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们接着聊《陈年酒事》之“八百年友谊的见证——大定篇”,探寻全真教第二代掌教,丹阳子马钰与茌山丁块酒的故事,篇幅所限,我们需要把这一篇分为上、下两部分——
上半部分我们了解一下金朝时期的榷酤制度和和活跃在泰安的社会精英群体——泰山文士;下半部分我们畅想马钰先生与茌山丁块酒的缘分。金朝(1115年-1234年),正式国号是大金,是中国历史上由女真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共传十帝,享国一百二十年。金朝鼎盛时期统治疆域包括今天的中国大陆淮河北部、秦岭东北大部分地区和俄罗斯联邦的远东地区,疆域辽阔。

历史上最早对酒进行管理的政令是西周时期的《酒诰》,作者是周公旦,是任命其小弟康叔为卫君之后令其发布的一篇禁酒令。
榷酤制度始于汉武帝刘彻时期,《汉书·武帝纪》:“天汉三年(即公元前98年)初榷酒酤。”汉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改为征税。
唐初征酒税,广德二年(764年),令酒户按月缴纳。后又分别实行酒专卖,酒曲专卖,征榷酒钱;又将榷酒钱按亩均摊在青苗钱内。
宋代在城市设置榷酤务,实行酒专卖,有“大酒”、“小酒”等,分品定价;乡镇则商民自产自销,征收酒税。
元初实行酒专卖,后改为征税。
明、清都征收酒税。意思是酒的产销由官府垄断。
后历代沿用,或由政府专卖;或对酤户加征酒税;或将榷酒钱匀配,按亩征收等,用以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金朝时期榷酤及务酒官:
金朝自天会三年(1125年)实行“榷酤”制度,金大定二年(1162年)设立酒类“官务”,因与南宋战争,养军耗粮,从朝官到百姓官府数次禁酒,但利益盘根错节,难以禁绝。
金朝的务酒官按征税额分为六级,一级:五京及真定府;二级:课额10万贯以上;三级:课额5-10万贯;四级:课额2-5万贯;五级:课额1000-2万贯;六级:课额1000贯以下。
备注:贯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货币单位。一枚铜制铸币(方孔钱)为一文,一千文用绳子从中间的孔里穿起来,称为为一贯或一吊,历史上,铜钱的购买力由其和金银的兑换价决定,不同的经济环境下差异颇大,比如金朝时期,1两金兑30贯,1两银兑2.3贯。当时的万贯家财,就是1000万文,也就相当于当下25斤黄金,400多万人民币的样子。
按行政区域分为四级,一级:京府所属酒务;二级:州府所属酒务;三级:县府所属酒务;四级:镇村所设酒务。
务酒官大多出身“荫补”(又名任子,有点类似计划经济时期“接班”的做法),他们职责为收酒税,故其仕途顺利与否就与收税多少密切相关了。
金朝时期的泰山文士:
接下来咱们聊一聊金国统治时期,活跃在泰山周边的一批文墨雅士,后来的史学者称他们为泰山文士。
金国统治者属于少数民族,这些泰山文士大部分属于汉人文化精英,他们不排除观望心态,针砭时弊。
为寻求天下大治,他们开宗立派、广收门徒、南北交游,对金朝统治时期,泰山地区文化繁荣贡献极大。
对这些文士进行划分——
本地派主要有王颐、党怀英、赵悫què、吴大方、吴大年、郭弼宪、甲公绰chuò、石震等人;其中,党怀英为大定文昌年间文坛盟主,与辛弃疾同窗,共称“辛党”,后辛弃疾南下奔宋抗金,二人分道扬镳。
周边派主要有(东阿)张子羽、张万公、(茌平)马定国、(博州)贾铉、(莒州)张行简、张行信、(淄川)杨宏道、(曹州)贺扬庭。
交游派主要有真定(河北藁城)杨伯渊、王若虚、(易州)任询、(江苏丰县)姚孝锡、(河北阳原)王元节、(磁州)赵秉文、(忻州)元好问等。
这些泰山文士的交往可不是钓个鱼、打个牌、炖个鸡那么简单的交往,要知道他们可是一群有文化、有见识、有品位甚至有野心的社会精英。
他们通过诗酒酬唱、畅游山林,有广阔的社交网络,其中尤为一提的是,他们与宗教人物的交往。
金大定年间,泰山地区道教繁盛,全真教第二代掌教丹阳子马钰、长春子丘处机等曾清修于泰山,泰山文士中多有人与宗教人士交往,诗酒唱和。
茌平籍泰山文士马定国诗抄中有写给道家名士香岩可道上人的《香岩病中》:九州四海尽行路,万户千门非我家。金弹不徒惊燕雀,春雷终待起龙蛇。
本篇需要关注的泰山文士中几个重点人物:

马钰(1123-1183年在世),原名从义,字宜甫,入道后更名钰,字玄宝,号丹阳子,世称马丹阳。金朝山东宁海(今烟台牟平)人,王重阳大弟子,道教全真教第二代掌教,与王重阳另外六位弟子合称为“北七真”,亦称“全真七子”,在历史上有一定影响,著有《洞玄金玉集》十卷)。

姚孝锡:(1097—1179年在世) 字仲纯,号醉轩。江苏丰县人,金朝文学家,著有《鸡肋集》;徽宗政和四年(1114)进士,调代州(今忻州市代县)兵曹参军。及金兵入雁门关,代州官属胆怯,而姚不以为意,依然卧床鼾睡。及金兵攻陷代州,姚被命为五台主簿,不久,称病回五台山家中,逢州境年饥,姚拿出家中所藏万石粮救济灾民。中年之后,姚将家事托付与诸子,放浪云游山水之间,吟诗饮酒自娱独乐,年八十三岁去世。刘迎说他:“谋生有道田园乐,阅世无心寿命长…”不说个人成就,单论年纪,这老兄在当时绝对算寿星一枚。
马定国,约公元1138年前后在世,字子卿,茌平人。生卒年均不详,自少志趣不群。宣政末(公元1125年)题诗酒家壁,有“苏、黄不作文章伯,童、蔡翻为社稷臣”之句,因言获罪,亦因此知名。后以诗感动齐王豫豫,授监察御史,仕至翰林学士,著有《齐堂集》。
贾铉(?—1213年),字鼎臣,博州博平人,金代大臣。金大定十三年(1173)进士。初任滕州军事判官、单州司候,补任尚书省令史。又任陕西东路转运副使,入京为刑部主事,升监察御史、因上书论述边防利害,获皇帝采纳,并升其为左谏议大夫兼工部侍郎,后与党怀英同刊修《辽史》。
现在该说到马钰与茌山丁块酒的缘分了,马钰先生的《洞玄金玉集》卷二中有连续五首饮酒的诗作,其中一首《醵博州茌平丁家块务酒官转与老姚仙饮》——传滑辣更清光,兀腾腾乞化尝。
美馨香非米麴,麻修炼饮琼浆。

我们来欣赏一下这首诗:
醵 jù,这里的意思是凑钱买酒喝;买谁家的酒呢?说的很明白,博州茌平丁家块务酒官,买酒给谁喝呢?转与老姚仙饮,这里的老姚就是前面说的姚孝锡,这里就不用再问了,俩人的关系肯定非同一般。不过咱们推测一下,马钰与茌平酒结缘,是不是马钰曾经来过茌平,到过丁家块呢?这个不好考究。还有一种可能,或许有贾铉、马定国的缘故,但马定国可能性更大一些,因其也好黄老之道,与马钰交往也就不足为怪,甚至更多一些。如此,就未必真的是凑钱买酒,哪一天见面闲聊时吩咐一句:老弟啊,什么时候回老家啊?你上次请我喝的丁块酒不错,这次再带一些回来,我答应送给老姚品尝一下,这哥们爱喝,现在惦记着这事呢,回来我付你钱,哈!至于马定国收不收马钰的酒钱,这就由你猜去吧。这酒质量怎么样呢?看马钰先生怎么说,传滑辣更清光,滑辣、清光,表示酒质的纯正和酒度的劲烈;兀腾腾乞化尝,兀腾腾,恍恍惚惚向上升起,有成仙的感觉;乞化尝,希望得到一尝为快;美馨香非米麴,宋、金、元时期,是黄酒定型的时期,“清光”、“滑辣”是对黄酒品质较好的评价,这里借用滑辣清光是说,如此美味馨香的好酒,并不是米酒,米麴暨米酒,这里也说明丁块酒的酿造工艺独特,800多年前就独树一帜了;麻修炼饮琼浆,琼浆,传说中神仙饮的仙水,用美玉制成,这里是说饮了它像麻衣仙姑一样修炼成仙。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上面五首醵酒诗,另外四首基本上都是呈现的豪饮及醉酒后的状态,马钰先生无疑阅酒无数,唯《醵博州茌平丁家块务酒官转与老姚仙饮》一首,从描述酒的口感、形态、饮酒以后的感觉、乃至工艺,都有细致的描述,而且最后一句 “麻修炼饮琼浆”,把对丁块酒的评价上升到了一个相当高的层次。
马钰出生于1123年,卒于1183年,约1167年前后随王重阳出家修道,因此《洞玄金玉集》大部分诗作约写于金大定6-23年间(1167-1183年),距今约850年,此诗让丁块酿酒的文字记载较之明朝朱国桢的《涌幢小品》又提前了450余年。
好了各位,关于马钰先生与茌山丁块酒的故事咱们就聊到这儿,下一篇《宰相公务百忙,不忘出差品酒》,咱们看明朝万历宰相朱国桢同学是怎样为茌山丁块酒代言的。
【作者 陈武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