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王长胜,男,上海人。国家二级作家,安徽省马鞍山市文学院 副编审; 已发表小说、散文、报告文学计250余万字,作品散见《长江》《花城》《人物》《小说界》《青春》《安徽文学》《海峡》《奔流》《鸭绿江》《新华文摘》等杂志;有作品多次被入选人民文学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等结集出版;另有小说集《纯情》、散文集《岁月如歌》、长篇传记小说《张家港首富》《今生无悔》《李白诗文故事》等;已拍摄的电影《叶圣陶在甪直》、电视剧《碧血秦淮》《苦果》等,受到了观众的喜爱,赞誉满满。小说《无辞的歌》、散文《天都峰上连心锁》、《海粟老人会见刘国松先生》《散淡情怀》《荠菜香》等,五次荣获全国性文学大奖。

【美文欣赏】
无怨无悔的青春(随笔)
作者/王长胜
01
1998年年末的最后几天,刘台长通知我:准备长期聘用,要我跟台里签约。台长说:强调签约,然后调动,是让你充分享受更多的福利和待遇,比如:分房,等等。
能够调往珠海工作,是件好事。但这么大的事情,我必须跟妻子、女儿商量ー下,还得跟本市人事局沟通协商,允许后才行。
我将自己的想法向刘台长和盘托出。
他表示理解,说:“那就等你回来签约吧。”
要回家了!思念亲人的心绪尤如一条无形的蛇,一旦缠住了心,真的是归心似箭了……

02
这回儿,该说说我的妻子了。
常言说: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我的妻子跟别人有点不同。比如:拿稿费、获奖或有什么外快,我把钱交给她,不是越多越好,而是ー定要问清楚来路。她遵循“君子爱才,取之有道”,不明不白的钱,她不收。ー家人过日子,她要的是平安、和谐和陪伴。对那些荣华富贵之类,她不奢望。
我与妻子相识,充满了文学色彩。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市老作家梁老师与我同行,去省出版社送小说稿件。记得那是我的第一篇短篇小说《迎春》。
从合肥回诗城马鞍山,途经芜湖。梁老师问我愿不愿意下车玩。
玩?我招工进厂不久,当然想去芜湖看看,欣然跟他下了车。
他把我带到一位亲戚家里。主人热情、好客,请我们喝了酒、吃了饭。饭后喝茶时,主人安排我去一间厢房里休息。
我捧着茶杯在房间里转悠,首先发现单身床枕边放着两本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随后又注意到房间四壁既无小铁梅,也无杨子荣之类的宣传画,却唯独在靠床的墙面上挂了一把画了古代仕女的圆形绸缎扇子。
在当时的政治气候下,这些做法都是忌讳的。但我反到感受到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新鲜感。
那天,我隐隐感觉到女主人个性化的特质:我行我素。
大约一星期后,梁老师来找我,兴奋地告诉我:“我芜湖亲戚家的大女儿,比你小两岁,在文工团当演员。那天你就是在她房间里休息的。她在外地演出,我们没见到她。我有意为你倆牵线,但不好明说。现在她母亲来信了,老俩口对你喜欢得不得了。我马上陪你去跟她见面。”
真是天上掉下个林妹妹!我ー听,又惊又喜,立刻调休,跟梁老师去了芜湖。
不料,她在家歇了两天,又去附近的湾沚镇演出了。
梁老师二话没说,推起他亲戚家的自行车,带上我,一口气骑了十来里路。
路上,我俩约定,见面后,如果我不满意,就摸出香烟来抽;如果我不摸香烟,表示同意了。
妻子当时主演京剧《杜鹃山》中的女一号柯湘,那身段苗条、挺拔,确实让人眼睛一亮;但是,当我将目光移向她脸上时,却发现虽然透着淡红色,但颈脖上一条乳黄色围巾却将她的肤色衬得十分黝黑。
我一言不发地跟在梁老师身后,小心翼翼地走进了住地。
我将手插进口袋,犹豫着……
正在这ー刻,她在一个大口搪瓷缸里沏满了热水,然后双手捧着,送到了我面前,红着脸,轻声对我说:“你们大老远跑来,没什么招待,喝点热开水吧。”
我出于礼貌,抬起头,伸手去接茶缸。
在那一瞬间,我突然发现她左手的无名指上,有一道呈直角形状的小伤痕。由伤痕而留意到她的手,我简直傻了:她的一双手,像白瓷工艺品一般,润泽而光洁。
好像奇迹发生了!我顿时为她手指上的小小伤痕遗憾起来。
同时,我也为她白皙的肤色而兴奋起来……
接着,我重新去审视她的脸。终于发现,她的脸色竟是那么细腻、姣美。我的第一印象之所以产生“黝黑” 的错觉,完全是黄昏中那条乳黄色围巾反衬的作用。
我情不自禁松了口气,纠结的心终于变得舒畅起来。
梁老师明察秋毫,开心地大笑道:“你把香烟掏出来抽吧!我明白你的意思了。”
后来,她告诉我:那伤痕,是在农村割麦时不小心划破的。
我曾经在淮北农村下放两年多,共同的下放经历,使我们有了交流的内容。随后,我们畅谈起了各自的经历和感慨,气氛亲切而热烈。
我们彼此心理都放松后,话题就变得广泛了。
我问:“你喝水的搪瓷缸为什么这么大啊?”
她爽朗大笑:“我每天吃饭、盛菜,都用这大瓷缸啊!有时候我们到乡村巡回演出,热水紧张,一人分配一瓢,我还用它盛水卸妆洗脸呢。”……
在以后的交往中,我送给她的第一件礼物,是一条桃红色的羊毛围巾。我心想:那条乳黄色围巾差点终止了一个爱情故事,应该放弃了!
让我没想到的是:冬天里,围上我送给她的红围巾以后,她那张漂亮的脸蛋顿时被衬得又白又嫩,光彩照人。
当时,我在马钢ー家工厂里当二级工,月工资仅三十九元。
在一无所有的境况下,我和她结婚成了家。妻子的工资,每月三十八元,还经常补贴她父母。我和妻子省吃俭用,刚够维持生活。

03
结婚第二年。一个秋天,妻子下班回家,走在厂招待所楼梯上,惊喜地听到走廊里正回响着越剧《红楼梦》的唱段。
妻子的情绪一下被点燃了。她循声找去,一直找到四楼,最后楞怔地站在那家的门外,隔着门,硬是把林妹妹、宝哥哥凄凉、委婉的唱段全部听完,才回家来。
晚上吃饭时,妻子把这事告诉了我。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我为此难受了好几天。文化大革命结束了,百废待兴。妻子的爱好,我岂能无视?
不久,我正好去上海出差。我为妻子买了衣服、剪了布料,狠狠心,决定给她买个时尚的收音机。说来惭愧,原本四十六元的收音机,由于我囊中羞涩,不得不费了很多口舌,说服了服务员,最终以不要皮套而少付了四元钱。
一台曾经时髦过的凯歌牌收音机,就这样溶入了一个男子汉的苦涩!
结婚后,我与妻子相亲相爱,她一直尽着贤妻良母的职责。
又ー年,妻子调到了我所在的城市。
我根基浅,没门路,不得不接受现实,让她放弃专业,当了名普通工人。
除了八小时繁重的体力劳动外,妻子勤俭持家,还每月去芜湖背回一、两百件羊毛衫,挤时间一件一件地安装袖子和领子,以每件两角伍分的加工费,补贴生活。
我嫌她那活太累,决意不让她做下去。我说:“赚钱是男人的事。我写一篇小说,能得百儿八十,多的时候还能有好几百,比你那苦力活强得多。”……
当时,我在ー家文学杂志社当编辑,除了读稿、编稿以外,经常挑灯夜战,坚持文学创作。年轻不知天高地厚,每写完ー篇小说或散文,我都朝我见到的大刊物上投。《长江》《花城》《小说界》《人物》《海峡》等等,投出去三个月以后,通常就见刊了。
许多时候,当我熬夜编稿或创作的时刻,妻子常常一边打毛衣,一边陪我。
我很为她永远打不完的毛衣恼火,我情愿她读书看报,不愿见到她总是在打毛衣。
她却总是灿然微笑,说:“我打毛衣跟你写文章一样,不断变换花样,也很有趣啊。”
历经沧桑,读懂岁月后,我终于彻悟:冷漠人间,亲情珍贵。其实妻子打毛衣,心里想的是陪伴。
陪伴是温馨的,可我心里总有个心愿:多作贡献,多收获,使小家庭早日富裕起来,让妻子、女儿过上“不差钱”的日子。
想到做到。终于有ー天,我得到消息:珠海电视台正在招聘编辑、记者。我没有考虑太多,当机立断,用心编辑了三期杂志的用稿,向主编请了假,只身坐车闯进了珠海……

04
我所在的市人事局龚局长,是位温和而睿智的大姐。她有极强的亲和力,我去办调动,每次见我,她都笑脸相迎,请坐、沏茶;然后,和风细雨地与我谈笑:“你跟我开玩笑?咱们市有很多年轻人都以你为榜样呢。你好意思走吗?”……
呵呵,在一次次谈笑中,调动的话题总是被她搁在了ー边。
ー个月左右,电视台催我返回珠海,抓紧开展专题部的工作。
妻子得知消息,ー连几天都沉默不语。
我再三追问为什么闷闷不乐?她总是不开口。
我明白,妻子不愿意我再去珠海。我还想坚持,她暗暗着急,几天来连说话都越来越少了……
临出门那天,当我拎起行李,准备去拉开门的瞬间,妻子蓦然扑倒在我的怀里,竟然孩子般地抽泣起来。
妻子深情地说:“别走了,好吗?有你在家里,我和女儿都感到很充实。该有的,我们都有了。我们什么也不缺啊!你在家,就是刮风下雨的伞……可是,你一走,我觉得缺的东西太多了!我整天心里空荡荡的…… 市里领导不放你走,他们也把你当个宝啊。是金子,在哪里不能发光呢? 你不要再去找人了……真的,别走啦,别走啦!
这次回来,你在广州车站的遭遇…… 你讲得轻松,可我听得心里好沉重,心如乱麻啊!外面坏人多,你ー个人出去闯荡……我怎能放心呢。”
我的情绪受到妻子的感染,听着她的话心里酸酸的,却故意淡淡地说:“放心吧,遇到坏人,我不怕……”
妻子却在这时候哭出声来:“不要!……正是因为你骨子里的那份倔强,我才担心你…… 你要是被人家打得头破血流回家,……我不敢想,…… 想想都心痛啊!…… 真的,你别走啦,别走啦!”
妻子开始泣不成声。她的一番话饱含深情,发自肺腑。
我的心头情不自禁涌起了阵阵酸楚……
我在她的抽泣声中回望我们的小屋。
啊,爱的小屋啊,曾经陪伴我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又给予我们ー家人多少温馨和欢笑?今天,当我准备出发时,为何对它那么难舍难分?
“你在家的时候,我每天听惯了你讲的ー句话:辛苦了,早点洗洗睡吧。你每次说,我总是感到温暖。可是,你走以后,我再也听不到这声音了,睡觉也不再那么安心了…… 别走啦,你别走啦!……”
妻子温婉的声音一遍遍在我耳边回响。
我还能说什么呢?
如果我是ー只风筝,她就是牵线的人啊!
在命运的决择关头,一家人的陪伴多么重要!
凡夫俗子,儿女情长。冷静地想ー想:一个温暖的家庭,不在于荣华富贵,在于柴米油盐、在于风雨陪伴啊!
想到亲人之间的陪伴,我终于没有迈出那个门去。
舍不得对妻子、女儿说“再见”,调动的事情,就这样凉凉了。
时光易老,唯有陪伴最长情。
在以后的两三年时间,我与珠海电视台ー直保持着联系。他们拍电视剧或制作重大题材,都会请我飞过去凑个热闹……
心中无歌好寂寞。人ー旦有了梦想,就会无比充实,会有使不完的劲。在珠海的日子,美好而难忘。在去珠海前,我做人十分低调。比如,ー件十分有把握的事,总会习惯地说:“我试试吧。” 特区的历炼,增添了我的自信。以后的生活中,我遇到事情总会回答:“没问题,我能!”……
青春啊青春,我奋斗过,充实过,也灿烂过。
我的青春没有白过,我无怨无悔。
2021年10月12日


图片来自作者,旨在传递精英文化!
感谢你的分享,点赞,留言,转发!

主编简介:
汤守玉,网名冰清玉洁,湖南衡阳人。作协会员,各种文学样式皆涉足,作品散见各类纸刊和网刊。现为《三木秉凤文化传媒十一刊》平台主编,微旬刊《大文坊》签约作家。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传承优秀文化是民族的责任和使命。以三木秉凤(周凤森)先生为首的三木秉凤文化传媒创建以来,为弘扬中华民族文化,致力于以文化荟萃智者,广交贤人,为实现世界文化大同而努力奋斗。赢得了民众的赞同。2020年,为了发展壮大三木秉凤文化传媒,期待各界朋友的加盟与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