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工程馆印象
■周元淦
交大工程馆是被国务院列为该校16栋历史文物建筑之一。她是近现代中国工科高等教育的发展历史的见证。

在这座以机械、电机工程为主的教学楼里,涌现出一批批心怀国家、不负韶华的有志学子,著名校友钱学森、张光斗、江泽民等当年都曾在此楼内做过实验、听过课。

该工程馆是匈牙利籍斯洛伐克著名建筑师邬达克设计,他也是曾为远东第一高楼——上海国际饭店的设计者。
交大工程馆从1931年底建筑落成到现在走过了90年的时光。
特殊年代,1964年入学的我在上海交大度过了六年时光。
我们1965年结束了交大法华镇路基础部学习,来到交大本部读书时,上的第一堂课就是在工程馆二楼的教室里。那时二楼向阳的走廊墙壁上还镶嵌着老校长叶恭绰的半身铜像,让我们不忘工程馆曾命名“恭绰馆”的历史。
工程馆是我们交大机械系的大本营。这里当时不仅有我们八系(机械系)和系主任的办公室,也是我们八系学生主要的上课教室;这里有交大第一个、也是后来仅次于新上院600号的阶梯教室,我们机械系的学生大部分课程是在工程馆教室里进行的。不光是上课和作作业,我们还在在一楼的材料实验室作过材料拉伸实验,甚至连毕业后1986年交大90年校庆时八系的校友返校聚会,也是在我们的熟悉的工程馆里举行的。
曾在这座工程馆里度过了四年学习时光的1934年毕业的交大机械系的老学长钱学森一直是我们当年的偶像和榜样,并始终是激励我们努力奋斗的动力。
我们热爱我们的母校交大,也忘不了与我们六年风雨同行的工程馆。交大90校庆、100校庆、123校庆我们返校时都不忘到我们读书的工程馆楼前看一看。
(2021.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