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淼之龙
《格律体新诗集萃》诗丛即将出版发行

……………
目录:
《格律体新诗集萃》诗丛简介
附录一:总序 新诗的盛唐就在前方——《格律体新诗集萃》总序 吕进 著
附录二:《格律体新诗集萃》诗丛作者简介
…………………

《格律体新诗集萃》诗丛简介
我会自2017年4月挂牌成立以来,一直希望推出一套格律体新诗丛书,以展示团队力量和创研成果。尤其是在重庆格律体新诗研究院推出格律体新诗丛书《东方之魂•当代格律体新诗集》六本格律体新诗集后,同人们心情更加迫切,乃于2020年初开始以征集和邀约的方式落实了本会成员及省外特约研究员9位诗人的个人作品集,命名为《格律体新诗集萃》,并商定由北京团结出版社出版。
本套格律体新诗集萃,得到著名诗歌理论家、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中心主任吕进教授的大力支持,出任丛书主编并撰写总序。格律体新诗诗歌理论家、重庆格律体新诗研究院万龙生院长也参与并支持此项工作。入选诗人都是中国格律体新诗两大研究团体,即“一会一院”(四川格律体新诗创研会和重庆格律体新诗研究院),同时也是“两网两刊”(东方诗风论坛及《东方诗风》诗刊、中国格律体新诗网及《格律体新诗》诗刊)的骨干,中国作协或省、市作协会员,大多出版过一部以上诗集。这套丛书所含9本诗集分别是:万龙生《六行弦歌集》、王世忠《林下听雨》、余小曲《余音未了》、龙光复《鹤皋秋影》、张先锋《一路向前》、赵青山《向律而歌》、郑泓《十四行诗选集》、段永《脉络之间——叶子的格律》和张静水《南庭集》。
本套丛书所选作品,从形式上看,都符合当下格律体新诗界的格律规范,遵循诗体外在形式的“三分法”,包括整齐式、参差对称式和复合式三种基本形式。这是继承闻一多、何其芳等诗学理念,发展完善的中国当代新诗格律体系。除万龙生集中推出了近年创作的六行体精短小诗,赵青山集中推出了独具特色的八行“花环体”,郑泓推出了十四行体专集外,其余作者各体兼备,丰富多彩。从内容看,这套诗丛题材广泛,或关乎亲情、友情、爱情、乡情,或关乎社会、家庭、生命、人生;或借物感怀,或借景抒情;或歌赞真善美,或鞭笞假恶丑;既有家国情怀,又有小我感慨;既有大视野,又有小角度;既有现实的风貌,又有历史的钩沉。是个人源于生活的真切感悟与体验,并试图通过个人的人生点滴留下美好的时代印记。
我们相信,这套诗丛的推出,是继《东方之魂•当代格律体新诗集》之后,中国格律体新诗创作成果的最新展示,必将有力地推动格律体新诗创作的发展,为纠正目前新诗界“散文化”不良倾向助力。当然,我们深知,尽管我们尽力而为,但是这套诗丛不可能尽善尽美,格律体新诗的发展也绝不会到此止步。我们将一如既往,为格律体新诗的美好前景不遗余力,继续奋斗。
四川省格律体新诗创研会
2021.10

【附录一】:总序
新诗的盛唐就在前方
——《格律体新诗集萃》总序
吕进
自从2004年新诗“二次革命”的呼声发出至今,算来已经16个年头。其中“传播方式”的重建看来已经成功;“诗歌精神”的重建远非短期所能解决;而“诗体重建”倒还能见到成效。虽然“提升自由诗”由于种种原因,似乎未见什么动静;而建立新诗格律一项,则因为一群有志之士在逆境中不懈努力,一直在不断推进之中。格律体新诗在此期间,从理论探索到创作实践都取得了丰硕成果,随着其格律规范和谱系的逐渐形成,探索研究格律体新诗的专业机构四川省诗词协会格律体新诗创作研究会和重庆诗词学会格律体新诗研究院先后成立,如两盏耀眼的明灯照亮中国新诗“二次革命”中诗体建设的前行之路。
可喜的是重庆诗词学会格律体新诗研究院已于2019年推出了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的全国首套格律体新诗丛书《东方之韵·当代格律体新诗集》,共6位诗人的格律体新诗集入列,引起业界良好反响。我曾应邀担任主编,并为其撰写总序,还出席颇为盛大的首发式暨评议会,给予支持。四川省诗词协会格律体新诗创作研究会不甘落后,一年后又经过努力,即将由团结出版社出版这套《格律体新诗集萃》丛书,共收9位诗人的格律体新诗集,阵容更加强大。对此,我当然乐观其成。这次四川方面又请我循前例而行,担任丛书主编,并撰写总序,且正值成渝两地加强全方位的战略合作之际,也就不便推辞了。
参与这一阵营的作品,以作者的年齿为序,分别是龙光复《鹤皋秋影》,万龙生《六行弦歌集》,张先锋《一路向前》,王世忠《林下听雨》,郑泓《十四行诗选集》,赵青山《向律而歌一一八行花环体新诗集》,余小曲《余音未了》,段永《叶子的格律 脉络之间》,张静水《南庭集》,再次集中展示了近年的格律体新诗优秀创作成果。这套丛书除四位四川籍诗人外,还包括二位重庆籍,二位山西籍,一位河北籍诗人,他们都是“一会一院”的骨干成员,具有更加广泛的代表性。他们当中有中国作协会员1人,其余多是省市级作协会员,多位诗人出版了两本或两本以上格律体新诗专集,其创作实力不可小觑。值得一提的是格律体新诗理论的领军人物,诗体形式“三分法”的奠定者万龙生先生在筹集、推出首套格律体新诗丛书后,继续参与本套丛书的出版,足见其诗心可敬。四川省诗词协会格律体新诗创作研究会的领军人物余小曲先生格律体新诗理论与实践并重,这是他个人出版的第二本格律体新诗专集。其他几位诗人中,有多位“东方诗风”“中国格律体新诗网”的元老,王世忠还是“东方诗风”论坛的现任站长呢。他们都有多年诗龄,实力不凡,堪称格律体新诗队伍中的翘楚,共同行进在日益壮大的中国格律体新诗队伍之中。
从电子稿浏览这些琳琅满目的格律体新诗作品,是一种精神的享受。从形式上看,整齐式、参差对称式、复合式三体兼备,还有六行诗、十四行诗专集,而八行花环体算是稀有品种呢。而其诗质也堪称丰富多彩,读之如行山阴道上,目不暇接。追求诗艺的道路永无止境,衷心祝愿9位诗人走得更远,攀得更高。
从诗歌发展的历史可知,一种诗体从萌生到生长到成熟,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若干代诗人艰苦卓绝的努力。新诗格律是从无到有,历经坎坷,发展到现在,实非易事。
近年来,我多次强调格律诗与自由诗两翼并举,实现新诗诗体的“双极发展”,漂泊不定的新诗才能立于中国大地之上,才能适应民族的时代的审美,在当代诗坛上充当主角。早在2011年,我为《“东方诗风”格律体新诗选》所写的序言《走向新诗的盛唐》中就在充分肯定格律体新诗已有成就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新诗的格律有其艰巨性,但是更有其必然性”的观点,对“走向新诗的盛唐”充满信心。那么“新诗诗体的双轨发展”也就会成为美好的现实。

【附录二】:《格律体新诗集萃》诗丛作者简介
万龙生 (1941——)笔名余见,网名诗酒自娱。湖南衡阳人。1958年毕业于重庆第一师范学校,参加工作。1984年毕业于重庆师范学院中文系(函授)。历任重庆市江北区文化馆馆长、文化局局长,《重庆日报》副刊部主任、编委兼社会新闻部主任,重庆市作协评论委员会主任、《重庆文学》副主编,中华诗词学会常务理事。现为重庆市诗词学会副会长兼格律体新诗研究院院长,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特约研究员、《诗学》年刊编委,《重庆艺苑》副主编,“东方诗风”论坛名誉社长,《渝水》诗刊主编。1957年开始发表作品。200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万龙生现代格律诗选》等诗集、诗论集、散文集多种。曾获重庆市建国40周年文学奖、17届全国书市《十佳评书人》等多种奖项。对格律体新诗情有独钟,创作与研究双轮并驱。
龙光复,网名青木之灵,男,1941年2月生,大学文化,重庆市沙坪坝区虎溪镇人,曾就读于青木关中学;建设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高级工程师,1986年被评为机加工专业重庆市拔尖人才,曾任该集团公司车间主任、事业部部长、副总工程师等职。1961年至1966年,从企业技术员岗位上参军,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部队服役,复员回原企业,仍从事技术工作。1987年3月参与组建建设诗社并为开展企业诗词活动做出贡献;后参与组建重庆诗词学会的筹备工作。也曾五次参加重庆市的组团,先后赴日本、台湾、新加坡作文化交流。系中华诗词学会会员、重庆诗词学会常务理事、建设诗社顾问、东方诗风论坛管理员兼诗词版版主,重庆市诗词学会格律体新诗研究院研究员;建有博客及数处网上个人专栏。著有诗词集《青木吟稿》、格律体新诗集《青木秋韵》以及《青木文集》。
张先锋,笔名香生,汉族,客家人。1946年出生于四川.内江,祖籍湖南永州。中华诗词学会学会、中国国学研究会、世纪教科文研究会等多家文艺社团会员。职业口腔医师,创办自贡中山口腔,曾出任自流井政协委员。获授“中华名医”特制金匾、勋章、荣誉证书,事迹收入中华名医谱。出版有个人诗文集多种。现为“中国格律体新诗网”副站长、“格律体新诗”杂志副主编,四川省诗词协会格律体新诗创作研究会副会长。
王世忠,1955年生,河北武安人。多年来从事古典诗词和格律体新诗的创作。河北诗词协会会员,东方诗风网站长。出版有格律体新诗集《秋水潋滟》《雪落声声》两部,古典诗集《秋水诗存》一部。主编《神钲书院年鉴》《武安历史人物》等书。
郑泓,1956年生,笔名,郑成功,关弓,高级工程师,电力专家,两栖诗人,主要创作古体诗词及格律体新诗。成都市作家协会会员,重庆市诗词学会格律体新诗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四川省诗词协会格律体新诗创研会副会长,《芙蓉国文汇》签约作家,中国互联网文学联盟特约作家。作品发表在:《国家电力集团报》,《中华诗词》,《重庆诗词》、《重庆艺苑》、《诗词四川》、山西《并州诗汇》、《中国格律体新诗》和《东方诗风》、《渝水诗刋》等。曾多次获得全国文学大赛大奖。
赵青山,1965年生,山西省平遥县人。深圳中国现代格律诗学会理事,重庆诗词学会格律体新诗研究院特约研究员,香港国际当代华文诗歌研究会研究员,多年关注并研究现代格律诗。其诗论及诗作散见于《世界汉诗》、《东方诗风》、《格律体新诗》、《并州诗汇》、《北斗诗刊》、《中华诗词》、《常熟理工学院学报》、《诗学》、《太原日报》、《宁夏日报》等报刊杂志上发表。著作有:《雅园诗选》(编委)、《雅园诗论选》(主编)、《现代格律诗家评传》、《现代格律诗学概论》、《现代格律诗发展史》、《十四行花环体诗选》(主编)、《中华诗园》(主编)、《寻诗问律》(诗集)、《向律而歌•八行花环体新诗选》。
余小曲,1965年生,笔名晓曲、余晓曲,四川渠县人,定居成都市新都区。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成都市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诗词协会格律体新诗创作研究会会长,四川省散文学会理事,成都市新都区作协常务副主席,重庆格律体新诗研究院特约研究员,达州市宕渠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艾芜研究会、杨慎研讨会、賨人文化研究会成员。作品在国内外数十家诗歌文学刊物发表并入选多种选本,个人辞条收入中国诗歌学会主编的《中国诗人大辞典》,入编《世界汉诗年鉴》《四川诗歌年鉴》。出版格律体新诗集《视线内外》,合著出版有诗集《在阳光中绽放》等,并主编出版《现代诗人诗选》(两部),编著《格律体新诗论集》、中国格律体新诗创作研究会丛书多部。创作多首歌词谱曲演唱,抗疫歌曲被推送到中宣部“学习强国”网络平台。创办主编民刊《格律体新诗》诗刊,主办“中国格律体新诗”网站,推动中国新诗格律建设。
段永,女,笔名叶子,1970年生于四川叙永,现居成都。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成都市作家协会会员、泸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四川诗词学会格律体新诗研究会副会长。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创作,有多篇诗文发表于各级报刊,部分诗文入选合集。业余喜欢旅游、摄影、文学创作,已出版诗集《行走的叶子》。
张静水(笔名南庭闲月),出生于1970年,祖籍山西省代县,现居太原市。太原市诗词学会会员,重庆市诗词学会格律体新诗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作品散见于多种刊物,曾有诗集《在生命中寻找》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