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优选诗歌》目录
张维清 《老屋》(外三首)
石瑞雪 《炊烟》
周建好 《母亲站在秋风里》(外一首)
木头 《又是中秋》
戴之 《小镇》
杨建宇 《月圆之时》
竹林居士《命运》
冰语轻愁《九月,添新愁》(外一首)
褚向平 《夕阳下了》
湘西山鬼《绝美的目击者》
孙生荃 《碑柱》
轻风 《不忍醒来》
李青 《有你的梦,我摒弃了黎明》
天山雪 《羊群》
王赟 《晚秋,如约而至》
刀鱼 《等故人》
肖建国 《鳏夫》(外二首)
庒湮 《今天,我在石板岭》
大浪淘沙《秋天的渡口》
李彩云 《寒露》

本期特邀诗评:
周静伟
笑红尘
刚子
小确幸
子楚
金楠
风过园林


老屋
文/张维清
挂在梁上的几颗燕鸣,早己枯萎
老鼠在沙发里打洞,缠绵和吵架,让老屋掉进了幽静和冷清
托起月光,漏下几滴风声的瓦片
压得瘦弱的木条,喘不过气来
被一棵树,高高举起的鸟巢
装满老屋的叹息,感慨和苍凉
鸡窝空空,狗儿改嫁
对联不知去哪儿了
门锁的那个洞,不知等谁回家,打开它的心思
蜘蛛网,粘住了旧时光
还有谁去破译它的八卦图
屋檐下,父亲的秋水眼穿
母亲的翘首以盼
望断愁肠的那个村口,己经老了
枯草如铁丝网,缠紧老屋
一片片落叶,回到了农家小院,宛若我回到了故乡
屋后的那口老井,锈色斑斑,再也捞不起我的童年了
石磨,露出黄牙,那一张嘴
等去一个又一个秋天
老屋再也走不动了,坐在村角
听它的孤独和悲凉倾诉
周静伟 评诗:
诗人在岁月的长河里,撒下记忆之网,打捞出湿漉漉的陈年旧事。所有意象都围绕一个“老”字,仿佛一棵老树里的年轮嗖嗖旋转,切割着岁月的沧桑,令人动容。应多说“技”而“巧”之,诗艺成熟,艺术感染力也较强。稍感不足的是意象繁杂、语言拖冗一些,还可精炼再精炼,如马雅可夫斯基所言,“从上千吨语言矿藏中提炼出一克诗”。

湖
文/张维清
波涛起伏,那是湖的心跳吗
光头光脑的石子,像散落的星星
压低湖畔的背影
黑鸟飞过来了,不知把一粒墨藏在何处
白鹭端起高脚杯,碰醉了黄昏
湖水好犟,带上泥沙,浪子,说走就走
芦花好白,在湖面上拼不出秋的愁肠
艾叶,必有它五月深远的用意
湖水如一根脐带,剪不断的忧伤
我再也捡不到湖心上零零碎碎的水漂了
再也找不到我丢失的童谣了
从船仓吐出的灯火,如印章
戳在一张白纸上
一个巨大的黑与微略的光相加减
难道就是渔夫暗淡,苍凉的人生吗
笑红尘 评诗:
一座湖便是一个世界,动静之间皆可托付情感。意象层叠不乱,线条清晰,有所描述有所思。语言成熟自然。

仲秋
文/张维清
冷冷的雨滴
敲打着枫叶
怎能打湿不肯褪去的温情
凉风簌簌,落叶拉起十月的手,裸奔
天海茫茫,找不到一个休憩的驿站
燕携带黄土的梦,驮上秋韵
去了南疆
一个人字,在天空的视频上,移动
故乡的甘蔗甜了
小辣椒红了,玉米在屋檐下,挂上一盏盏红灯笼
皓月当空,我从明月取回几粒唐风汉雨
熬成相思酒
湿了我的思念,忧伤
母亲的咛叮,父亲的嘱托
刚子 评诗:
清晰的画面感,在伤秋的季节,总是会勾起了诗人对故土的思恋和对亲人的思念,借对具体的事物的描绘,释放诗人的感叹,无意中流露出诗人在异地他乡的孤寂心境。
丝丝缕缕的恋家情绪流露,感染读者,但有几处需要改正,雁不是燕,和最后一段,明月取回,这里可否改
月明星稀时
从仲秋讨得一些唐风汉雨
酿出相思酒
把眼眶湿润
一遍遍咀嚼着
父母的
叮咛嘱托

湖面上的那只白鸟
文/张维清
啄破水色,那根瘦瘦的石墩
立着一只孤单的小鸟
把自己看成一片雪
或在一片敞开,明亮的绿水中,留白
湖水翻动着柔波,也翻开它的羽毛
把它旧色,苍白的记忆吹得老远
侧过身去,一声不吭,想起的大事,比这湖心的思想还要辽阔
蹲开石墩,在湖面上,练习着空翻
仿佛在秋风中,一枚起伏不定的落叶
学着蜻蜓点水,像我曾以用石头和瓦片打出的水漂
走过的人生路
又在水道上,轻轻滑行
把自己的影子,抛在脑后
又看到那根白绳,拖着湖走
刚子 评诗:
这一定是孤傲的人,一个与众不同的人,至死都是一种倔犟的坚持,作者很会用词,啄,瘦瘦的,雪……拖着走,等等都刻画出一个孤寂的心,一个锲而不舍的坚持精神。

炊烟
作者:石瑞雪
那时,我还小
你就已经老成了风烛残年
依稀还记得,儿时的小山村
就曾弥漫着你跌跌撞撞的影子
晨曦中,你在屋顶缓缓升起
夕阳里,你伴夜幕渐渐睡去
迷恋街头巷尾,纠缠大树
微风中,飘来菜团子的香气
曾陶醉过多少勤劳的汉子
后来,你随岁月远逝
连同那个时代一起迭存进记忆
只有在点燃一堆篝火时
才能再次感受到你微弱的气息
小确幸 评诗:
从年龄到风景,记忆里处处有炊烟的影子,借炊烟暗指自己老去,寓意明确,尾句用到“微弱”,颇有些力不从心的感觉。

母亲站在秋风里
文/周建好
母亲往秋天一站
风就会招呼着许多事物
比如让一片稻子向母亲鞠躬
比如拨动一些树枝,让它们发出小小的掌声
当母亲兜走一袭风时
立即就有风填充上来
丝毫不给这个秋天
留下一个缝隙
晾晒的蓝底碎花衣
是偌大的秋天里唯一的花朵
风正在努力地拔去
小确幸 评诗:
“母亲往秋天一站”第一句就有深深的爱意在里面,对母亲的爱在每一株草木里,在每一丝秋风里,满满当当,由第二段可见。尾段那蓝底碎花衣是代表母亲吧,作者是想倾诉对母亲的怀念,作者心思细腻,处处留空间思考,把对母亲的思念之情升华。

我不敢提起中秋
文/周建好
不敢提起中秋
怕十五的月亮涉过故乡的河
爬上异乡最高的楼
也照不到角落里的我
不敢提起中秋
桂花糕已香弯了阡陌
也飘不进漆黑的沥青路
又如何醉得了我的梦
可我还是登上最高的楼
这样离故乡的月亮最近
用一句老得掉渣的土话
喊一声桂花糕
子楚 评诗:
作者以中秋月和桂花糕为切入点,抒发了浓浓的思乡之情。自古以来,中秋之月都离乡的游子情感寄托的象征,本文也不例外,在作者层层递进的情感世界里,让我们感受到了他那朴实无华的情感。借用苏大学士的一句诗,为他送上祝福吧!“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又是中秋
文/木头
又看见,落叶成海
温柔,淹没了地老天荒的河流
泪已尽,潮汐已退
密密轻波,交岀所有心底的情歌
倘若,我是岸边忘了回家的男人
定是不能忘记万年前的那枚苦果
少年仍走在狂吹的风沙里
向着每一处有光的火里
子楚 评诗:
中秋节,是每一个漂泊在外的人挥之不去的情结。一二段,作者借景抒情,看到落叶,河流,潮汐,怎不令人潸然泪下!三四段,是情绪的高潮,令人随之心绪澎湃。尾段以画面戛然而止,只是为我们刻画了一个少年走进风沙里的背影,令人产生无限暇想!好诗点赞。

小 镇
文/戴 之
小镇的季节很温柔
淡淡的炊烟
很轻,很轻
漫过疏影斜照的夕阳
山石砌出的拱桥
安然而温和的雕花木窗
我在窗外
被鲜嫩柳叶染绿的风缠绕着
不要再提醒
偶尔传来几声盈盈的脚步声
会让浅浅的溪流
溅出无数个的梦
一阵躁动,一阵赞慕
我在梦里栖息着
因为这里的梦太深了
很浓!
不远处
一座古塔走进了我的视线
悄悄地,一点,一点
又走向更远的岁月里
小镇的故事很湿润
小确幸 评诗:
很优美的一首诗,把小镇形容的如温婉的江南女子,斜阳,拱桥,古老的雕花木窗都透出悠久的年代气息,读着就令人神往。

月圆之时
文/杨建宇
又是一个月圆之时
谁的光
悄悄唤醒沉寂的天籁
上下五千年间
远行的人
梦中的那些音容笑貌仍在
月亮旁边风景依旧
外婆的桥上
步履匆匆的你出发还是归来
今夜,我想知道
你在哪里望月
你的花在什么地方盛开
少年的那轮明月
一直住在心里
装点着我们故乡的菊花台
今夜,我只想坐在银河的岸上
与你一起看彩云追月
和你一起看潮起潮落的大海
知否知否?花好月圆处
筑梦正当时
曾经失落的月光,可期可待
刚子 评诗:
好诗都是真感情流出,真情才能感动自己,让文字留下感动的痕迹,我个见,诗歌是没有技法的,诗人和画家,摄影家,音乐家一样,是否有一个发现美的眼睛,是否用一种形式表达而已。

命运
文/竹林居士
山,算不上
大能量
如果你能遇上
就能开阔自己的视野
提升自己的境界
拓展自己的认知
让自己的思维走向远方
如果能遇上一个这样的人
就是命运的风光
金楠 评诗:
山有山的命,水有水的命,山遇见水就有了灵性,水遇见山就有了高度和柔情。谁遇见谁,命运就有了交集,从此风景有了变化,风光辉映彼此。个体的命运走的是单线,遇见、融入走的是出整体的风格和共同的景色,格局和气场尤为不同。

九月,添新愁
文/冰语轻愁
没有与八月说再见
将落未落的叶子
处于焦虑中
事物仍在延续
紧盯着钟摆
迟迟不见鸽子落在窗囗
九月的扉页
从薄雾中翻开
清秋对闲愁
是进,是退
周静伟 评诗:
诗沿袭古典诗词中的“悲秋”的意韵,好在并未在“悲哉,秋之为气也”中打圈子,否则真的是老掉牙的“强说愁”了。“鸽子”、“钟挂”等意象让人眼前一亮。“九月的扉页/从薄雾中翻开”,“清愁对闲愁/是进,是退”,诗人刻意悖论,扩充张力,启迪思考,令人耳目一新。但这类题材毕竟老套,倘若笔触深入些,引发一些社会性的思考,则总比无端的清愁深刻吧。

捡一枚黄叶,封存
文/冰语轻愁
步速慢了下来
山峦回到原来的位置
一片苍寂
对峙良久
有羽翼破风的声音传来
我迟迟握不起笔
顾不上弦外事
雁去,冬花开了
拾不起云烟
只好,存一枚黄叶
笑红尘 评诗:
慢下来该是人生常态,凝视生活的点滴,会有诗意的思索,有所失也会有所得,坦然面对才是豁达情怀,“存一片黄叶”算是慰藉,又何尝不是另一个开始。简约自然,诗之本色。
子楚 评诗:
猜想作者一定是一位多愁善感的人。我为作者有如此细腻而敏锐的洞察力而感到惊叹!春花冬雪,月缺月圆,季节轮回更替不过是世之常态,可是,在作者眼里,都成了她多愁善感的触点!诸位请看,“雁去,冬花开了,拾不起云烟,只好,存一枚黄叶!”是多么雅致的情结呀!

夕阳下了
文/褚向平
夕阳下了
秋色那么浓
西风这么紧
回眸 你还在
又见百媚千娇生
多好
如今 我们不是
古老又酸楚的囚徒
为了内心深处的
一点爱 其实 仍需要
一本正经的救赎
流水天长 剔透的忧伤
也挺好
或温或凉的心事
被萧瑟染尽
而寄你的信笺里
有繁华似锦
更有渴望的眼神
凋零在指尖
斑驳成林
万种寂寞正赶上
你与月亮星斗对饮
好上加好的未来
最后我们都说给了
一朵云
周静伟 评诗:
夕阳、黄昏,自然地把我们带进李商隐、马致远的意境,这次第,应是“怎一个愁字了得”。可诗人没有沿袭这个老套路,笔锋一转,宣告“我们不是/古老而又酸楚的囚徒”,“流水天长剔透的忧伤/也挺好”。仿佛是一位智者开合人生的感悟,生命的思考。于是,清清朗朗地进入尾节那种哲思境界:“繁花似锦”,尽管“凋零在指尖/斑驳成林”,但一切都不会阴影“我们”,“万种寂寞”,“你与月亮星斗对饮”,“把未来给了一朵云”,诗抒情表义满满的正能量。在艺术表现上,诗人对意境的营造,张力的扩充都显示了对语言娴熟的把控能力,给人以审美愉悦。

绝美的目击者
文/湘西山鬼
多数时候的交谈都带有铜臭味
所谓人之初的单纯,早已消失殆尽
漫游路途,唯有良知支持着天真
时值深秋,你仍能感受到夏的燥热
好在是在开阔的心地与另一个自己相遇
无需准备更多赞美之词
诸如太阳花在秋后依然蓬勃热烈
漫游者一改了嗜睡的习性
飞动的梦中没有了虚词的存在之类
其实所有隐秘均脱离了大海湛蓝般的真实
远离了天籁之声、自然之魂
抽空了云淡风轻中的原音再现
而此刻你端坐于梦想对岸
幻视里有群山环抱、春歌流水之美景
隐形枷锁次第打开,你成为绝美的目击者
风过园林 评诗:
我多次读过这位作者诗作,每一次都很认真,诗人的内心世界在不断辨析尘世的事物,他用隐喻,暗喻等手法,抨击在他看来的“铜臭”之气,呼唤天真,呼唤美好事物。读来虽显晦涩,但仍透露出诗人以批评的目光,试图纠正,或渴望美的出现。可归于批判现实主义之特点。

碑柱
一一写给第八个烈士纪念日
文/孙生荃
你的站立与天空平齐
你的挺拨垂直于任何一座峰脊
无声的与大地同呼吸
不朽的坚硬顽如磐石
名字早已化成了信仰
热血流淌成红色的基因
灵魂与躯体凝聚成红旗
在华夏迎风凛冽成梦的意志
历史是不可背叛的一面镜子
国际歌的呐喊声从来就没有停止
黎明到来谁会忘记夜的黑
龙图腾的民族展露无限奇迹
仰望碑柱
我见到真理的路又宽又直的延伸
小确幸 评诗:
满满的爱国情怀在字里行间,首句就吸引读者眼球,把对先烈们的敬仰用天空,呼吸等词语表达出来,现在人们关心自己的日子,淡化了对国家的认知,所以作者说“历史是不可背叛的一面镜子”,用历史折射今天生活的来之不易,充满激情的一首诗。

不忍醒来
文/轻风
霓虹灯一闪一闪
与星月一同炫彩
闪烁迷人色彩
鲜花们一次次被唤醒
灿烂微笑
和烟花彩虹媲美
歌声和礼炮齐唱
唱着人们心中的歌
庆祝祖国快乐
这是欢乐的日子
欢乐醉成秋天的颜色
胡杨林枫叶醉了山川
花成了红脸关公
黄河水如红酒
风和我们
醉了七十二载
今天还醉在一首歌里
不忍醒来
小确幸 评诗:
文字平和朴实,读起来有秋日的馨香,如少女的情怀婉约在诗里,打开激情以外热爱祖国的另一个视角。

有你的梦,我摒弃了黎明
文/李青
梦中穿越的
不是流星
是你若隐若现的身影
本以触手可及
却仅捉,束束冷风
身缱夜的漩涡
有你的梦
我摒弃了黎明
小确幸 评诗:
简单的几句,把思念之情抒发的淋漓尽致。

羊群
文/天山雪
追了夕阳
追夕烟
爬上山顶扮白云
鞭梢里的秋天
往深藏隐喻的边陲
放牧
钻进苇絮里的山歌
一只鸟
在凝思河水
小确幸 评诗:
诗句里没有提到一个羊字,却勾勒出一幅优美的风景画,诗意盎然。

晚秋,如约而至
文/王赟
大地广廓,天空高远
白云在夕阳下缠绵
这是个适宜思念的时节
一树花落,熬出了一个秋天
叶子黄了,随风摇曳
一叶之灵,窥尽了生命历程
鸿雁传书
不料秋风太急
揉碎了云书
丢下一地凉凉的碎片
晚秋,赴约而至
无言,作别西天的云彩
是谁泼墨了这素笺残缺
再一次地,
渲染出一个跌宕的季节
小确幸 评诗:
十分喜欢第一段的尾句“这是个适宜思念的时节”。从地面落叶,到天空鸿雁描写秋天,有些淡淡的忧郁在里面,多用些自己的词句,不挪用其他更好。

等故人
文/啊,共舞吧刀鱼
你听听
光走在地板上的声音
玻璃的额头贴着一张轻飘飘的白云
突然想起
秋天应该到后山采摘秋色
但有时候也不想
把所有的窗户打开
其实就是在举办一场精彩的画展
你看看
我的老房子里有老桌子
桌上有茶有木菩萨
我穿戴随意,举目怅望
只等故人骑风而来
可是这一生要等多久啊
你想想
没有什么能让我感到惋惜
除了眼前这自然的颜料
要被光阴用尽
但是也没有什么好怕
这世界总有一天要被我用旧
笑红尘 评诗:
“光走在地板上的声音”,是内心世界的静远。秋色与白云延伸着思绪,“等”才会静美。与茶,木菩萨意象的运用相和谐。故人未来的怅然,“这世界总有一天要被我用旧”,真情所致总是动人之处。

鳏夫
文/肖建国
自那片帆影飘过
这座海,便再也翻不起浪花
寡妇
文/肖建国
说什么孤岛惊魂
海水被搅浑,就一定有船触礁
孤儿
文/肖建国
一块舢板
在汪洋恣肆的海面上,忽隐忽现
笑红尘 评诗:
个人比较喜欢简短的作品,若可回味更好,语言的张力也是作者功力所在。“帆影”里有孤独与执着,“孤岛惊魂”里担忧与牵挂,“舢板”里有生命的卑微与无助。可以一读。

今天,我在石板岭
文/庒湮
今天,我在石板岭
我的悯姐
岭下的春已浓,桃花弄晴
岭上熊貔未醒
我不敢转身
否则,会听到崖底细草疯长的声音
悯姐,这个星座已经滚烫
着火是早晚的事
你不用担心
它熔化时的温度跟你我的体温一致
跟桃花的颜色一致
跟我们忘掉对方的时辰一致
刚子 评诗:
爱是有毒的,由相爱的无法自拔到无法拥有,构成的故事,是真正经历过了一场真爱的人才有的感悟,人生苦短,红颜或蓝颜知己都是前世的冤孽今生的缘,都是付出和拥有的情,起码到老了想想,还是会感激,有爱有过着火的那天,有过熔化的温度和桃花的颜色,人生值得。

秋天的渡口
文/大浪淘沙
小燕子,低飞盘旋
萧瑟的风,凄凉的雨
迷离了,那个飘摇的渡口
望穿了秋水,也不见你的影子
思念,在秋风秋雨里淹没
凝眸水上,你的笑容,在身边摇晃
想要挽住,那一抹温柔
一晃,就消失了
回忆,清晰而鲜活
你淡漠的转身,随匆匆流水远去
没有回头,时光在多情的渡口滑过
沉淀,风花雪月的梦里,青涩而丰盈
寻觅,曾经遗忘的一抹清欢
秋天的愁绪和风情
飘零,一片鲜红的枫叶里
秋的渡口,依然凄冷迷人
子楚 评诗:
作者描写的景致可以写得精致一些,在我们阅读的同时也是在考察评估一个作者知识的结构。加强语言的厚度和诗歌的跳跃性和层次感,会更好。拜读,欣赏。

寒露
文/李彩云
露,停住季节的脚步
在草叶上睁开晶莹的眼
抚摸一地清冷
一枚枫叶在红了脸
它心情如雨 打湿自己旋转的舞蹈
秋风拂过脸颊,掩饰
不被看好的爱情 拉住了相思的韧性
南飞的秋雁 以低音部的
感伤,穿过晕染的晚霞
在天际上划出渲泄的缝隙
远方,寒露有消息了
她离去时留下嘱托
亮在暮色里
子楚 评诗:
文字里 多倾向于白描,我们每个人的写作必须要有语未尽而意无穷的意境和质感。再者就是言简意赅,作者的诗句中透漏出了很浓烈的感情,一种对世事和生活的执着。诗歌会剔除我们语言中的铁锈,让每个字都相互映照,熠熠生辉。拜读。
风过园林 评诗:
这首诗的最大亮点在于将“物”的拟人化,并能在诗歌语言体现出陌生化,给阅读不一样的“新”的感觉,这里的“露”,“枫叶”,“秋风”,“秋雁”,所有诗象无不因一场寒露的到来,鲜活起来,并完成了一首诗万物因此而“生动”的意境。



华人诗者联盟
精英团队
总 裁: 如 诗
秘书长: 李彩云
诗歌顾问:
刚子 庄子蝶一
金楠 周静伟
特邀诗评:
橙石 修哥拾贝
夜梦无痕 陈仕珍
子楚 烟雨凡尘
你的小确幸
笑红尘 风过园林
龚小猪
现代诗主编:
逍遥 天山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