉得残疾人,也应该有健全人的正常生活,何况盲弟是个心里很透亮的人,各方面表现都很优秀。我给他张罗同是有残疾的人,几个人家都因他是双目失明 而一口回绝。如今,他已经住进敬老院,一辈子就这样打发了?盲弟的心里发出无数次的感慨感叹。有多少盲人残疾人像他一样,孑然一身,一辈子没有过正常人的生活,甚至恋爱婚姻家庭,这些字眼对他们来说,就是天方夜谭。就这样打发自己的一生吗?盲弟的心里很不甘,他除了双目失明,其它方面哪点不如正常人呢?我觉得他比正常的人心都透亮。他人好,不世俗,又明事理,知轻重,守本分,积极进取,手机比我都会用。这也是我一生都和他保持联系的一个原因吧。
盲弟四十二岁那年,有个腿有残疾,比他小十岁的女孩儿,一心想嫁给他。盲弟各种顾虑,首先,他想自己不能给家里人增加负担,自己刚刚能挣钱养活自己了,不能给女方一个温暖可靠的家,他打了退堂鼓。想自己一路上学不易,每天六角钱的生活费,每月十元钱的学费。家里俩哥俩姐,他是老小。为供他上学,有一年父亲将自己的一瓶陈年老酒卖了70元钱,给他凑足学费。盲弟很心疼,发誓要让父母有生之年,过上好日子,让父亲喝上酒。最终他如愿以偿,在父母年迈时,他陆续给父母家里安上空调、电视、电话。他不能在近前尽孝,就尽可能多的让家里的哥哥侄子侄女们满意,每次回家都不空手,有大小事情,他都一如既往的该怎么表示就怎么表示。所以,家人们也给他送去温暖,他有什么事,家人也都记挂着他。在这点上,他比别的残疾人幸运。
如今,五十五岁了,能有个女人,真心实意喜欢他,一心想和他过日子,这是大好事啊!大几岁也不是事啊,我首先举了赞同票。残疾人也有正常人一样的七情六欲,他们也应该享有正常人幸福生活的权利。盲弟是个十分自尊自立自强的人,啥事都为别人考虑,宁肯自己受委屈,也不给别人添麻烦。他为了节省,经常吃个泡面,就算一顿饭。有时,吃馒头喝凉水,还要用力做活。遇到刁蛮的顾客,你受了累,他还用语言磕碜你,想法激怒你,少给钱或达到不给钱的目的。作为一个县级盲协主席,他也不得不承受这些委屈,因为,他要靠自己养活自己。
他年轻时,有过多次机会,完全可以享受正常人的婚姻生活。但每次爱情来临时,他都顾虑太多,觉得自己没有那么大的能力,不能带给女方富足的生活,想着哥姐们会不会反对而放弃。那个年代,也有和他一样的人,辛苦挣钱,一夜花800元包个女的过夜,来满足私欲。盲弟从来不想自己,他省吃俭用,从牙缝里省钱,也不愿意在人情随往上丢份。他想的是自己如果去那种地方找乐,染上病,留下坏名声,让父母哥姐们没法抬头做人。所以他十分自律,当他曾工作的按摩店紧挨着色情店时,他听到那男女的“鬼哭狼嚎”般的动静,他义愤填膺嗤之以鼻的远离了那个按摩店,自己另寻工作。那个血气方刚的年龄,他得用多大的毅力克制自己,完善自己,可想而知。
巧玲是下肢残障的北京市人,也是个不幸的幸福女人。她从一岁就得小儿麻痹症,到了上学阶段,她是多么渴盼能够上学,但父亲认为一个残疾的女孩子,根本没必要上学。任凭她怎样抗争,都没法解决上学问题,就只好在哥哥妹妹们学习时,偷偷的识字,用心的记下一些东西。巧玲十几岁就在家里做手工挣钱。她妈妈呢,又因为她得了精神分裂症,早早离世。
原来的丈夫也是盲人,大她十一岁。她俩当初在一个福利工厂做工,她做拉链头的安装,丈夫做瓶子盖里的皮垫安放。她看上他,偷出家中户口本,悄悄领了结婚证,义无反顾的嫁给了他。当父亲提出“是你离婚还是我们断绝关系”时,她勇敢坚定的说“我不离婚,也不和你们断绝关系,你们永远是我最亲的人” 就这样兜兜转转周周折折的直到她生了个女孩儿后,家里和她的关系才开始密切起来。她从工厂退休后,就和丈夫一起来到北京郊区的敬老院,安度晚年 。因为丈夫查出癌症,巧玲和丈夫就回北京市里治病了。当初,她俩省吃俭用的,买了个60平米的房子,和女儿一家三口过着平凡的幸福生活。后来女儿出嫁了,丈夫又病逝后,巧玲倍感孤独。在敬老院期间,她知道盲弟是个人品不错,多才多艺的通透人,早就对盲弟很有好感。经一个热心媒人的牵线搭桥,俩人微信聊了半年,巧玲很想和盲弟生活在一起。于是,就在家里准备好全新的被褥衣服等,回到敬老院。她为盲弟而来,盲弟被热烈的追求,不能没有一点儿表示,520元微信转账,表达爱情。俩人微信聊天,聊的火热开心。但现实总是会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这个期间,盲弟已经去了公立养老院,不用自己花一分钱,每月还发一百元零花钱。巧玲的到来,他要和巧玲在一起,就要舍弃公立回到私立敬老院,自己交钱。在敬老院和媒人的帮助下,他们在敬老院里,有一个单间,巧玲从北京回来时,就带好喜糖,给养老院的人们分发,给盲弟买了衣服、戒指、酒等,一切都准备好了,在敬老院里有人主持下,举行了简单的仪式,俩人就住到了一起。
盲弟想起残疾人的各种婚恋问题,不得不顾虑。他给人牵线搭桥的一桩事,结果很令人失望。女的不是全盲,能看到一丝光线,第一次和一个盲人结婚,因为性格不合,在有了个女儿后离婚,后来再嫁一次,又生了个女儿,又因不是能传宗接代的男孩儿而离婚。女人三十九岁了,自己在小县城里,开了个按摩店,保健按摩的生意,越来越被更多人接受,她靠自己打拼,养活两个女儿。她托盲弟给她物色人选,于是,盲弟就在自己同学中,给她找了一个。那个同学也是全盲,而且多才多艺,人品不错。但在相谈过程中,男方父母嫌女的带俩孩子,还要求俩人婚后,女的必须给他生个孩子。就这样,恋爱告吹。
实际上,残疾人的婚姻很多是不幸福的,因为种种原因吧。和正常人一样,盲弟本届同学,两个女士都是经历了两次婚姻,最终也都不幸福。其一两次丧偶,另个两次离异。一次离异后,再婚还是不幸福。尤其他一届同学生了两个孩子,俩男人的。据说,第一个男的不务正业,好吃懒做,结果坐了两年监狱。出狱后,去了马来西亚打工,离异。后来嫁到青县,一个全盲,男的开了一个诊所儿,结果诊所是越开越好,钱却月月萎缩,后来还借了20多万块钱的债。女人又生一儿子,孩子今年14岁,到现在孩子的逆反心特别强,教育也是失败的。这两口子同床异梦,经常吵闹。作为残疾人,感情上不那么好,对于孩子教育基本上都是失败的。盲弟认识的盲人中,也有把孩子培养成清华大学毕业的,把孩子培养成博士后的都有,但是这样的例子不太多。有个全盲50多岁两口子,把孩子培养成博士后,现在在大学里还是博导呢。一个盲人,把孩子培养到清华大学毕业,这也是极不容易的,不管是家人帮忙也好,还是自己的努力也好,能够成才,没有走弯路,应该就算是教育成功的。
盲弟的顾虑是担心哥哥姐姐们的不能理解,毕竟亲情也是人生很重要的一部分。就在他犹豫不决时,看到我发的作品“黄昏恋”,又感受到被人呵护爱戴的幸福与温暖,那是她一辈子没有感受过的真情挚爱啊!女人柔情似水,点点滴滴的呵护,饭都一口一口的喂他吃,拿他视作珍宝般的爱护,他的双腿终于有了眼睛,能不再害怕走路跌倒,即使跌倒了,有人扶起来是个什么感受。他终于体偿了有家的滋味,有女人疼爱的滋味,他有了义无反顾追求幸福的勇气。
当他对我讲顾虑时,我说“你没有试试怎么就知道不行呢?先别自己猜测,你就直接告诉哥姐们你的想法和决定,至于结果,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提前想那么多有用吗?既然想不辜负巧玲的爱,那就赶紧行动,打电话。”最后,他鼓足勇气和哥姐们说了此事。开始,只有大哥大姐理解支持,后来大家也都支持啦,一家人坐在一起,巧玲和盲弟的亲人们相认,盲弟的黄昏恋终于有了可喜可贺的结果。
盲弟用一生洁身自好,积极努力,向阳而生,努力做最好的自己,赢得他应得的爱情。比夕阳更美的黄昏恋,有了美丽迷人的幸福色彩。不管人生多不易,晚年有了幸福的正常人生活,都是个圆满的结局。但愿社会人都关注到这个群体,让她们都能享有正常人一样的生活,如俏夕阳般美丽。
整个社会,残疾人的婚姻恋爱几乎就是盲区。社会关注度太少,又有多少残疾人孤老终生,得不到应有的幸福,得不到应有的理解。呼吁大家,都来关注,热心的给助个力,帮助他们走出不幸。希望她们像巧玲一样,敢于表达爱,追求爱,用一颗火热赤诚的心,去拥抱生活,争取自己幸福的人生。
2021 10 15

白菊敏,沧州市人,中学退休高级教师,早年作品散见于《中国教育报》《教师报》《教育艺术》《读写新世纪》《无名文学》杂志等。近年报刊微平台发表300余篇。论文四次获中央教科所一等奖,多篇文学作品获奖。获各种各级荣誉无数,中华教育艺术研究会会员,河北省文学艺术研究会会员,沧州作家协会会员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