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阳感怀
文/杨俊(安徽)
又是九月九日,又是一年一度的重阳,我看到微信朋友圈展示的多条资讯,内心不免有些感慨,有些无奈,有些唏嘘。
几天前,我刚参加了岳父大人追悼会, 回到项目工地,连续两个晚上竟然睡不着,脑海里反复浮现出他的影子。
中秋节,老婆回了趟老家,把岳父推着轮椅在乡村道路上周游了一圈,看他老人家当时的精神状态,甚是很好;不曾想,只过半月就接到岳父去世的消息,看着老婆痛哭流泪的视频,我的鼻子也禁不住一阵发酸。
怎么这么快,难道那天岳父执意要求小女儿带他出门,就是为了寻找自己的归路吗?
人生一世秋草枯,赤裸大哭受活累;儿孙满堂应享福,驾鹤西去不留痕。
或许,在外人看来,老岳父活到九十一岁的高龄,真是有福了。可我始终认为,他应该活得更长久些,若不是今年年初的那一次跌摔困住了自己的手脚,他还是可以自由活动的,可以自己煮饭搞吃的,可以在同村周围的老年人之间唠唠家常,谈谈世事。
我的岳母去世已经四年有余,她是因为高血压引起的中风瘫痪,是我岳父整整照顾其十二年,才把她送走的,这在当今社会,有几人能做到,我承认我无法做到。在岳父好不容易享受到三年的清福后,老天也同样地跟他开起了玩笑,这一跌就卧床不起了。老伴是由自己悉心照料的,可他跌跤了,怎么办?
我的岳父岳母一生养育七个孩子,五男两女,待一家人商量后,决定大家(儿子们)出钱,先由老大服侍照顾,一日三餐送饭吃,并且给付工资(相当于工地做工钱)。老大服侍是服侍,却没有尽到一个做儿子的真正职责与义务,他把老父安顿在自己新盖楼房后面的老屋里住着,一张外孙买来的医用床就是他的活动范围,除了大便上厕所需要老大搀扶怀抱,其余时间老父基本上卧床不起(想起却起不来),好歹小便他目前还能自理。老大每天递送给老父的饮食和自个儿的三餐无异,没有一点对身体上真正的营养,若说有点营养,还是大女儿隔三差五地去娘家探望,顺便捎带碗鸡鸭骨头汤之类。
其实,促使岳父加速离世的原因,我想应该是他对儿子们有所依赖的失望,白天很少有人来看望,晚上又无人守夜,想喝口水都比较难。前段时间,老家连续下雨气温骤降,却不见老岳父的床铺上添加棉被(不是没有),还是仅有的那么几块沙发垫儿,这对一个好好的成年人来说,恐怕都是受冻熬不住的,何况他是一个高龄卧床的病人呢。试想一下,一个瘫痪的老人被病魔折磨得夜不能寐,口干渴心里烧,想唾骂说不出,冷得连骨头都僵硬无知觉了,该是多么的憋屈。
岳父性格开朗,知书达理,一生辛劳,节俭持家。他在未病卧之前,听说还有八十多斤的体重,等待病逝时感觉不足五十斤,老婆看过说,真像一副骷髅,除了骨头就是皮,样子可怜得瘆人。
老婆泪水涟涟地跟她姐(孩子叫大姨)说,老父一走,这条回乡之路就断了,我立马打断了她的继续,怎么会断呢?还有你的几个哥哥和姐姐呢,哥哥家不好呆,姐姐家对我们多好啊。
老婆随即贴近我的耳朵边嘀咕:我的意思不是说要忘记故乡,忘记祖籍,忘记清源,而是父母离我们远去,家的温暖是难以找到了。父母在,家就在;父母逝,家很远。
是啊,我想以后回家乡的日子,肯定是渐渐地越来越少了,因为没有人像父母那样的疼爱我们,因为在父母面前,我们做子女的,是永远长不大的孩子。
在岳父火化那天,因几个哥哥的办事不力,没有提前和火葬场的工作人员沟通协商好,草草地将岳父遗体推入了火炉,老婆连最后的一面也没见着,也没有听到他老人家交代或托付的一句遗言。脾性有点男人味的老婆不依不饶,责骂工作人员的不地道,连最后的告别都不能满足。
待二哥胸前双手捧着岳父的骨灰盒出来,女儿突然就莫名其妙地伤心大哭。好了,大女,你别再难过了,这是每个人一生都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你赤裸裸地来到尘世,只因害怕孤独而大哭;也因你匆匆地闭眼去世,更让活着的亲人们措手不及。
大女跟我说,我见证着外公的逝世,又想起以前做过的噩梦,梦醒着你的死亡,吓的嚎啕大哭,半夜里让寝室的学友惊愕不已。
爸爸,你一定要注意安全,要和妈妈好好地活着,那一刻,我拿着手机,忍不住泪流满面。
在今夜,我想起了唐代诗人王维的经典之作: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我网上查询百度,知晓重阳节的意义是敬祖、敬老、感恩。古代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配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饮宴求寿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于重阳之日享宴高会,感恩敬老。
我喟叹岳父今日的缺席,祈祷天下的老人都能长寿,更盼望做晚辈的儿孙们,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