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救红军
文║朱顺泉
1936年4月的一天傍晚,安远县双芫乡固营村朱恭炜到龙布办完事后,在回家时,当路过旱塘垇的茶亭,见一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的人绻缩在茶亭的角落里。朱恭炜见状走上前去探问,此人告诉朱恭炜他是从赣州逃难到这里,已经二天没吃东西,饿得实在走不动才躺在这里。听了他的诉说,朱恭炜动了侧隐之心,忙上前扶他起来,叫他跟自己回村。朱恭炜把他带到自己家里,赶紧让老婆烧水做饭。随后,打了热水让他洗头洗澡,并把自己的干净衣服给他穿上。吃完饭后,朱恭炜亲切地跟他坐在厅堂上天南地北的聊了起来。此人见朱恭炜和霭可亲,心地善良。便毫不隐瞒地把自己的真实情况告诉了朱恭炜。
原来,他叫刘松山,是原中华苏维埃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第二被服厂裁剪车间的一名师傅,因他裁剪缝纫样样精通,所以苏区红军和百姓都亲切的叫他刘师傅。1935年,他随项英、陈毅留在赣粤边打游击。1936年4月,国民党军3个师和赣南警备团及保安团约4万人对红军进行了大规模“清剿”。他就是在一次反“清剿”的战斗中被打散了。而且还被人指认出他是红军被服厂有名的裁缝刘师傅。于是,国民党专门组成小分队日夜对他进行追捕。他东躲西藏,历尽艰辛才辗转来到这里。听了刘师傅的话,朱恭炜叫他暂时先在自己家住下。从此,刘松山便在朱恭炜家住了下来。
朱恭炜根据刘松山的叙述,判断国民党不会善罢干休,肯定还会到处搜捕。经过一番思索,朱恭炜写了一张纸条给刘松山,交待他不论何人问他姓名,就说他叫刘仲山(在安远北片土话里“松”与“仲”同音,同念chong)。同时,为了更好掩人耳目,朱恭炜买了架旧缝纫机,让刘松山在他家里做衣服。对外声称刘松山是他的一个远房亲戚,来这里投亲。
时过半月,果然有几个乡丁拿着写有刘松山名字的纸条找到了他,问他是不是叫刘松山,听到乡丁盘问,刘松山回答说:我叫刘仲山,不叫刘松山。并歪歪扭扭写上刘仲山三个字。几个乡丁见状,确认为刘松山跟刘仲山不是同一个人,只是同音而已。加之周围乡亲又都极力为他作证,纷纷证明他的确是朱恭炜的一个远房亲戚。最后,乡丁让朱恭炜签了保状,然后回去交差了。一场劫难总算化险为夷。
寒来暑往,冬去春来。刘松山转眼在朱恭炜家住了将近二年。1938年1月,刘松山闻悉国共合作抗日,并协议将8省15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于是,挥泪辞别保护及照顾他近二年的固营村乡亲和朱恭炜,毅然踏上了寻找部队的征程。
作者简介:朱顺泉(网名:白水),农民,江西安远人,喜文学,爱旅游。曾在省、地报刋发表过一些散文、诗歌、民间故事、杂论和游记。
其他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