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 又 重 阳
文/朱双顶
我对重阳节原本不太关注,因为它与己关联不大。没想到成为自己的节日竟有了三年了。三年前退休时,就赶上了当年的重阳节,第一次感受到老人的滋味。老干处组织已退的老同志们在重阳节到市郊的一景点游览,聚餐交流之后,再发放了节日慰问礼品。当时,我真的是很不适应这个最年轻的老同志角色,一下子被划入老年之列。谁想,一晃三年后,我竟变得不怎么“年轻”了,在我之后又有一批人退休而挤占了我原有的位子,真是岁月不饶人啊!
又到重阳,这是我退休后过的第四个重阳节。伟人毛泽东曾作诗说:“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是啊,金秋时节,战场上的菊花盛开飘香,只是换上了新时代的背影,在追梦的过程中,伟大的斗争并未停歇。面对这一开启新征程的时代,而我们这些所谓的“老年人”却退了下来,开始起安享“晚年”,是不是有点过早呢?时至今日,我仍未感觉到自己有多老,对自己被划入老人之列持怀疑态度,孩子也没把我们当老人待,有父亲节、母亲节礼物,就是没有老人节的礼物。想想也是,今日之老人已非过去所比,老,究竟有一个什么界限已不是很分明了。
刚退休那会儿,无事上上网,试试水自己退休后的生活,想从网上取点经。看到有关老年人的鸡汤之文,无非是应注意啥、应享受啥什么的,什么要有身子、房子、票子、伴子、乐子等,总之一切都以自我享受为中心,好像老了唯有自我才是真的,这就是新时代的老人们生活吗?说实在的,走过一年又一年,到了耳顺、杖国、米寿等之年,谁能没有些人生感悟,谁又没有看破红尘?如果有的话,恐怕大多也是出于无奈。带着思考的眼光,来观察身边的老人们,才有了与网上不一样的认识,才有了对安享晚年的深刻感悟。
看看小区内的仍未停歇的老人们,才知老人的生活不仅仅是为自己,安享的背后是沉甸甸的生活,于他们绝没有到安享晚年的时候,却是奉献生活的又一段开始,我们应为他们而鼓与呼,应为他们的精神唱赞歌,他们也是新时代的奋斗者,只不过是背后的奋斗者,是默默无闻的奋斗者。
我入住的小区位于合肥滨湖新区塘西河公园边,新小区的新,最大的感受是年轻人多。高价房基本上被外地来合肥闯世界的年轻人所购买,大多依赖于家中的支持,更多的是让自己背上了沉重的房贷负担。为此,年轻人必须为自己所购的房奋斗,“房奴”一词也确表达了一部分人的现状。这些人,大多是从事第三产业,好的有但不多,辛苦就不必说了,买了房自然就成了家,孩子就紧随而生,有了大宝,又添二宝,现在三宝又成了未来可期了,但孩子谁带?宝来宝去,带孩子的重任自然就落到了双方老人的身上了。所以老人、小孩就成了新小区最为显眼的风影线。
安享,就这样无缘于小区内的老人们。为子女带孩子,是自己的第三代,祖孙辈一家人当然只讲奉献不讲意愿了。问题是他们大多是多子女,孙辈们就更多了,争夺资源的矛盾一下子就变得突出了,都想自己的老人带自己的孩子,可老人们是分身无术啊!解难、平衡就成了他们最为头痛的事,手心手背都是肉,人人确都有困难,谁也不想得罪,谁也都想帮,结果只得统筹兼顾,分开轮转带孩子。这样的处境让他们如何去安享晚年?他们的一点滴安享,也许就是偶尔晨练时的诉诉苦、接送孩子途中的拉拉呱、带孩子晒晒太阳时的谈谈心、无人之际与老伴偶尔隔空通话慰慰问而已。年轻人忙了一天,回到家不是累过半死就是很晚,是难得有心情或有时间与老人们交谈,能逗逗自己的孩子亲热亲热就已是很好的了。
小区内的老人们,来自于全省各地,以农村的为多。过去为儿女们,在乡下劳作,再苦再累,属自己的家,是自己说了算,想怎么着就怎么着,是自己主宰的天下。而今为孙辈离家而栖住于子女家,身不由己,是累身累心,只能是委屈求全,在孩子们的世界中生活,承担起事实上的“保母”之任。但既便是这样,每当谈起自己的孩子时,还是一脸的笑容,以孩子进城有出息而自豪。一年前回故乡,遇见一位四十余年未见面的中学校友,一见面他就主动地聊起自己的孩子就是这样,说是他的儿子浙大研究生毕业后直接被上海一家外资企业招进,夸夸其谈说儿子是如何如何的有出息,他是到上海帮儿子带了七年的孩子,孩子上小学了就回来了,儿子一再挽留,自己不干,你看现在多好,做点农资推销产品养活自己,自由自在。小区内的老人们,有一天卸任回到故乡,我想肯定会逢人就说自己的孩子在城里多么多么有出息。而为了这一天,他们正在任劳任怨地继续辛苦着。

在重阳节之际,我写这些或许有些沉重,但我只是想说:老人真的不只仅仅是为自己,老人也不真的是老而无用了。从他们身上,我们或许看到了些许无奈,但这种无奈蕴含的却是老人们的一片热心:为孩子们再添一把火,再帮一把力。我们身边周围还有很多很多如此类似的老人们,不是轻言一句“安享晚年”就能解决的,更不是他们不想去“安享晚年”,这就是生活。他们需要被人理解与关注,需要听听他们的诉说,不要轻言给他们戴上“想不开”的帽子,更不要鄙视他们现有的无能为力。相反,我们更应赞许他们的强大承受力与韧劲,赞许他们甘愿再为子女默默奉献一把的可贵精神。对于年轻人,也不要以责怪的眼神看他们,在他们的身上有着一种敢闯敢干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打入城里就是他们的投名状和亮相,虽一时还不能为自己的父母安顿好安享晚年,但他们在心里在行动上,正千方百计朝着这方面努力推进。他们同样应该得到人们的赞许与祝福!
随着国家对三孩政策的完全放开并鼓励生育,老人们的晚年安享又将推迟,他们背负的不仅是子孙的家庭重任,也是背负着祖国未来的希望,为小家也是在为国家,奉献着自己人生最后的绵薄之力,他们不仅应得到家庭的尊重,更应得到全社会的尊重。重阳节是中国人的重阳节,过的老人自然是中国的老人。那些一时的无奈,必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一一消去,因为中国梦是中国人的幸福之梦,老年人作为当代中国人最奉献的一代,安享晚年之梦还会远吗?
二〇二一年重阳节

【作者简介】
朱双顶,网名东香人,安徽省直机关退休人员,在家以读书为乐,近年内重拾旧时雅好,不时写点扎记、散文、随笔、诗歌等,先后在多家微信公众平台上发表三百余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