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七月十五红圈儿,八月十五落杆儿"。又到大枣收获的季节、写篇散文以示此刻心情!
那棵老枣树
作者/赵新洪
没有比枣树更普通、更常见的了,没有比枯瘦干巴的枣树给人更多欢乐与实惠的了。碧玉般的清枣、玛瑙般的红栆、轻盈的干枣、饱满的醉枣、醇香的枣花蜜……桃李瓜果固然好,都要经人工侍弄,只有枣树随便长在房前屋后,院外宅旁,村头地边,坡沟壑垅,几乎不需要什么肥水,人们也不照顾她。而她却悄悄地奉献给人类颇多的果实。
每逢春夏之交,她那比雪花还要小巧的花儿,黄莹绿翠地,一蔟蔟一串串、几乎和嫩绿叶子一个颜色,哪一朵也不愿表现自己去出风头,一派谦谦君子的风度。释放着独具风味的清香雅气!你从树下走过,真要醉倒在袭人的香风中了。
甘甜的果子,具有补血暖肾,滋养身体作用。是产妇,病人、血小板缺失者必不可少的补品,也是年糕、粽子、腊八粥,八宝饭等民间美食小吃必不可少的用料。为人们凭添了几分食欲和节令情趣。
就连婚庆宴席上也必有个'枣粟子'的菜以示“早得贵子”的寓意!新人床被也放些花生、栗子、大枣以示多子多孙传宗接代。
枣仁益智健脑是补脑益智的上品。‘桃三杏四梨五年,枣树当年就还钱’的民谚,更说明了枣树迅速成才,及早感恩回报主人的高尚品格。
枣树有这样多亲近人类的性格和能力,却是命运多舛的红颜命!不仅很少得到照顾,反而常遭虐待。常言说:“有枣没枣打三杆子”。每到身上挂满果实时,大人小孩都会抄起杆子,拿起砖头,没头没脑地打一顿。直到枣落满地才满意。后来的壮汉又是一顿摇晃,饱饱地一顿好打。
我很为枣树抱不平,为什么人们对别的果树都要搬梯上櫈,小心翼翼地摘果,单单对干瘦的枣树施以暴力?若说是因枣个小,那么葡萄不小吗?只是人家生得娇嫩罢了。农人们也说:“这枣树不打是不行的,今年打得重,明年结的多。没听说过许妈打错孩子,不许孩子抱怨妈妈吗?你可到好,净替枣树说话”。天下竞有这般性情儿,生来就是奴婢的命?唉!可怜的枣树哇,你果然是心甘情愿地无辜挨打么?
我家院墙角下也有棵枣树!枣儿又要熟了。出于尊重决不抄杆子,小心翼翼地伸手摘几个尝尝鲜儿!没料到被枣刺儿重重地扎流了血。倒是那乱棒齐挥的孩子们从地上捡,来的容昜。我抚手指用口吸吮扎出的血,可气可笑,一怒之下便想抄杆子,转念,枣树混身是刺,人们不敢近前才打她。就是她身为奴婢,也该是晴雯式的傲奴。只因长了些不大碍的刺儿,照样忠诚,照样奉献,何必招至暴力呢?话又说回来,她只是长了些刺儿,大处还是忠于主人,越打越奉献,又何苦来?
枣树的灵魂到底是啥?她使我想起了同样难以理解的许多事物……
作者简历:
赵新洪:男,生于1949年10月生于河北省高碑店市和平办事处高三村。原新城县文物保护员、高碑店镇报道员、文化站站员。新城县三届、四届政协委员,高碑店市第一届、二届政协委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