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俳诗十首
重阳净月赏秋
吕松筠
九九重阳节
好友结伴游净月
汉俳诗相约

净月林间中
侧耳聆听鸟鸣声
踏行伴秋风

云淡草秋黄
碧水一湾貌似凉
信步赏秋光

秋风吹涟漪
碧波荡漾奏新曲
回旋在心里
夕阳渐西下
天边泛起红晚霞
诉说悄悄话

绵绵细秋雨
空气清新拓眼际
恢弘更大气

夕阳美如画
秋水伊人似晚霞
披上秋面纱

晚霞亦飘逸
深秋黄昏更绚丽
美妙之印记

净月秋色美
满山红叶惹人醉
晚霞落日晖

深秋净月潭
白云飘飘碧水潺
拥抱大自然

本专辑图片提供:赵炳清

重阳有感
贾玉新
九九重阳好风光,遍插茱萸喜气祥。
六秩年壮挥妙笔,谱写盛世新华章。
2021年重阳节

忆秦娥•重阳(仿李白体)
刘连成
重阳到,金风送爽枫林笑。枫林笑,草枯花谢,秋菊娇俏。
酷翁才女展风貌,恰如天际斜阳照。斜阳照,霞光万道,我心骄傲。

五绝•九九又重阳(新韵)
倪英兰
霜染叶斑斓,层叠绕际天。
夕阳多彩路,拙笔写诗篇。
五绝•重阳节里庆丰收(新韵)
缀满果实秋,金黄稻穗绸。
醇香弥万里,重九又丰收。
古风•重阳颂
李永康
今逢重阳雁南翔,田野芬芳五谷香。
国庆圣火燃日月,佳节礼炮颂吉祥。
中华振兴展宏图,东方醒狮气轩昂。
盛世和谐兴百业,高维智慧富万方。
又見今秋明月朗,登台远望思故乡。
挥笔雅韵染秋色,舞砚泼墨菊花香。
诗织锦绣山河美,词赋华章国运昌。
炎黄子孙春秋梦,民族复兴铸辉煌。

心与心相聚在重阳
王永江
举起这杯浓浓菊花酒敬双亲
岁数越来越大方知为啥感恩
沉甸甸的谷穗低头也会致敬
忘不了脚下土地无私的滋润
大雁南飞留下声声思念之音
也许生灵不会忘却故乡的云
此时登高望远吟哦那首乡愁
这头那头震撼每一颗中国心
悠久华夏文化两岸共同的根
余光中抒怀我们是炎黄子孙
就像文坛不会忘璀璨五彩笔
银屏走出来一个个大写的人
李延年张富清申纪兰于敏……
顶天立地默默立下奇功伟勋
氢弹核潜艇杂交水稻青蒿素
白纸血绘丹青屹立民族之林
无名英雄干事惊天地泣鬼神
蛟龙入海鲲鹏展翅富国强军
积弱积贫受人欺负终成历史
红星照耀下的中国四季如春
眼前浮现人民英雄纪念碑文
多希望也有前贤一样的灵魂
邀请他们举杯欢度重阳佳节
共同祝福伟大祖国前程似锦
2021年10月10日
七绝·九九重阳
王立田
怀故登高遥望远,莫愁落日剩余晖。
悠然辽水西流去,迎娶春光荡煦归。
七绝·重阳近
王立田
秋风萧瑟渐寒凉,百草凄凄绿泛黄。
彩叶赤枫长岭舞,白云悠冉醉斜阳。

古风•聚重阳
一一相约老友九月初九重阳节欢聚
张德才
相行耄耋聚重阳,比肩齐眉晒秋霜。
举杯温故醉九九,谈笑向晚话沧桑。
庆幸与国同站立,无憾寸心为民彰。
笃定华夏特色路,暮岁遥祝九州昌。
古风•笑重阳
张德才
舒眉远眺滴玛瑙,放眼流云比天高。
沾唇红酒溢吉庆,归来青葱奉佳肴。
几重骄阳叠秋色,夕照晚菊分外娇。
家国生辉康庄路,欢声笑语贯九宵。

重阳节
吴玉珠
风生调玉吹,水墨咏清诗。
飒飒枫红叶,花花寿客姿。
云飘来白朵,秋景送心怡。
待重阳登兴,金香晓夕时。

七律•重阳有感(新韵)
李玉奇
秋风瑟瑟叶枯黄,鸿雁南征恋故乡。
日月如梭天不老,光阴似箭鬓涂霜。
登高放眼山河丽,望远怡心福寿长。
岁岁重阳今又是,菊花绽放味芬芳。
2021.10.12
采桑子•重阳节赞夕阳
李玉奇
天高云淡清风爽,岁岁重阳。今又重阳。霜染枫红草渐黄。
夕阳西下霞辉灿,使命担当。挥洒余光。自信从容步履昂。
2021.10.13

七绝•贺重阳(新韵)
王长顺
光阴九月又重阳,原野秋花遍地香。
日月如梭人不老,芙蓉国里尽芬芳。

蝶恋花•重阳(新韵)
史东茂
满目斑斓枫叶艳,今又重阳,花灿金菊见。风动残荷莲藕乱,一池湖水烟波现。
远望登高白雾漫。极目天舒,云断南飞雁。霜重情浓夕照暖,邀朋祝酒身康健。
鹧鸪天 ·重阳(新韵)
史东茂
转瞬光阴白发多,红尘已逝梦南柯。
酸甜苦辣穿腸过,几度夕阳往事说。
西风过,叶婆娑,菊花绽放酒当歌。
秋思老友重阳日,寄语深情曲相合。

七律•重阳鸿雁寄祝福
刘文辉
秋到重阳寿客黄,菊魂若酒醉芬芳。
曾经往事相知久,此刻回眸记忆长。
诗语频繁情蕴烈,心潮澎湃墨含香。
劳烦鸿雁寄鸿运,祝福成排多少行。

祁金华书法《七律•重阳鸿雁寄祝福》

七律•重阳节寄语诸友
赵迎华
西风蓄势飐花黄,菊倚篱边气正芳。
暮色偏浓心缱绻,吟声向远韵绵长。
闲情教使诗情晟,别苑堪同梅苑香。
莫使夕阳空落境,青春姿态倩诗行。

七律•重阳
和淑玲
晚秋气爽夜初凉,红蟹蓝天桂子香。
郭外登高同祐福,桌前把酒道安康。
临屏雕字三更起,润墨填词四序忙。
霜染鬓边何畏老,书山信步度重阳。
2021.10.13

七绝•重阳节忆双亲(新韵)
李云峰
谁染霜枫别样明,重阳秋色晚来风。
登高父母知何处?思泪生成万点星。

金秋贺重阳
房国臣
大地铺金一片黄,机声隆隆抢收忙。
曾经耕耘图温饱,今逢盛世奔小康。
天增岁月人寿长,金秋九九又重阳。
乡村掁兴好光景,年年田畴稻花香。
2021.10.13

七律·重阳抒怀
魏安民
重九怀恩岁不同,一元肇启永传承。
三山祭祖崇根脉,四海酬神供本宗。
伊始登高铭故世,慎终追远寓新风。
茱萸祝寿酣菊酒,五岳寻秋胜踏青。
2021年10月10日于松原松花江畔
七律·松水重阳
魏安民
九滨倒影柳垂青,孤岛澜庭枫叶红。
万木丛中闻氧盛,百花园里赏菊兴。
港湾侧畔霜林翠,堤岸良田瓜果丰。
桑梓感恩盈沃土,一江秋水祭灵宗。
2021年10月12日于松原纳仁汗公园
七律·登高松水畔
魏安民
楼台江畔望波涛,绿叶寒秋水上漂。
林漫浮霜摇碧翠,菊婷昂首傲逍遥。
一湾雀鸟声声近,两岸金风阵阵高。
重九辞青惜鹊起,引来柳港浪滔滔。
2021年10月12日于松原松花江畔
重阳话登高
魏安民
临近重阳兴致勃勃,在网上收索有关重阳的诗词。吟诵着唐 · 杜牧《九日齐山登高》,竟被“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所感染;接着峥嵘岁月的胜利回声又将我带入战地的重阳意境:“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
可能是兴趣驱使,提前享受了重阳节的诗意快乐。
真正的炎黄子孙都知道,每年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因为《易经》把“六”定为阴,把“九”定为阳。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叫重阳或重九。与除夕、清明节、中元节并称我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重阳节形成于战国时期,在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节日而沿袭至今。
重阳节名称花样繁多:祭祖节、老人节、敬老节、重九节、登高节、赏菊节、茱萸节等等。一到重阳就开始敬老祭祖、登高远望、佩萸赏菊、寻秋辞青、饮宴祝寿等活动。尽管重阳习俗不断衍生,而“登高”作为核心和重头戏始终没有变。
没有那么何谓登高呢?新华字典解释:一则是“上到高处”,再则是“旧俗重阳节登山,叫登高”。
登高不只是重九习俗,实质潜在精神力量。这对国家和个人积极向上都很有意义。中华民族每次伟大胜利转折都是一次辉煌登高。中华民族经过无数次地不断登高,才得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登高是一种圣神向往。圣神向往的典型信念就是“人往高处走”。她是约定俗成的向往标志,符合人类社会进步逻辑。在学习上,哪个学生不希望“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在工作上,哪个领导员工不想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在事业发展上,哪个国民不想兴旺发达、蒸蒸日上。在家庭建设上,千家万户都希望安宁富裕幸福,芝麻开花节节高。
登高望远,万千气象,舒朗开阔,飘逸宏放,可以全景式体验心灵回归。“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沧然而泪下。”视野对心境的洗礼,地貌对情思的熏陶;从而笃定“人往高处走”的信念,并自觉作为人生永恒座右铭。
登高是一种情怀释放。登高远望,无限风光尽收眼底。放眼通视,心胸阔朗,醍醐顿悟,风景这边独好。逢山即上,遇峰则攀;仿佛是中华民族天性。但见三山五岳无不石刻岩画,名山奇峰无不诗赋楹联;即使丘峦高阁,也要临风吟诵,感慨一番。可谓登高文化充盈爆满。激荡时空的隽永辞章,亦皆源于登高之泉。比如唐·王勃《滕王阁序》、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崔颢《登黄鹤楼》、王之涣《登鹳雀楼》,宋·范仲淹《岳阳楼记》、李清照《醉花阴》和千古第一律杜甫的《登高》等等。在浩瀚重阳诗词中,最感人的是王维《九月九忆山东兄弟》:“独为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最豪迈的当属毛泽东主席的《采桑子·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寥廓江天万里霜。”
登高远眺,既是抒怀酬志的精神仪式,又是放牧视野的心灵徜徉。秋高气爽,丹桂飘香,心旷神怡,菊色可餐。值此良辰,若不去登高赏秋,游目驰怀,放松思绪,趋之若骛,抒发梦想;实在是辜负天地,有愧人生。从这个意义上说,登高节不愧是绝版的最浪漫、最诗意的传统节日。
登高是一种实力象征。“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我们中华民族经过上下五千年文化沉淀,经过新中国70多年日新月异物质财富积累,综合国力有了翻天覆地可喜跨越,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这个意义上说,登高是需要实力的,是要靠实力来获得话语权的。试想一个身体羸弱者,别说是登顶珠峰了,就是征服一般山巅可能也勉为其难了。对于一个国家也是如此,能登多高、能走多远,也是要靠实力来说话的。建国70多年,我们不仅登上地理意义上的世界屋脊珠峰,让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让奥运圣火火种从此获取。同时不断征服前进路上的一座座“珠峰”,放眼世界举世无双。因为不是任何人、任何国家都能登上“珠峰”的!中国路、中国车、中国桥、中国网,中国方向、中国道路、中国制度、中国理论、中国方案,这是中华民族步步登高、天天登高、年年登高、永远登高综合底气。我们初步实现了“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伟大梦想;这就是登高实力的最好证明。
登高是一种梦想追求。泱泱中华历史悠久,历经磨难厚德载物、生生不息,创造了灿烂的人类文明。曾几何时,我们祖国闭关锁国,被西方列强船坚炮利所打破。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华民族陷入水深火热之中,登高中断,梦想破灭。经过仁人志士奔走呼号,劳苦大众众志成城,人民军队浴血奋战;华夏巨龙又威严屹立在世界东方。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整个历史过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亿万人民群众、英雄人民军队、无数英雄先烈,前仆后继,继往开来,不断攀登一个又一个发展高峰,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胜利。
从攀登高峰的角度看,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就是携手并肩不断登高的过程;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过程,就是风雨同舟持续攀登“珠峰”的过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举国上下,万众一心,传承红军“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走好眼下每一步,做好当下每件事。砥砺奋进,行稳致远,世界峰颠必将永远飘扬鲜艳的中国红。
2021年10月11日于松原松花江畔

又到重阳节
侯贵盛
九月天高寒露降,潇潇细雨渐风凉。
今秋又至登高日,满目黄金洒重阳。

重阳
张忠宏
登高赏菊度重阳,北雁南归五谷香。
萧瑟秋风今又是,难寻去岁鬓无霜。
2021.10.14

痴人不减少时狂
刘纯来
他年无意过重阳,今夕有怀看菊黄。
枫叶红飞秋已暮,痴人不减少时狂。

叹重阳
吴立学
他年重阳敬爹娘,今朝不觉鬓染霜。
平生难得事如意,但求莫负好时光。

重阳情思
陈静波
北风起,秋叶黄,九九归一又重阳。
红枫满枝树上挂,一首心曲思爹娘。
襁褓里,细端详,殷殷爱意挂脸膛。
期许儿女快长大,化作浓情伴奶香。
背书包,上学堂,早送晚接一路忙。
风雨无阻不辞苦,只为明日成栋梁。
成年后,走四方,告别父母奔他乡。
思儿归家享天伦,盼子天涯铸辉煌。
不思量,自难忘,一声长叹鬓染霜。
父母恩情难相报,忠孝家国谱华章。

重阳登高寄思
富嘉彬
漫山红叶铺彩云,又是重阳秋色深,
抗联遗址登高望,多少黄土埋傲骨。
摘片角枫追思忆,托与秋风送英雄。
九九霜重秋更浓,祖国人民不忘记。
2021年重阳节

又到重阳九月九(散文)
文/吕桂芹
古代,重阳节是一个重大的节日,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吉利的日子,值得庆贺!所以我国民间很早就开始过重阳节了。
秋风吹来菊花黄,一年一度又重阳。
秋高气爽九月天,天蓝蓝,云似棉,大雁南飞诗句衔。
农历九月九日这一天,人人脸上带笑颜,传统节日记心间。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东汉崔寔的《四民月令》最早文字记载“九月九日采菊花”。
自魏晋因重阳气氛日渐浓郁,倍受文人墨客吟咏。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节日—重阳节。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九九重阳,九九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故有长久、长寿之意。秋季又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佳节,寓意深远,人们对重阳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
这一天,古时民间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吃重阳糕、饮菊花酒、避邪求寿等习俗。
重阳节传承至今,庆贺活动更加浪漫多彩:如今的重阳节还是一个敬老的节日。敬老孝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重要主题。
今年重阳节,被赋予了新的含义。新时代新气象,人们生活奔小康。儿孙孝心老人福,传统文化在发扬!
这一天,老人们秋游赏景,有的登山健体,有的临水玩乐,有的登高赏菊……让身心沐浴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心旷神怡!
我们国家重视生态环境保护,重视生物多样化。重阳节这一天,不少家庭的晚辈搀扶着年老的长辈到郊外活动,观赏秋景:枫叶娇媚红似丹,晴空雁阵衔诗远!
晚辈为老人准备一些可口的饮食。老人饮酒赋诗,你吟我和,非常快乐!
光阴流水不复还,适逢盛世新地天。
传统节日年年过,孝老敬亲记心间。
花开花谢四季景, 人从青丝白发添。
儿孙尽孝天伦乐, 遍地菊花绽笑颜。
2021、10、14

父亲的皮冻
——重阳节的思念
于素珍
又是一年九月九,又是一种别样情。
九九重阳节,我想起了远在天国的父亲。
父亲有个拿手绝活儿,那就是熬制皮冻。
在我记忆里,自从家庭生活条件改善了,每年的大年三十下午,父亲便开始忙碌起来。
把事先准备好的猪皮,清洗好放到案板上,用镊子拔掉猪皮上的细毛,把猪肉皮下锅里焯水,然后用刀刮去皮上的油脂,切成小条细,把切好的肉皮放在盆里,加盐和小苏打,然后加温水,反复的揉抓几次,直到水质从混浊变清澈。
看到父亲忙碌的身影,淌着汗水的脸颊,鼻子里酸酸的,可我又帮不上忙,只有默默地看着父亲。
最后父亲将清晰干净的猪肉皮放入锅中,加了水,放入葱段、姜片、盐。
将水烧开后,然后用中小火,炖煮3个小时,炖好的皮冻倒出,放置阴凉处,等待它凝固。
熬制好的皮冻,晶莹剔透,就像一件精雕细刻的艺术品。
然后,父亲会亲手调制一碗酱汁:蒜泥、鸡精、耗油、生抽、香油、香菜等。浇在滑嫩晶莹的皮冻上,那种味道,就叫年味吧……
父亲的刀工很厉害,晶莹剔透的皮冻,在父亲的神刀下,变成了一个个漂亮的花瓣,然后摆放在一个漂亮的盘子里。
看着工艺品般的皮冻,都不忍下口。
父亲去世后,这门手艺自然传给了家里的长子——大哥手里。
每逢大年三十的下午,大哥便用父亲传承下来的手艺,延续着父亲的皮冻。
记得,头几年的年三十晚上,大哥做好了皮冻和各类菜品后,餐桌上,从未见过大哥吃过一口皮冻,私下里,我问了大哥,你为什么不吃皮冻呢,那是你最爱的菜,“每当我熬制皮冻时,心里就很难受,就会想起了父亲”我看到大哥眼圈泛红了……
皮冻,是北方家庭过年必备的凉菜之一。也是我们家过年餐桌上不可缺少的一道菜。
透过那玲珑剔透的皮冻,我似乎看到了守在炉火旁,父亲那张红通通的脸旁……
九月初九,久久的思念,思绪悠悠,念已无言!
2021年10月14日

鹧鸪天•重阳节
于艳秋
一叶知秋日渐凉,南飞雁阵剪斜阳。
渔舟唱晚水中走,牧野横笛雾里藏。
菊正艳,酒仍香。登高远望又重阳。
陈年往事因风起,一半飘零一半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