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军山——军山新城系列之一(诵读版)
作者:喻志玲 朗诵和音乐设计:杨建松
编者语:2021年6月,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吹响了“二次创业再出发”的号角,将突破口定在位于经开区核心的军山,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军山这个因大军山而名的地方开始频繁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之中。现在,我们就一起欣赏本土作家的散文《大军山》,进一步走进这座历史文化色彩浓郁的军山新城。——杨建松 2021年10月11日

沿长江北岸往汉之南,顺江城大道过沌口大桥下高速,便进入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军山街道,极目远眺,能截住你目光的必定是雄踞长江北岸的大军山。
大军山之名始见于北魏郦道元《水经·江水注》:"江水东经大军山南",迄今已有1700余年。明嘉靖年间的《汉阳府志》记载:"三国时,吴魏相战,陈兵两山之间,故以大、小军山名"。大军山海拔197.3米,占地约2.3平方公里,处在地势相对平坦的长江中游地带,孤峰雄峙显得尤为壮观。
长江整体走势为东西走向,但流经武汉经开区至青山区这一段,实则呈西南往东北辗转之势,所以大军山虽位于北岸,却是东临长江,在军山街境内看日出,都是自江对岸冉冉升起,清晨如果经官莲湖大桥向大军山行进,便可见大军山在霞光映照下,巍峨中又平添几分祥瑞。

关于大军山的传说故事一直被广为流传,其中以三国故事居多,祭风台、擂鼓墩等尤为被人津津乐道,而与设法山、小军山三山环抱处传说为当年的古战场。但时至今日仍有迹可循的要数碧云寺的传说了。

听老人们介绍,古时大军山上有一座小寺庙,江对岸牌洲湾的乡民经常来此敬香朝拜。其间有一对父子去北京贩完鱼干驾船回家,途经大军山九矶头时突然遭遇大风,船被掀翻,情急之中父亲大声哭喊菩萨保佑,话音刚落,大风便停息了,父子俩拼命游上岸保全了性命。为了感谢菩萨的救命之恩,父子俩拿出所有积蓄,请了北京碧云寺的高僧,按照北京碧云寺的设计图纸,在大军山顶修建了一座同样的寺庙,也起名为碧云寺。

如今去大军山,沿南北两面各有一条上山的道路。北面是一条可以行车的碎石路。由于背阳,加上早年间采石场的过度采伐,本就不算繁茂的植被,到半山腰基本就只剩草皮覆地了,采石场架筛石机的巨大石墩,仍残留在半山腰的草木中显得尤为突兀,山顶矿坑经过几年的修复初见成效,已不再见龇牙咧嘴裸露的山体。

但南面则完全是另一番景象,葳蕤蓊郁的植被,随处可见的蕨类、商陆、野茼蒿、翅果菊;绵枣儿擎着淡蓝的花束,在丛林中若隐若现;以前农村很常见,现如今却很难寻着的川莓、野山楂,让人不禁回味小时候;还有紫红色透着灵气的木蓝;野生的紫薇粉的、紫的、红的争相斗艳......除了色彩斑斓的花朵和果实,再就是满眼望不穿的绿,纵横交错的枝叶,缠绕攀援的藤曼,为上山的道路投下浓郁的阴凉,一径碧蓝的天空斜斜的飞越头顶。

站在山顶远眺长江,只见江水经铁板洲后又合而为一,对岸不远处便是中山舰博物馆,军山长江大桥飞架南北,江面百舸争流,大江东去浪淘尽,古今多少风流人物。位于山脚的湖北省未成年犯管教所和青山船厂分厂--汉华船厂正在计划整体搬迁,九龙寨生态农庄的复古式建筑在密林中若隐若现。如果从山顶环视,但见约100平方公里的军山新城北联沌口、南通汉南、东临金口、西接常福。

远山近水环绕处,一幢幢高楼正拔地而起,即将开通的地铁十六号线时而地上时而地下腾挪飞跃。“十四五”开局之年,经开区提出以“再造一个经开区”的勇气与魄力,吹响“借东风,定军山,二次创业再出发”的号角,军山新城建设将进一步加速大军山生态修复,同时着力挖掘其蕴含千年的历史文化,因大军山而名的昔日古战场,将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山水资源,乘上时代发展的快车道。


