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人物传记随感录481
林语堂
林语堂(1895年10月10日~1976年3月26日),福建龙溪(今漳州)人,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翻译家、语言学家。
早年留学美国、德国,获哈佛大学文学硕士,莱比锡大学语言学博士。回国后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厦门大学任教。1954年赴新加坡筹建南洋大学,任校长。曾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术与文学主任、国际笔会副会长等职。林语堂于1940年和1950年先后两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曾创办《论语》《人间世》《宇宙风》等刊物,作品包括小说《京华烟云》《啼笑皆非》。散文和杂文文集《人生的盛宴》《生活的艺术》以及译著《东坡诗文选》《浮生六记》等。1966年定居台湾,1967年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教授,主持编撰《林语堂当代汉英词典》。1976年3月26日在香港逝世,享年80岁。
读《幽默大师林语堂》有感
序:“幽默”这个词,我们并不陌生,但很少有人知道它最早源于何处,更不知道它真正的寓意。是他第一个从西方将“幽默”—词偷渡到中国,译介给我们的国民并推而广之。他用幽默医治着那个时代“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中国百姓,即使人们不解心酸地在嬉笑间娱乐着他的文字,他仍在骂名面前负起责任,执着地用幽默唤醒着沉睡的民族,用含泪的笑刺痛着沉睡的人心。他用幽默书写了中国现代文坛的一个高峰,用幽默推动了一个时代的进程,用幽默将中国的文化撒播到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他便是享誉世界文坛的“幽默大师”林语堂。

偷渡幽默至中国,推而广之始传扬。
一生追求之目标,论语耕耘日茁壮。1
诙谐风趣人钦慕,褒贬有度适恰当。
大到时政小到人,神州还有东西洋。
现代文坛一高峰,幽默时代旗帜扬。
路在脚下任凭走,锲而不舍逐梦想。
学识渊博名中外,一生妙手著文章。
传承文化人称道,幽默大师林语堂。
注:1,指林语堂协同潘光旦、李青崖、邵淘美、章克标等发起创办的《论语》半月刊。

作者简介:
陈宝田,笔名龙山石,男,1949年2月出生,山东肥城人,中共党员,中学教师,诗人,书法家,毕业于泰安师范专科学校。一生热爱文学,尤其喜欢诗歌创作,有作品见诸报端,为首届感动中国文化人物得奖主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