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年节蕴含的《周易》哲理
文/吴名岗
1989年,中国政府定重阳节这天为老年节。重阳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其得名源于《周易》的以“九”为老阳,农历九月九日是两“九”相重,故名“重阳节”。以两“老阳”相重的重阳节为“老年节”是顺情合理的,是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的,这也使老年节蕴含了《周易》的哲理,有告诫老人增阳保暖以度过严冬的意思。

重阳节据称在战国时期就有了,常见于古代诗文,较早的有曹丕《九日与钟繇书》。南北朝时期著名诗人庾信的父亲庾肩吾在《九日侍宴游苑应令诗》中有“献寿重阳节,回銮上苑中”的诗句。杜甫诗《九日》说:“重阳独酌盃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这证明重阳节在历代都受到重视。
重阳节的来历,源于《周易》。《周易》的内容,用一个字概括就是“变”,“易”者,变也。易是个上下结构的字,日、月是也。日为阳,为昼;月为阴,为夜;天下变化的根本不过是昼夜的交替、阴阳的变化而已。所以《周易》又称《易》或《易经》。《易经》的内容用两个字表述,就是“阴阳”。阴阳两爻组合成为八卦,所以常说“阴阳八卦”。八卦:乾、坤、震、巽、坎、离、艮、兑,被称为经卦,由三爻组成。八卦重合成六十四卦,称別卦,別卦有六爻组成。

古人在算卦时,讲究丝毫不掺杂个人意愿,对每爻都是用49根蓍草反复一分为二演算得出的,演算的结果不过是四个字:六七八九。单数为阳,双数为阴。六为老阴,八为少阴,七为少阳,九为老阳,少阳七,少阴八不变。老阴变少阳,老阳变少阴,这就像父亲有女儿,母亲生儿子一样。因此在标明卦中的每爻时,用九代表阳,用“六”代表阴。算卦时,如果出现变爻,卦亦变,所以有“变卦”之说。遇到变卦,主要以变爻之爻辞断卦。这是符合实际的,我们对现实情况的观察、判断,也要以变化的部分作为我们采取行动的主要依据。
九是“老阳”,是变爻,所以有“变”的意思。九月九日一般在寒露和霜降之间,是天气变冷的重要时刻,是阴气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的开始。中国哲学讲究阴阳平衡,阴气重,天气冷,就要做好防寒的工作,“塞向墐户”以保证室内的温暖,增加衣服以保护身体不挨冻,进补热量大的食物以保障身体所需要的温暖。
老年节—重阳节,是预防寒冷的节日。唐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为什么“遍插茱萸”呢?茱萸是重要的温中散寒药,性大热,有“温中止痛”的作用。“插茱萸”就是表示要重视助阳温中,从饮食、药物等方面加强预防寒冷的工作。老人,壮年已经过去,身体逐渐衰弱,象就要到来的冬天一样,阴弱之气占据了主导地位,尤其是在冬天即将到来之际,阳气对老人更为重要。所以在这个季节,“阳”要引起全社会的重视的,古人之所以建立重阳节,就是要人们在这个季节注意对“阳”的加强,对特别缺乏阳气的老人的重视和帮助。

老年节后,老人要尽量多晒晒太阳,与时偕行,增加些衣服,进食些更好提供热量的食品、补品。年轻人要帮助父母、爷爷奶奶做好这些事情,以便度过严寒。在古代,很多老人因无法、无力抗拒严寒而死去是经常的事。
重阳节只是阴冷的开始,但是逐渐变冷的趋势是已经确定了的。《坤》卦初六说:“履霜,坚冰至”。意思是说,霜降以后,到处是坚冰的时候也就不远了,早做好防御严寒的准备吧!
老年节一过,霜降、立冬、小雪、大雪,日渐变冷,寒冬也就很快来到了。尽管现在的御寒条件好,但老人,特别是那些身体有病和衰弱的老人,如何度过寒冬,仍然不可大意。据说,今年有可能是特别寒冷的一年。
祝天下的老人重阳节愉快,愿天下的老人早做好应对寒冬的思想准备和物质准备。让我们一起度过寒冬,迎接春天的到来吧!
2021年10月8日于御龙国际


作者风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