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庆期间,我和朋友外出旅游 ,在大理入住民宿小区时,偶然看到一只“鹞子”驻足墙外枝头,引起我注意中连忙举起相机将其身影拍了下来。以为这只是偶遇,其实不然。
次日清晨,又见到有“鹞子”站在昨日枝头,足下似乎还抓捕有“食物”。待我急忙走近距其20余米处,举起相机拉进一看:好家伙,牠正是在撕吃着老鼠!但遗憾,我手中相机虽为“尼康”D200型,并配有28——300的长镜头,却因故障不能连拍,而且没带脚架,仅靠双臂稳住相机,经一次次兴奋地掀动快门,才拍下十多张“比较清晰”的图像。黄昏,又在该处再次拍摄到鹞子站在枝头撕吃老鼠的现场。



如此,连续数日不时都能看到有鹰类飞禽和多种类小鸟,或在空中翻飞,或驻足、活动在枝头,树梢和田野。特别是能多次在一处目睹、拍摄到“鹞子”撕吃老鼠的景象,证明牠在此活动与捕猎已成常态。也说明该地区的“生物链”很是良好!经查资料,此“鹞子”名为“黑翅鸢”,属鹰类猛禽,以捕捉鼠、兔、鸟类和小型爬行动物以及昆虫等为生。
继续观赏拍照中发现,如今连小鸟也不惧怕“鹞子”了?在我镜头中竟能拍摄到“同框的猛禽与小鸟”!如此兴趣盎然 、好奇之余,连想起近年来我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年人,在昆明及云南省内身能所及之地,能用相机镜头“捕获”到不少飞禽走兽与珍稀动植物的情景,深感近些年云南的生态环境不仅得到了极大的修复与改善,而且有了长足的巩固与发展 。
如今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不仅得到了很好的保护,还会因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5次缔约方大会在昆明的顺利召开,将极大地增进人们“维护生物多样性”的自觉性!也将大幅度提升绿色云南、生态云南、和谐云南和多彩云南的国际知名度!
——退休老兵 杨子谦(国际摄影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