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赞《三秦儿女抗洪》
央视记者10月l0曰报导,陝西渭南大荔也遭遇洛河水涨,漫堤决口,洪水灾害的冲击。紧急转移近2万人。农田49、1万亩被淹,17个镇,108个村受灾,受灾房屋757户。沿河部分水利设施和电力设施也有不同程度损坏。直接损失4亿之多。这是入秋以来,多轮持续降雨所致。黄河,洛河,渭河,三河并涨,我陝西省多处地区受灾。据网上目前报导的不完全统计,陝西延安114012人受灾。大荔49、1万亩农田被淹。安康8万余人等着救助。汉中紧急转移5万人。宝鸡多处路面塌方,个别山里人房屋被毁。今秋真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季节啊!

今秋的强降雨,使黄河,洛河,渭河三河并涨。洛河泄洪,洪水过境大荔,使近5o万亩农田被淹,秋收秋播无法进行。 为了鼓舞人心,增强抗洪救灾的斗志,大荔县委,县政府,领导全县人民,展开了一糸列抗洪救灾措施。使万众团结一心,积极应对灾害,创造条件,实行生产自救,凝聚建设大美大荔,实现共同富裕的强大精神力量。干群携手,共渡难关。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还专门发布了倡议书,号召各文联,文艺社团,广大文艺爱好者,以服务人民,讴歌新时代为坚定不可动摇的初心使命,动员组织一切有生力量,精心创作各种叫的响,传的开,留得住的励志文艺作品,为大荔加油,为战胜灾难,建设共同富裕的新时代,而做出更大贡献。

大荔是我三秦大地的一个地区,放眼望去,陕西境内其它地区也有不同程度的受灾情况。陝西共有37个县区,降水量排在全国前百位,其中镇巴名列全国第二。今冬可能出现极寒天气。因此三秦人要积极应对有可能出现的灾难。坚定信心,创造条件,实行生产自救。普及防汛常识,传播自救技能。集结"文艺力量",凝聚民心,礼赞抗洪英雄。用各种形式吹响摧人奋进的新时代号角,凝聚起打赢这场家园保卫战的强大动力。

中国秦人,从历史上看,自古就是胸怀天下,敢为人先,讲天理,明大德,干大事,走大道的赳赳英雄。其精神就是明理尚德,坚毅自强,厚重包容。在任何大灾大难面前,绝不会屈服,会用不屈不挠的毅志克服一切困难。当我们从网上看到,10月6号延安方面启动三级防汛警报时,黄陵县城人民,在党和政府的有序按排下,服从撤离命令,迅速安全撤离,平安度过险情。当我们看到延安山体滑坡,受困群众在隧道里高声合唱″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这震撼山河的歌曲,凝聚着万众团结的心,让人泪目。当我们看到大荔县在10月12,经过昼夜施工,加班加点,抡堵朝邑生产围堤紫阳段缺口成功合龙时,真是热泪奔湧。为成功堵缺点赞祝福。当我们看到大荔赵渡镇在地方政府的广泛宣传,积极迅速组织1、1万人的抡险队伍,组织汇集编织代6万多条,沙石料2500立方,机械设备152台,运输设备76辆,抡险抗洪,并将近2万人迅速转移的场面,使人为之震撼,使悬着的心才稍放下来。当看到酒店,车站,旅馆等多处地方接纳收留辟难的群众,四面八方送来吃喝,防寒等衣物时,感动万分。只有在新中国,在党的领导下,才有如此迅速,勇于抗灾的凝聚力量。当我们看到蒲城人民,顽强地实行生产自救,穿着皮裤,套着塑料布,站在齐腰深的水里,收获玉米。还面带微笑,用盆装筐拖,手推小舟似地将飘浮在水面,装满粮食的筐子盆子推出田间。有的还用拖拉机带动绳索,象拉小火车似的将一溜溜,一排排装满粮食的物件迅速拉出田间。男男女女,拼命抡收,最大限度的减少农业损失。此情此景,勤劳勇敢的农民,富有智慧头脑的老农真是可歌可泣。

回顾历史,那一次的大灾大难,我们三秦儿女,不是用顽强拼搏的精神度过来的。因此,在这次突如其来的洪灾面前,英勇的三秦人仍要发扬秦人的开拓精神,用不屈不挠的毅力战胜洪灾。坚强地树立战胜困难的决心,充分发挥文艺人士的力量,紧跟党的领导,扎根人民,创作更多更好,更接地气的文学艺术作品。向千家万户传递出战胜自然灾害的最强音。让人民看到希望,看到胜利就在前方,相信党,相信政府,自救路上不徬惶,苍天无情人有情,大爱互帮暧心间。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们西北城际头条也要为受灾地区人民做贡献。充分利用平台,作宣传,歌颂抗洪英雄,赞美勇敢勤劳的农民。用美诗美篇鼓舞灾区人民,让所有受灾地区挺住,努力拼搏加油。没有越不过的坎,没有克服不了的难。众志诚成守家园,雨后又是艳阳天。灾难过后,重新建设美丽家园。永远跟着共产党,阔步向前闯。复兴中华民族,实现美丽梦想。





《作者简介》
王福兰,女,汉族,大专文化。职称,会计师。曾在多个企业担任过财务主管。后转入教育机构工作,任主管领导。曾是陝西成本研究会会员,理事。工作经历丰富。体验了人生百味。喜爱文学,热爱创作。己有多篇文章发表。写天下酸甜苦辣,播人间真善美德。

(写于2021年10月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