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诗词与党史(39)
山水之外满诗情
——读毛主席《清平乐•六盘山》
作者:虎跳峡 月亮泉
诵读:月亮泉
《清平乐•六盘山》
一九三五年十月
天高云淡,
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
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
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
何时缚住苍龙?
1935年9月12日,中央政治局在甘肃迭部县俄界(今高吉村)召开扩大会议,通过了关于张国焘错误的决定,并将北上红军改称“陕甘支队”。9月17日,一举突破川甘边界天险腊子口,第二天占领哈达铺。毛主席从报纸上得知陕北有相当大一块根据地,9月27日,中央政治局常委在榜罗镇开会,决定前往陕北。不久,陕甘支队顺利越过长征最后一座高山——六盘山,毛主席作了这首咏怀词《清平乐》。
上阕写长征的胜利,抒发红军将士的英勇斗志。诗人极目南飞的雁群,直到消失在碧空的尽头还在凝望,既有登高望远吞吐山河的豪迈,又有追随大雁,遥想烈士、战友和父老乡亲的款款深情。雁阵所向之处,怎能不使人魂牵梦绕呢!掐指算来,红军北上,万水千山,艰苦卓绝,却仅用“屈指”一个很轻微从容的动作,于轻描淡写中,传达出红军对漫漫险途等闲视之的轻蔑和豪迈。
下阕放眼将来,抒发誓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决心。如火的红旗,飘扬在高高的六盘山顶,预示着长征即将结束,中国革命将翻开新的一页,烘托出红军将士胜利的喜悦。结尾两句是全词的主旨,诗人曾判断当时的形势:“长征一结束,新局面就开始”,有了经过锻炼的党和红军,什么样凶神恶煞般的敌人不能歼灭呢!
上下两阕都是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言志,结构对称美观。两阕相对独立又连接紧密、流转自然,诗人的视角由近及远,情感由喜悦到激昂。“长缨”、“苍龙”借喻形象。结尾诘(jié)问韵味隽永。语言浅近清新却又耐人寻味,如“望断南飞雁”的“断”和“飞”,使整首词神采飞扬,一语为千万言所托命,让人顿生无穷遐想。又如“屈指行程二万”,于娓言细语中蕴含了多少道不完的艰辛,又表现了诗人何等旷达高远的胸襟!真是言有尽而意无穷,品味愈久愈能领悟其内容与艺术的完美统一。而“在手”与“缚住”,更是表现出胸有成竹、稳操胜券的气魄。
读后感归纳如下:
《山水之外满诗情》
(新韵)
碧空旷野立秋峦,
群雁思归向远天。
翘首凝神怀故土,
牵魂萦梦祝平安。
甘宁飞翼传英烈:
湘赣红旗到六盘。
北上抗敌除恶煞,
长缨在手拯河山。
二
模山范水诗常事,
大作余音在外边。
书景书情书壮志,
咏怀咏物咏三观。
刚柔相济绝佳处,
情景交融妙境间。
跌宕起伏疏密里,
珠玑字字美词篇。
模山范水:语出刘勰《文心雕龙》。比喻用文字、绘画描绘山水景物只注重形式;模、笵,均为制作器物的模型。
(2015年3月23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