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敬氏木雕
曹福章
木雕历史起源
木雕起源于新石器时代,兴盛于明清,以根雕、浮雕 、立体雕为代表。

木雕的大概定义
木雕,顾名思义就是在木头上雕刻。用我们的话说就是把天空的日月星辰,自然界的山川河流、河床、飞禽走兽、人物与生活,以及水中游的鱼类、龟鳖、虾蟹等等用特殊的木质一一雕刻出来。使其外貌特征活灵活现,神态栩栩如生,这对于一把凿子,一个棒槌的木雕人来说绝非一朝一夕的事。

独具匠心
四川省南部县“敬氏木雕”,被授予“南部工匠”称号。既然是称得上“工匠”二字,想必是除了手工艺有精湛之处外,还有别具一格的独具匠心的构思巧妙。想必人们对于“火”并不陌生吧?敬光强用一块金丝楠木残缺件,雕刻成“火”,造型 形象生动。下面配上了一个水纹的座子,寓意水能生金,整体寓意是红红火火!这个“火”字的每一个笔画外挺内收,就像一个运动巨匠发达的肌肉那样充满力量。留给人一个智者见智,仁者见仁的立体感。“龙”传说中能大能小,能粗能细,能上天入地,呼风唤雨,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敬光强用一块一米多高的金丝楠木将“龙”的真身呈现出来了。头上尾下盘旋在金丝楠木上,威风凛凛的注视着正前方。粗壮锋利的龙爪呈腾飞状态。两眼炯炯有神,张开嘴,胡须呈飘浮状。大到龙骨,脊梁,小到龙鳞,还有细如针尖麦芒的胡须,清晰可见。这是他献给建党百周年的献礼,寓意祖国像龙一样腾飞,繁荣昌盛,欣欣向荣,人民幸福安康。还有一件从太行山区运回来的崖柏木,根系成球状,根系的中间还紧抱着几块泰山石不放。崖柏木的正身只有几十公分长,小酒杯那么大。特别引人注目的还是那些抱着球状的根,寓意“扭转乾坤”。每一个根都是扭转起来的,类似扭着的一股股麻花。也正是那些扭着的根系将风的力量一一展现到人们面前!同样,还是那些扭转着的根系,将崖柏木顽强的意志与生命力展示给人们。再现了敬光强精湛的雕刻手艺,不屈不挠的工匠精神。

人们羡慕敬光强被县政府,市政府授予“工匠”称号,看到他展出的雕刻物件无不竖起大拇指,却不知道他为了雕刻好每一件物品四处拜师学艺。他先后去过上海、福建、广东、浙江等地拜师学艺。凿刀曾经不止一次凿伤自己的身体,棒槌不止一次敲乌手臂、手指,鲜血染红了衣衫。睡梦中还想着在雕刻某一物品 ,右手握紧拳头,一下一下敲打左手……
走进敬光强的工作室,映入眼帘的是琳琅满目、各式各样的木雕作品,件件作品均由他巧妙构思和精心雕刻,被赋予了新的生命,让人不得不惊叹这位手艺人的巧夺天工。题材主要以南部的风土人情、升钟湖的鱼文化、八尔湖景区的八仙文化,三陈文化等历史文化。地方文化是他创作上最大的灵感来源,他将家乡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融入到木雕创作中,表达着对家乡的殷殷挚爱。这件名为《八仙》的作品,创作灵感就来源于八尔湖的八仙文化,根据一整块陈化崖柏的整体形状走势,随性布局、全手工雕刻,前后耗时两个月,才有了形象生动的八仙形象,一件件木雕释放出匠心。
敬氏木雕的特点
敬光强的木雕之所以广受青睐的原因之一是将生活雕刻成木雕,将地方文化雕刻成木雕 ,将故乡的山山水水,飞禽走兽雕刻成木雕 ,将人们的期盼雕刻成木雕,将人们的信仰雕刻成木雕。除了这一秘诀外就是选材。敬氏木雕主要是选择金丝楠木、乌木、崖柏木上等原材料的根部作为创意雕刻。还有一个秘密,敬光强将根雕,浮雕,立体雕与木雕融会贯通,推陈出新。所以在他的木雕作品里常常给人耳目一新,气势磅礴的感觉。

木雕的工艺流程
选材、构思、开胚、雕刻、修光、打磨抛光、打蜡上漆等。
荣誉
敬光强1981年出生在八尔湖镇,他的木雕作品先后参加了南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西充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展,营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南充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等几十个县市的展出。2019年获南部首届民间能人技能大赛工艺类“二等奖”,2020年“敬氏木雕”被南部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评为“工艺”类一类奖,2020年获“南部工匠”称号,2020年“敬氏木雕”被纳入“南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1年“敬氏木雕”被命名为南充市“敬光强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一个个证书是荣誉,也是一次次认可;一次次参展,展出的是木雕艺术品,收获的却是匠心。
品德与人性
敬光强年幼家景贫寒也曾受到过政府社会各界的资助与帮扶,励志长大成人力所能及地回报社会。如果说木雕工艺是敬光强的一个闪光点,那么助学圆梦则是他作为一名工匠人的道德与人性的释放亮点,其实敬光强回乡创业经济并不宽裕,他将木雕作品卖得的钱一半购买木雕原材料,一半拿来助学圆梦,剩余的呢养家糊口。2019年一2020年被中共南部县委统战部,南部县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授予“同心.圆梦”帮助贫困家庭学生完成学业,新时代新阶层人士,2021年被中共南部县委统战部,南部县新联谊会授予
“同心.圆梦”授予捐资为品学兼优,家庭困难学生送温暖献爱心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等。尽管他获得了那么多荣誉与称号,他没有忘记自己也是从山沟沟里头走出来的!他先后支助了大坪、永红,同坪,楠木,建兴等地的几十名学生读书。少则几百元,多则几千块钱,有几名还是从小学到大学。2021年5月参加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将自己的展品现场拍卖,将拍卖款捐赠贫困学校,19年坚持无偿献血累计1万5千余毫升。体现了一名南部工匠精神与一名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一次次助学圆梦的荣誉证书,将他的人性一一放大。

木雕成就梦想,木雕造就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的工匠。静下心来深思,其实我们的生活就是一件最好的木雕,不需要打磨抛光,打蜡上漆。工匠需要一件木雕艺术的体魄,一颗永不变色的红心,释放出艺术的独特魅力,释放出真善美的人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