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中武昌》
文/月剑
诵读: 建华
火车缓缓驶入武昌站,不记得这是第几次经过武昌了。但这次路过,却忽然在心头涌起了一阵莫名的熟稔与沉重。这是伟大楚国的故土,楚人长久求索的精神家园。真有下车的欲望:屈原仍住在城中某个旧屋吧?他从楚国郢都出发,经鄂渚来到这里,披头散发,翘首捋须,今天还有多少人记得这个疯诗人?理解他?他的《天问》,他的《九歌》,他的《离骚》,都在那个时代的楚国发出了最高的历史般的醒世警言。“举世皆浊我独清”,没有人可以听进去屈原的“自言自语”,没有人可以辨别他的忠心,没有人可以从楚国即将衰败的泥潭中跳出来…胸襟,见识,团队意识,思想领域的拨乱反正…曾傲然立于群雄间的楚国败亡了,愚蠢的倒在了自己内部的昏聩与自相倾轧里,让历史都发出了既斑斓又痛惜的哀声。
然而,真理与正义终究都会姗姗到来。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在历经几千年的历史大融汇之后,屈原,这个被大浪淘沙后屹立不倒的标志性人物,依然会被深深记住,他忠心耿耿的爱国求索,他为之呼吁一生的美政强国理念,已被永久的铭记于我们民族精神的伟大史册上,并辉耀万世而不朽。
武昌,不愧为一座伟大的城市。在屈原来过的千年之后,发生了揭开中国近现代史的伟大的辛亥革命首义。从此无数中华民族的仁人志士们在屈原精神的引领下,走向了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前赴后继的伟大征程。中华文明,因为有了无数个屈原,有无数座武昌这样的英雄城市而世代延绵不衰。
火车缓缓开动了,从车窗透望,龟山、蛇山向身后渐行渐远了。然而此时此刻,即使晨雾再蒙胧,黄鹤楼似乎也依然会在长江江面拉出长长的影子,随着我驿动的心绪,随着这滚滚的列车北去好一阵子。
古人说“殷忧启圣,多难兴邦”,这里说的侧重点在政治领域,屈原的精神已足以明证。但此刻我路过武昌,仍然还会在脑海里萦绕一群文人的影子来,他们在武昌忧忧戚戚的行走着,一边品尝着鲜美的武昌鱼,一边又写着着思乡遣怀的诗句。杜甫说“文章憎命达”,是有道理的。历来文人,多命途崎岖。楚屈原如此,唐李、杜如此,宋苏、辛如此…命运太舒服发达了,就几乎不会有好文章写出…“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所以,即便崔灏的黄鹤楼诗已无人能敌了,李白又仍还是会路过的。但崔灏诗在上头,多少迁客骚人都只能掂起笔,仰头望望,无从耐何,摇摇头又放下了。但李白终究是李白,没忘把贾谊拉进来,也愁愁的写出了“一去长沙为迁客,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听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的又一名篇。
火车跨入中原,屈原还在热爱着的楚国远了,黄鹤楼远了,武昌远了。期待下次好好的登一次黄鹤楼,也能好好的赋诗一首,以寄心怀。




作者简介:
月剑,原名曹彦林,湖南永兴人。80后先锋派诗人、作家,大诗主义的践行者。擅长运用魔幻主义与现实相融合的笔法进行创作。作品发表于《延河》《辽河》《鸭绿江》《时代作家》《散文百家》等刊物,并有作品入选《中国诗歌年选》《中国青年诗歌年鉴》《汉诗三百首》《中国诗人生日大典》等权威选本。
在当下诗坛流派纷呈的状况下,月剑坚持诗歌的“隐喻”指向,坚持创作“大诗”,从万事万物中提取元素,去构筑自己的理想世界。月剑的诗歌,介入到社会大变革与大进步的历史征程中,去书写社会生活中众生所遇到无奈与焦虑,呼应社会大众对真善美重塑的强烈愿望。
月剑的散文创作,也多站在历史的高度来抒发一位新时代先锋派作家必须承载的精神责任,并结合当下社会大变革大转型下的具体的地理及时空意义,以达到作家想要实现的贴合当下及未来社会在精神层面应该要有的理想主义模式。



金牌主播简介
建华,于一汽退休,喜欢旅游、读书和朗诵,在旅游中增加人生阅历,在读书中学会思考,在朗诵中感受文字的力量,期待更好的自己!


华人诗者联盟
精英团队
总 裁: 如 诗
秘书长: 李彩云
诗歌顾问:
刚子 庄子蝶一
金楠 周静伟
特邀诗评:
橙石 修哥拾贝
夜梦无痕 陈仕珍
子楚 烟雨凡尘
你的小确幸
笑红尘 风过园林
龚小猪
现代诗主编:
逍遥 天山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