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律.海滩野趣(新韵)
文/丹水情韵(湖北)
面带惊呆意,激情尽兴需。
阳光和煦暖,篷帐温馨趋。
粼碧涟漪漾,清淑窈窕居。
海天扬籁钥,极目岛孤鞠。

七绝.柿柿如意(新韵)
文/丹水情韵(湖北)
陶瓦青砖望柱头,柿丹如意戏拨秋。
身躯通透着了火,点靓宫灯倩影勾。

七律.重阳赏秋(新韵)
文/丹水情韵(湖北)
推开门扇凉飕叩,趣揽群峰眼尽收。
河卵袒胸镶嵌路,石榴咧嘴入书轴。
稻香灿烂金铺地,茭赤风标赭害羞。
遥想乡间重九季,遍插茱艾感恩讴。
注:茭赤即高粱成熟时呈红色。

那年,父亲跨过了鸭绿江
文/丹水情韵(湖北)
在一个宁静的黎明
一队队整齐而坚定的步伐
踏碎了晨曦的余晖
穿过大桥完成历史赋予他们的使命
秘密进入到他国异乡
告别故土只一个军礼请祖国把心放
一去路远山高
等待他们的前方能咋样?
是飞虎山啃着石头冲锋的义无反顾?
是长津湖零下五十度酷寒潜伏的寒冷彻骨?
是上甘岭坑道内四十多天艰苦卓绝的无悔坚守?
是松骨峰战至一兵一卒的惨烈悲壮
那年,父亲跨过鸭绿江
背着被褥
肩挎钢枪
雄赳赳气昂昂
神不知,鬼不觉
来到了朝鲜的地界上
他是一名中国志愿军战士
用满腔热血
让他青春燃烧的像火一样
他虽然不善言谈
也禁不住纠缠不休
不经意把他在朝鲜战场的故事讲
一次在五九一高地
人在阵地在
面对美军的狂轰乱炸
他们脸不变色心不慌
由于部队减员严重
他沉着应战一会扔手榴弹一会操弄机枪
敌我双方争持不下
父亲所在连几乎全部伤亡
他眼看黑压压的敌人逼近
与一位姓向的战友来到悬崖顶
纵身一跃恰好被烧焦的树桠挂上
就是致死也不向美军投降
后来他复员退伍来到了地方
在荒凉的大西北安营扎寨
顶住吞吐的风沙
为两弹一星的成功贡献力量
他从中经历了怎样的艰辛并没跟我们讲
我们只知道他离去时留给我们后人们的几十枚军功章

致敬,长津湖战役的中国人民志愿军
——国庆假期观看电影《长津湖》有感
文/丹水情韵(湖北)
美国联军
低估了中国人民
低估了他们
为保家卫国的决心
曾经狂言一个月就能解决问题
可事实得到了充分证明
拖不垮打不烂的
是中国人民志愿军
一九五零年十一月下旬
美军南逃沿途所见令他们震惊
一排排志愿军战士
俯卧在零下40摄氏度的阵地上
手握钢枪、手榴弹,保持着整齐的战斗队形和战斗姿态
仿佛是跃然而起的“冰雕”群
这是中国人民志愿军
20军59师177团6连
60师180团2连
27军80师242团5连
除一名掉队战士和一名通信员
成建制被冻死的壮烈场景
面对这样的全体官兵
美军指挥官
不由得向“冰雕连”敬了一个军礼
美军继续往前走
遇到了志愿军第二个“冰雕连”
不幸的是
他们这次遇到的
是会动的“冰人”
只听冲锋号一响
无数志愿军官兵从雪下面冒了出来
犹如神兵天降一般冲杀声震天
很多战士冲锋时才发现
腿已冻得坏死了
但他们顾不了这么多
剩一条腿的就跳着往前冲
没腿的就往前爬拼死与美军较劲
这突如其来的攻势
打得美军措手不及、狼狈逃窜
志愿军第9兵团的官兵
在长津湖地区埋伏了整整6天6夜
穿着单薄的衣裳、啃着冻得像石头一样的土豆
趴在零下40摄氏度的雪地里一动不动
一直不敢合眼没人敢睡
因为一旦睡着了,第二天就再也叫不醒
是什么力量
支撑着全体官兵的坚强意志
宁愿冻死也不后退一步
是什么信念
让官兵面对美国鬼子毫不畏惧
是铁的纪律
是钢铁般的意志
为了祖国人民的幸福与安宁
在长津湖的中国士兵们
面对的是大自然和美军两个敌人
可他们毅然选择了奋勇搏杀
这种精神状态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致敬,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致敬,中国人民志愿军

张元平 笔名丹水情韵 近40年教书生涯,闲暇时经常练练笔。作品散见于《布谷鸟》《土家族文学》《长江文学》《九天文学》《凤凰诗社》《兰苑文学》《江北文学》《秦川文学》《荆楚作家》《宜昌报》《长阳作家》等全国各地报刊和网站。现为,《中国先锋文艺》副总编兼栏目主编、《清江文坛》版主、《西部文学》作协会员,《西部文学》签约作家、宜昌市、长阳县作家协会会员 ,并有个人诗集《丹水情思》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