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林大学建校七十多年,是文理皆重的综合性重点大学。能在那里学习,聆听名师授课,为一生前行奠定了基础。那里的师生校友,人才济济。文学创作方面,诗人辈出,小说家、剧作家,英才俱多,教授、编审、研究员,良多貢献。为展示校友文学著作成果,特陆续编辑此“公众号”。

【吉大校友文史著作成果展第八/九期】
💐💐第八期💐💐
四个人
🍁王锡荣🍁

王锡荣:毕业于吉林大学中文系,留系任教,职称教授。先后给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开过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先秦两汉文学史、诗经研究、楚辞研究等课程。专著有《楚辞(注释)》、《楚辞新论及其他》、《战国策译注》(与韩峥嵘合著)、《荀子十篇(注释)》、《郑板桥集详注》、《名家讲解郑板桥诗文》等。参加主编有《中国古代文学讲座》、《中国诗歌史(先秦两汉)》、《全唐诗佳句类典》等,参编有《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佳诗句类典》(并写序)、《全唐诗精华》、《蒙学全书》等。撰写古典文学研究论文数十篇,在《文史》、《文学评论丛刊》、《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等刊物发表。所著关于楚辞的文章,对屈原的生卒经历,爱国主义,政治思想;《离骚》的艺术手法,“求女”的喻指;《九歌》的作者,《湘君》、《湘夫人》的神格诸问题,都提出了新说。论点鲜明,论据精确,见解新颖,有较强的说服力,堪称楚辞研究领域的里程碑之作。所著《名家讲解郑板桥诗文》是目前最完备、精准的版本,当可传世。所提出郑板桥生平五段说,为郑板桥纪念馆和学术界所广泛采用。
曾任吉大中文系古典文学研究室主任,《华夏文化论坛》编委,郑板桥研究会特邀会员,《郑板桥研究》编辑部顾问。并擅长书法,为吉林省、长春市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作品被郑板桥纪念馆收藏。














🍁 陈景河 🍁






【李犁】在《苦恋三十年:揭开<红楼梦>的红盖头》一文中,对“陈氏新说”有下列一段简洁的评介:必须实话告诉诸位:我从小喜欢《红楼梦》,家里也藏有一部古本,却一直没有读懂,直到看了景河对《红楼梦》源头文化的论述,才知道应该怎样进入《红楼梦》的阅读。陈景河以《红楼梦》源头文化的发掘为开端,对《红楼梦》的主题思想、艺术结构、人物形象、作者思想等一系列问题,均提出新思考,其观点具有摧枯拉朽的颠覆性,而与传统红学截然不同。因为他是从满族出源说起(书就是那么写的),让内地红学家措手不及,一头雾水。真个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一时间在“陈氏新说”面前,几乎集体失声。一向架子很大的红学家,如张飞纫针——大眼儿瞪小眼儿。笔者曾对陈景河说:“你的新说必将引起红学界一场大论战。”他笑笑说:“不会的。等各位贤达弄懂了我的观点,说不定就认同啦,还争论个啥呀!"
【张庆善】(中国红楼梦学会会长)张庆善先生在书序中说:“景河先生研究《红楼梦》的基本观点,就是‘大荒山即长白山说’,可以简称‘长白山说’。这是陈景河一家之言,是深深印上陈景河标记的《红楼梦》研究新说。你可以不同意他的观点,但你不能说他没有依据……如果陈景河先生的观点成立,几乎要颠覆人们对《红楼梦》的基本认识。”
【李犁】已故著名作家端木蕻良曾亲笔致书陈景河,说大作“给人以石破天惊的感觉!你已经刮起了东北风。”周汝昌老先生赋诗盛赞:“笔下名荒却不荒,雪芹狡狯例非狂。痴情君独钟长白,弱水蓬莱想一方”。这些红学大佬直截了当地表达了对“陈氏新说”的惊喜。这让我发现一个小小的“规律”:深山藏猛虎,大海纳细流,真正的学者海纳百川,一旦新说出来,会鼓盆而歌,欢快地去埋葬自己的旧说。

端木蕻良给公木老师和陈景河的信。



【胡文彬】(吉大校友、中国红学会副会长、电视连续剧《红楼梦》87版制片人)在2018年九月“长白山首届红楼梦研讨会”的总评中说:“我们这个大会是带有开创意义的,而且是带有里程碑意义的开创,值得我们珍惜。为什么呢?我们说,读一百遍《红楼梦》可能做得到,但是你能够提出一个具有讨论意义的问题留存于世,这是不容易的。”显然,这主要是指“陈氏新说”而言。



🍁颜廷奎🍁

颜廷奎自述:我1962年入吉林大学中文系,1968年毕业入伍锻炼,于1970年分配到天津的军机关任职,1985年转业到百花文艺出版社,直至2003年退休。 多年来,一直坚持诗歌、散文创作,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从事文字工作,在文学领域寻找、开发优秀的作品是我的夙愿,在百花文艺出版社当编辑,我得以与许多文化界的前辈、同仁们并肩同行,编辑出版了颇多好的文学作品,我也一直在肥沃的创作土壤辛勤耕耘。1991年,我的一些随笔小品收入了河北教育出版社的“家政教育丛书”之《家庭社交漫谈》。2006年,我整理出版了诗集《五片枫叶》。由公木老师作序六千余言, “写了十来天”,告诫我,一是不要随着年事的增长而压缩抒情的领域,二是不要随着皱纹的加深而减缩精神的进发。此序写于1987年,老师那时已是78岁高龄,让我深受感动和教益。退休后,我有充裕的时间整理自己的作品并继续文学创作,因此,我与自己热爱的事业结合得更加紧密了。2014年,我出版了散文集《牛背上的黄昏》,由我的挚友、作家谢大光作序,他在序中写道“懂得珍惜生活的人才能写出这样的文字”,确实如此,这本书中所记,是我内心深处点点滴滴的情感牵系。2017年,出版了文艺评论集《品书与品人》,由冯景元作序。这些文艺评论的小文,都是我在工作之余为朋友们的作品而创作的,所以这本书也是我们真挚的友谊的见证。





🍁刘在平🍁

刘在平,历史学学士,法学硕士。吉林大学珠海学院特聘教授,《珠江论丛》常务副主编。1982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历史系,1985年毕业于吉林大学研究生院获硕士学位。曾任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研室主任、团结出版社编辑部主任、北京科技期刊出版集团执行副总编、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编辑出版研究所所长、中国人民大学跨世纪企业家工程执行主任兼总教务长等。专著有《道可道——大视域中的新道家》《陌上情思》《性爱美与人性美》《心颤——性文化心理透视》《晋升》《青春热线》(心理学指导系列共4部)等。合著《关键的三十年》《体制改革的理论与实践》《辩论技巧》《管理决策教程》等。大型著述(主编或副主编、编委)有《中国小百科全书》《公务员百科辞典》《社会科学大词典》《二十世纪文库》《现代社会文化丛书》《现代文化丛书》《体制改革研究丛书》《市场经济尖锐话题丛书》《人之初——50本世界名著导读》《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百科全书》《科学之门》《少先队词典》《新时期新名词大辞典》《中国现代史辞典》《中国市场经济建设全书》等。另于各种媒体发表学术论文、散文诗歌等逾300篇。








【编者的话】3"吉大校友文学著作成果展"现在已编发八期,校友反响热烈,吉大北京校友会致信校友大力支持,不少校友建议能集中出版。经过商量,我们计划之后将编辑成书,在纪念吉大文史学科成立70周年时,公开出版(届时会根据出版需要做出调整)。希望有成果的校友尽快投来资料,供我们安排展出,并备选择编辑出版。最好能达到,不漏掉一个有成果的校友。谢谢支持!
🍁🍁第九期🍁🍁
🍁王汝梅🍁

王汝梅,吉林大学文学院教授。兼任中国《金瓶梅》研究会顾问、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常务理事。曾任中国《金瓶梅》学会副会长、《华夏文化论坛》副主编、吉林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获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证书。荣获国家级、省部级社科优秀成果奖七项,获吉林大学颁发的老有所为奉献奖。编撰出版学术著作二十多种,《金瓶梅探索》《金瓶梅版本史》《解读金瓶梅》《中国小说理论史》《中国文学批评史》,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经国家新闻出版主管部门批准,校点本张竹坡批评《金瓶梅》、会校本《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合作)、校注本张评《金瓶梅》,分别由山东齐鲁书社、香港三聯书店、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1989年,主持录制四集学术电教片《金瓶梅:天下第一奇书》,向社会推介《金瓶梅》学术成果,做了一次尝试。论文代表作《金瓶梅红楼梦合璧阅读》、《金瓶梅:晚明世情的斑斓画卷》、《评张竹坡的金瓶梅评论》等。



《王汝梅解读"金瓶梅"》是王汝梅教授三十多年研究成果的结晶。全书从艺术、历史、语言和性文化等方面,对《金瓶梅》作了多方位解读。独特的视角、丰富的材料和诸多新观点、新感觉、引领读者一步迈入《金瓶梅》世界。百余幅精美的手绘插图与珍贵版本书影,更将《金瓶梅》全景式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王汝梅解读"金瓶梅"》集学术性、文献性和趣味性于一体,既可随时阅读品赏,又适合珍藏。 在这部专著中,既有王汝梅对这部小说的社会价值的认定,也有艺术奥秘的探索与人物形象的分析,有对于各版文本的评价,也有作者问题的考索与疑难词语的解说,有前期艳情小说的影响研究,也有多种续书的细致评说与绘画《金瓶梅》的独到赏析。







《一个人的“金学”史记——王汝梅先生访谈录》(2018年盛夏,一个大学的两个博士生董兴杰、张伟达,专程赶赴长春拜访王汝梅先生,于7月25日在“吉林大学友谊会馆”进行了一次学术访谈,12月16日发布了访谈录):
吉林大学教授王汝梅先生把1980年到现在近四十年的研究工作概括为“《金瓶梅》学术之旅”。在此期间,完成了《张竹坡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皋鹤堂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三种《金瓶梅》重要版本的校点整理工作,出版了《金瓶梅探索》《王汝梅解读金瓶梅》《金瓶梅版本史》等十余种金学著作,为新时期我国的金学研究铺设了道路,提供了重要文献。中国金瓶梅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吴敢教授称赞汝梅先生是我国老一辈金学家的杰出代表,是一位名副其实的“金学全能”,在原著校注、资料汇录、绣像本研究、张竹坡研究、源流研究、人物与主题研究、语言研究等几乎所有的金学领域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访谈王汝梅(择编):
齐鲁书社出版的《张竹坡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张评校点本、《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汇校本,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皋鹤堂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校注本,是《金瓶梅》的校点注释工作的一项艰苦的基础性工程。以上三种版本的校点整理出版为此后的金学研究提供了文献,打下了基础。
2015年10月,“金瓶梅文化高端论坛与版本文献展览”在吉林大学举办,重点展示了改革开放新时期版本整理成果。在国家新闻出版主管部门大力支持下,《金瓶梅》整理校注出版了十六种(含影印本)。







为著名数学家、计算机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王湘浩教授撰著的《红楼梦新探》一书作序。

王汝梅家部分藏书。

🍁赵葆华🍁

赵葆华,毕业于吉林大学哲学系,著名剧作家、评论家,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二级教授。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名誉副会长,中国影协电影文学创作委员会常务副会长,电影频道电视电影终审组专家。曾任多年国家电影审查委员会委员。创作影视作品近三十部。代表作品:电影剧本《我的法兰西岁月》荣获夏衍电影文学奖一等奖,同名影片荣获华表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和长春国际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奖;《邓小平登黄山》剧本荣获中国作家鄂尔多斯文学奖;担任编剧的电影《守护童年》荣获金鸡奖最佳儿童故事片奖,《全城高考》荣获华表奖,《因为谷桂花》荣获美国赛多纳国际电影节最佳世界电影奖;电影《你若安好》党的十九大献礼作品,荣获第十六届中国人口文化奖一等奖;担任编剧的电视剧《大地有江河》荣获飞天奖。2018年五一劳动节荣获中影股份公司颁发的突出贡献奖。做为评论家,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纪检监察报》和《求是》杂志等中央报刊发表大量有影响力的文章。结集出书有《赵葆华剧作选》和《我的电影梦一赵葆华评论选》。另有长篇纪实小说《邓小平风华岁月》、长篇小说《至爱亲朋》出版发行。创作的長篇电视连续剧《至爱亲朋》《爱情为你遮风雨》和《青春波尔卡》在中央电视台和省电视台热播一时。多次担任金鸡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和华表奖评委。做为《中国电影报》主要创办人,曾任常务副社长兼常务副总编辑。曾创办《电影》杂志,担任多年《电影》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荣获中国十大期刊创新领军人物。













《邓小平风华岁月》是赵葆华在电影《我的法兰西岁月》脚本的基础上,充实了邓小平旅法之后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培训,而后回国参加革命活动,到领导百色起义的历史经历编著而成。在本书中,作者继续了该脚本的文采,从一个全新的角度系统地展示了邓小平的风华岁月。


🍁 张德厚🍁

张德厚,回族,吉林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后,到包钢、德惠等地当过工人、中学教师、小学教师。1979年入吉林大学中文系文艺理论专业读研究生,师从栾昌大、张松如教授,毕业留校任教,1996年晋级教授,至2003年退休。从事文艺理论与美学教学与研究。著有专著《文学美学》(吉林大学出版社1988年)、《中国现代诗歌史论》、《西方文论精解》、《新时期诗歌美学考察》、《中国当代诗歌史论》。著有论文《新时期诗歌美学考察》等十余篇,刊于《文学评论》、《吉林大学学报》等学术刊物。






🍁 高向阳🍁

高向阳,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先后供职于吉林省画院,吉林大学艺术学院。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吉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吉林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吉林省文史馆馆员。曾任吉林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教授、系主任,硕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美术专业评议专家。
他擅写意人物,所作造型严谨,意象生动。农村生活的经历是高向阳早期创作的源泉,他笔下朴实的劳动者形象,有着浓郁的地域风情,倾注着画家对现实生活的感恩与悲悯。他坚持写生的传统,认为写生的现场感是无法替代的,是汲取生动艺术形象的最有效途径。中西绘画的神遇给人物画的发展带来了契机,他将西方的写实造型移植到水墨人物画中,将其巧妙地融和于笔墨造型的整体架构中,这是高向阳在水墨人物画笔墨语言上的学术性有益探索。
出版图书有《高向阳画集》《高向阳绘画古诗辑》《国兰欣赏与写兰》等。其作品《集市》、《早春》分别被中国美术馆、中国画研究院收藏。《天骄图》(张鸿飞合作)获第七届全国美展铜奖,吉林省美展一等奖,省政府长白山文艺奖佳作奖。










🍁🍁🍁🍁🍁🍁🍁🍁🍁🍁🍁🍁🍁🍁
《吉大校友文学著作成果展》
(一)《吉林大学师生校友文学创作成果展》
公木、刘景录、丁国成、迟乃义、洪景森、
贾玉亭
(二)刘中树、赵云声、朱晶、郝长海、
姜铮、王霆钧
(三)喻朝刚、周航、薛赐夫、吴甸起、
全凤荣
(四)《吉大校友文学著作成果展》
冯文炳、萧善因、孙东临、温福林
(五)陈廷一、李彦君、王景和、杨强国
(六)杨振声、刘柏青、刘家相、萧宽
(七)张福贵、王春桂、张宇宏、姚铁力
(八)王锡荣、陈景河、颜廷奎、刘在平
(九)王汝梅、赵葆华、张德厚、高向阳
【提示】《吉大校友文学著作成果展》(九)增加了一个功能:点目录中的《吉林大学师生校友文学创作成果展》或《吉大校友文学著作成果展》题目,即可在手机上查看前面发过的相关的多期。——点题目,再点新出现页面上的"搜一搜",就可选看到前面发出的多期了。
【《吉大校友文学著作成果展》征稿启事】
《吉大校友文学著作成果展》,最初只是为了师生校友间互相了解、交流提供帮助。编发几期后,在校友中引起了积极反响,不少校友认为这件事很有意义,纷纷积极荐稿,希望能更多地把历届校友的优秀成果展示出来。为此,特向广大校友发出征稿。
一、征稿对象:以吉大文学院校友为主,包括所有从事文学创作、评论、研究並取得优秀成果的吉大校友。
二、征稿内容:
1、本人照片(标准、工作、生活、艺术照均可);
2、文字简介,最好三百字以内(电子版);
3、著作照片(可封面照)多幅。
三、征稿方式:
荐稿发到编者迟先生微信(bxdcxy123)中,或电子邮箱(yangdexuan_2008@126.com中,
联系电话:13701005069。
四、征稿要求:
1、文字简介,要简明、准确;
2、照片尽量清晰,能符合将来可能出版的要求更好(届时需再做调整);
3、来稿勿有违规内容,勿有版权问题。
五,自荐、他荐者注意:本"公众号"正式发出前,可预览、可修改,正式发出后,就不能修改,亦不能删除了。
六,有未尽之事,可随时交流、协商。
"阳德轩汇朋美术馆"公众号制作者:铂淳、迟乃义
2019年5月19
联系方式:13701005069,15811529510,迟先生,若一时联系不上,短信联系。
地址:北京西城区琉璃厂西街57号108室。

温福林出席邮局系统职代会。

作者简介:

【迟翔】笔名:铂淳,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签约中国作家网。
1990年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曾获优秀学生奖学金和光华奖学金、蛇口文化奖学金。攻读硕士研究生,专业是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毕业论文成绩优秀。读研究生期间,曾在本校任助教。
毕业后回到北京工作,历任国家的出版社编辑、工程师、私企经理等职。著有多部长篇科幻小说,已出版《移民世纪》(北京少儿出版社)、《雅克的历险》(作家出版社)、《雅克的历险Ⅱ》(作家出版社)等,散文有《MUD情结》等,策划出版过多种文学艺术类作品,如名家书画古典诗词系列等。在自然科学杂志《科学通报》、《应用数学学报》、《应用概率统计》等刊物上发表过专业学术论文。策划并合作主编的《名家书画唐诗》、《名家书画宋词》由中华书局出版后,又由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出版(繁体字版)。业余还管理一个文化网站,一个公众号。
————
联系方式:13701005069,15811529510,迟先生,若一时联系不上,短信联系。
“阳德轩”地址:北京西城区琉璃厂西街57号108室。
请关注“阳德轩汇朋文化网”。

请关注“阳德轩汇朋美术馆”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