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到词穷
▓ 司马小萌
秋的码头 IC photo
有人站在秋的路口,只等一个人。而我,站在秋的码头,想会一群友。不伤春,不悲秋。因为,伤没用,悲也没用。
我曾笑称:心情,与经济发达程度成“正比”。连云港好友伦月大赞此话“经典”。其实,不过是我的调侃。
努力调试个人心境,积极发现他人长处,大千世界就会像一部优秀的连续剧,许多情节让你感动到“词穷”。
1
下午三点多从江苏泰州回到家,洗洗涮涮一小时,便坐到电脑前开始写文章。大凡有感所发,下笔就快。三小时后交了稿。三天后泰州晚报副刊“坡子街”见报。京报集团同行闫文利看后点评:“这散文写的,很松弛。不让自己费劲,不让别人费解。我觉得这就是散文的最高境界。您说呢?”唔,这点评写的,真受用!
不过,西安好友程建设的评价,就有点高了。他写道:“洋洋洒洒,一气呵成。秋日心境,尽在其中。十天三地,来去匆匆。胸怀家国,热血沸腾。掩卷长叹,司马英雄。”就为最后这一句,本人坐立不安,自叹弗如,只好在家里一个劲儿地“走猫步”,以平复心情。
2
头天下午回到北京,先完成散文一篇,次日又做出学会公众号。这样的劳模哪儿找去?所以我的哥们儿、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社长李强,“坚信”我是“外星人”不是没有道理的。“我怀疑李强也是外星人。”泰州晚报总编辑翟明说。咦,我怎么没想到?就凭我和李强“一见如故”,真有这个可能。再说,这个兄弟情商极高,非一般地球人可比。于是我马上给李强发出摩尔斯电码:“总部呼叫!”……
看到我在一篇散文中描绘医生检查、吃惊于本人心脏之完好,温州晚报总编辑林宇坏坏地点评:“心脏可以,医生不行!”
哈,新闻人淘气起来,谁都不是对手。
3
从三十摄氏度左右的苏南地区,回到只有十几摄氏度的北京。夜里更不足十摄氏度。降温那叫一个快!可是屋里并不冷。怎么回事?原来,家里的地热系统悄悄启动了。看来懒人也有懒人的好处:今春供暖季结束时,我没有把燃气炉的“地热模式”关掉。心想,只要室温没有低到需要它工作的程度,应该不会“自作多情”。
果然。现在燃气炉自动上岗啦!屋里20摄氏度恒温。完美。我走到厨房阳台,对着燃气炉,温柔地说了声:“乖!”
4
外面天空如此的蓝,蓝得让人心里暖洋洋。要知道我回京时,整个城市都在雨中,而且已经下了好几天了。不敢自吹如何“命好”,毕竟“低调”是做人的基本。但我发现,家里这盆昙花“高调”得很,冒出一根不知是枝还是叶,自顾自窜到两米高!亲,你想干什么?还能撑多久?一连串问号,带着切切的担心和浓浓的爱怜。
这盆两年前插枝成活的昙花,从未绽放过。就凭俺的园艺水平,“望子成龙”遥遥无期。但,放心吧,我不求你花开满枝,自得其乐就好。
5
晨起看到这篇关于“多音字”的文章。太长知识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字,“多音字”如此之众,够我们记一辈子的。例如:“肥胖(pàng)并不都是因为心宽体胖(pán),而是缺少锻炼。”“心宽体胖”的“胖”,读成pán,你知道吗?唉,俺念错几十年!又比如:“你这着(zhāo)真绝,让他干着(zháo动词)急,又无法着(zhuó)手应付,心里老是悬着(zhe)。”四种读法,你都对了吗?
还有:“天气暖和(huo),小和(hé)在家和(huó动词)泥抹墙;他讲原则性,是非面前,从不和(huò)稀泥,也不随声附和(hè动词)别人,更不会在麻将桌上高喊:“我和(hú)了。”
五种读法。绝了!
6
说到“多音字”,赶巧遇上一个:在发表于北京晚报的最新散文里,我说自己“平日里,拍个片儿,拽个文儿,风风火火,精力充沛。”没料到见报前北京晚报校对把“拽个文儿”改成“转个文儿”。请注意这个“转”字,在这里不念zhuǎn,不念zhuàn,而念“zhuǎi”,估计十人九不知。虽然“转文”和“拽文”,意思差不多,但“拽个文儿”,是“写”了个文的意思,比较口语化,通俗易懂;而“转个文儿”,容易被理解成“转发”了个文,并不符合我的意思。
全世界的校对中,最佩服我的娘家报纸——北京晚报的校对了。实在认真到了极致。我仿佛看见一个个埋在厚厚《辞海》中的虔诚的脑袋。在日益烦躁的人类社会中,有多少人能够如此兢兢业业?不过,如果作者的写法并无大碍,还是不要轻易改动为好。
7
在这期手机摄影课堂里,冒着被理论家批判的危险,本人说了几句大实话:单纯讲理论的东西,我一般不怎么看。太深奥的,看不懂。估计写的人也不怎么懂。所以,同学们,不必在理论面前“自惭形秽”,放心大胆去构图吧!也许自己觉得好,就是真的好。
没料到,“单纯讲理论的东西,我一般不怎么看”,这句再普通不过的话,竟成“司马老师语录”了。平原晚报王华林、淮海晚报张林先后在朋友圈引用。一时间,好嘚瑟!
不过泰州晚报翟明的比喻有点吓人,他说:“真菩萨只说家常。”话虽没错,但想到与菩萨并列,诚惶诚恐,半天没回过神来。
8
太诡异了!
这条微信,我是11点31分发送的,已经在朋友圈显示了。为啥20点19分微信又自动给我推送了一遍?还有,一位朋友告诉我,他突然看不到我的微信朋友圈了。可是我并没有任何限定啊。我们翻来覆去找原因,百思不解。过了几个小时,他说又能看见我了。南京好友王希凌也控诉:“微信运动”已“罢工”两天。明明走了五六千步,却只显示四百多。
是最近太阳黑子的干扰有点频繁、地球磁场出问题了吗?郑州哥们陈更生揶揄:“是你太勤快了,微信忙不过来。”盐城祁兆胜想得更远一些:“外星人来找同伴了!”于是赵亮小朋友“加油添醋”地说“要研究一下UFO……”
2021年10月13日泰州晚报
作者简介
司马小萌,北京晚报高级记者。1969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新闻摄影专业。曾出任北京市政协委员十五年。在新闻摄影领域颇有建树,是国内新闻摄影公益平台的领军人物。如今“跨界”,在文字领域大展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